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裴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裴衍(?—528年1月26日),字文舒,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人,出自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南來吳裴,南齊、北魏官員。
生平
裴衍的學識比各位哥哥優秀,才能和德行也超過他們,侍奉父母以孝順聞名,還有將帥的謀略,在南齊蕭寶卷時期官至陰平郡太守。景明二年(502年),裴衍才得以歸附北魏,出任通直郎[1][2]。
裴衍想辭去朝廷的任命,請求隱居於嵩山,於是上表說:「臣有幸遇上昌平盛世,得以效力聖朝,沐浴著炎黃的春風,吸收著陶唐的養分。我這一生命運,榮幸已滿。但我天生體質弱,常有疾病。近來風吹露浸,精神和形體都受到耗損。區區小人,沒有遠大懷抱,只願賦閒靜養。我知道嵩山高聳入雲,孕育著名花異草,想修生救病的人多往游此山。臣資質沒有靈秀的天分,性情也與山水不太融洽,不敢追循古代高士的足跡,確實只希望療治頑疾,保養元氣而已。如果療效稍佳,賤體微愈,希望遇上風雲聚會的時候,儘量歌頌我皇大德。荷衣葛鞋,已裁縫就緒;拄杖穿鞋,準備登山。謹上此請求,乞盼准許。」魏宣武帝下詔書回答說:「知道卿想在中嶽養病,在嵩山修煉,棲臥於白雲之根,吞嚼那清壑之芝。移身於山林的操守,令人羨慕。只是今日國家還缺少古人的風範,愧對山客而已。既然卿的志向已定,難以勸阻,朕豈可壓抑你的請求,就依從你的意願。」[3][2]
魏宣武帝末年,裴衍才從嵩山中出來,追求官位。魏孝明帝任命裴衍為散騎侍郎,代理河內郡太守。裴衍很快出任建興郡太守,轉任河內郡太守,加征虜將軍,遇到母親去世而離職。裴衍歷任兩郡太守,都是清廉寡慾,善於安撫百姓,民眾和官吏都很懷念他[4][2]。
孝昌元年(525年),梁武帝派遣將軍曹敬宗入侵荊州,山蠻也響應梁軍,大路被切斷。都督崔暹率領數萬人在魯陽縣徘徊不前,不能推進討伐敵人。荊州危急,朝廷十分擔憂。魏孝明帝詔令裴衍出任別將,署理前將軍,與恆農郡太守王羆率領軍隊一萬人從武關出發,經過三鴉路以救援荊州[5]。梁軍在淅陽郡迎戰,裴衍大敗敵軍,梁軍於是退走,荊州的圍困被解除[6]。裴衍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平東將軍、署理安東將軍、北道都督,鎮守鄴城西面的武城縣,封安陽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7][2]。
孝昌三年(527年),相州刺史、安樂王元鑒暗中計劃叛亂,裴衍察覺到元鑒行為異常,密送報告到朝廷。七月,元鑒部下將領嵇宗飛馬馳告元鑒反叛,魏孝明帝詔令裴衍與都督源子邕、李神軌等人討伐元鑒。八月,源子邕、李神軌和裴衍進攻鄴城,於八月丁未(527年9月27日)將元鑒斬首,平定了相州[8][9][10]。裴衍出任撫軍將軍、相州刺史,署理鎮北將軍、北道大都督,進封臨汝縣開國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戶,仍為散騎常侍如故。同年十二月,魏孝明帝又詔令裴衍與源子邕北伐葛榮,魏軍駐紮在陽平東北的漳河河灣。孝昌三年十二月戊申(528年1月26日),葛榮軍前來迎戰,裴衍和源子邕都戰敗被殺[11][12]。朝廷聞訊後無不驚駭惋惜,贈予裴衍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司空、相州刺史[13][2]。
Remove ads
家庭
- 裴叔寶
- 譙郡夏侯氏,北魏散騎常侍、安東將軍、瀛州刺史、濮陽明侯夏侯道遷姐姐
- 裴嵩,襲爵臨汝縣公,東魏武定年間官至河內郡太守,北齊接受禪讓後爵位依例降低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