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新庄子
台北市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新庄子(原名新庄仔)是臺北市的一個地名,位於今中山區中北部,範圍包括中山區的圓山里中部偏東、新庄里西南角及東北角除外部分、新喜里、新福里東大半部、新生里中北部、行政里西端、行孝里西北角、大佳里西南角。範圍約當今日錦州街以北、松江路以西、基隆河以南、新生北路以東。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該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新庄仔庄」,隸屬於大加蚋堡。該庄西北隔基隆河與大直庄為鄰,東北及東與下埤頭庄為鄰,南邊為中庄仔庄,西邊為牛埔庄、山仔腳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該庄為臺北廳直轄,同年12月17日編為第三區[2]。1905年4月19日,新庄仔庄改為「西新庄仔庄」,以區別位在錫口支廳的東新庄仔庄、滬尾支廳的北新庄仔庄[3]。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1日,第三區改名為「大龍峒區」[4]。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西新庄仔庄改為「西新庄子」大字,隸屬於臺北州臺北市[5]。
戰後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1946年2月臺北市劃分為10個區,西新庄子地區隸屬於中山區,劃為新庄里。1968年7月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1990年3月,臺北市各區重劃,該地區仍屬於中山區。[5]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新興(現松江路、建國北路、民族東路口一帶)、竹巷仔(現濱江街北側、新生北路以東一帶),在日治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
交通
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有經過西新庄子地區南部,雖未設站,但中山國小站、行天宮站皆在不遠處。鄰近居民可由此等路線及相關路網快速前往大台北地區各地,或在台北車站轉搭高鐵、台鐵或客運前往全台各地。
學校
公共設施
文化資產
- 西新庄子遺址(十三行文化)
廟宇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