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晉冀州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晉冀州州治所在信都縣(今河北省冀州市)。[參 1]範圍在今河北省中部和南部,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以北的大部。

郡級行政區

西晉冀州領鉅鹿、趙、安平(後改名長樂)、博陵、中山、河間、勃海、清河、常山、平原、樂陵11郡,後新置章武(265年置)、高陽(265年置)、武邑(289年置,後廢)、中丘(291年以後置)4郡。

趙郡
曹魏舊郡,郡治房人縣(今河北省高邑縣西南),領房子、柏人、中丘、元氏、平棘、高邑6縣。咸寧三年(277年)徙封琅邪王司馬倫為趙王,郡改為趙國[參 2]約同時鉅鹿國平鄉、下曲陽、鄡3縣來隸。永寧元年(301年)司馬倫兵敗被困於金墉城,後被賜死,國除為郡,平鄉、下曲陽、鄡3縣移屬鉅鹿國。晉惠帝末年(304年左右)中丘縣移屬中丘郡。西晉末領房子、元氏、平棘、高邑、柏人5縣。
鉅鹿國
曹魏舊郡,泰始元年(265年)封裴秀為鉅鹿郡公。[參 3]郡治廮陶縣(今河北省寧晉縣西南),領廮陶、鉅鹿、南欒、下曲陽、楊氏、鄡、平鄉7縣。西晉時廢南欒、楊氏2縣。咸寧元年(275年)左右改為鉅鹿國[參 4]咸寧三年(277年)以後平鄉、下曲陽、鄡3縣移屬趙國,永寧元年(301年)以後來隸。西晉末領廮陶、鉅鹿、平鄉、下曲陽、鄡5縣。
長樂國
曹魏舊郡,郡治信都縣(今河北省冀州市),領信都、下博、武邑、武遂、觀津、扶柳、經、南宮、堂陽、阜城、廣宗11縣。泰始元年(265年)封晉宗室司馬孚為安平王,郡改為安平國,太康二年(281年)以後廢除封國。[參 5]西晉時阜城縣移屬勃海郡,廢堂陽、南宮2縣(284年前復縣)。太康五年(284年)封長樂王,郡改為長樂國[參 6]太康十年(289年)武邑、武遂、觀津3縣移屬武邑國,元康年間(291-299)復歸,晉末復移屬武邑郡。[參 7]西晉末領信都、下博、扶柳、廣宗、經、南宮、堂陽7縣。
武邑郡[註 1]
西晉太康十年(289年)分安平郡置武邑國,晉封南宮縣王司馬承為武邑王,[參 8]郡治武邑縣(今河北省武邑縣),領武邑、武遂、觀津3縣,元康年間(291-299)廢國併入長樂國。[參 7]西晉末時復立,領武邑、武遂、觀津、武強4縣。
平原國
曹魏舊郡,郡治平原縣(今山東省平原縣南),領平原、高唐、茌平、博平、聊城、安德、西平昌、般、鬲9縣。泰始元年(265年)封晉宗室司馬幹為平原王,郡改為平原國[參 9]
樂陵國
曹魏舊郡,泰始元年(265年)封石苞為樂陵郡公。[參 10]郡治厭次縣(今山東省陽信縣東南),領厭次、陽信、漯沃、新樂、樂陵5縣。咸寧元年(275年)左右改為樂陵國[參 4]
勃海郡
曹魏舊郡,郡治南皮縣(今河北省南皮縣北),領南皮、高城、重合、東光、浮陽、蓨、饒安、廣川、章武9縣。西晉時安平國阜城縣來隸,廣川縣移屬清河郡,[參 11]章武縣移屬章武國,新置東安陵縣。西晉末領南皮、東光、浮陽、饒安、高城、重合、東安陵、蓨、阜城9縣。
河間郡
曹魏舊郡,郡治樂城縣(今河北省獻縣東南),領樂城、武垣、鄚、易、中水、成平、弓高、東平舒、文安、束州10縣。泰始元年(265年)封晉宗室司馬洪為河間王,郡改為河間國,永嘉元年(307年)以後廢國為郡。晉時東平舒、文安、束州3縣移屬章武郡,廢弓高縣。西晉末領樂城、武垣、鄚、易、中水、成平6縣。
章武國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分河間、勃海2郡置,郡治東平舒縣(今河北省青縣北),領東平舒、文安、束州、章武4縣。咸寧三年(277年)徙封河間王司馬威為章武王,郡改為章武國
清河國
曹魏舊郡,郡治清河縣(今山東省臨清市東北),領甘陵、貝丘、東武城、鄃、靈、繹幕6縣。晉時廢甘陵縣,置清河、清陽(後廢縣)2縣,後清陽縣廢縣,[參 12]勃海郡廣川縣來隸。[參 11]咸寧三年(277年)封晉武帝司馬炎之子司馬遐為清河王,郡改為清河國。永康元年(300年),廣川縣移屬廣川國。西晉末領清河、東武城、繹幕、貝丘、靈、鄃6縣。
博陵郡
曹魏舊郡,郡治安平縣(今河北省安平縣),領博陵、安平、饒陽、南深澤、安國、高陽、蠡吾7縣。泰始二年(266年)高陽、博陵、蠡吾3縣移屬高陽國。西晉末領安平、饒陽、南深澤、安國4縣。
高陽國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封晉宗室司馬珪為高陽王,分涿、博陵2郡置高陽國。郡治博陸縣(今河北省蠡縣北),領博陸、高陽、蠡吾、北新城4縣。
中山郡
曹魏舊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晉宗室司馬睦為中山王,置中山國。郡治盧奴縣(今河北省定州市),領盧奴、北平、新市、望都、唐、蒲陰、安喜、魏昌、毋極、上曲陽10縣。西晉時上曲陽移屬常山國,廢無極縣。元康元年(291年)中山王司馬緝兵敗被殺,無子國除為郡。[參 13]西晉末領盧奴、魏昌、新市、安喜、蒲陰、望都、唐、北平8縣。
常山國
曹魏舊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晉宗室司馬衡為常山王,置常山國。郡治真定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參 14],領真定、井陘、蒲吾、南行唐、靈壽、九門、石邑7縣。晉時中山國上曲陽縣來隸。西晉末領真定、石邑、井陘、蒲吾、南行唐、靈壽、九門、上曲陽8縣。
中丘國
永康元年(300年)左右分清河郡置廣川國,封清河王司馬遐的第四子司馬端為廣川王。[參 15][註 2]郡治廣川縣(今河北省棗強縣東北),領廣川、棗強[參 16]、索盧[參 17]3縣。永嘉元年(307年)徙封司馬端為豫章王,國廢為郡。[參 15]
中丘郡
晉惠帝末年(304年以後)分趙國置中丘國,作為中丘王司馬鑠的封地,[參 18],治中丘縣(今河北省內丘縣),領中丘等縣。[註 4]
Remove ads

縣級行政區

更多資訊 郡名 (縣數), 郡治 ...
Remove ads

注釋

出處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