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滄州市

中國河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沧州市map
Remove ads

滄州市,簡稱,別稱獅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東部偏南。北界天津市廊坊市,西北接保定市,西南連衡水市,東南鄰山東省德州市濱州市,東臨渤海。地處華北平原東部,地勢平坦。南運河子牙新河流經境內,市人民政府駐運河區解放西路39號。滄州盛產海鹽,並擁有豐富石油資源,亦是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

快速預覽 滄州市 滄,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古為二州地。西漢文帝浮陽縣,為勃海郡治。南北朝時,分屬北魏瀛州冀州,浮陽縣為浮陽郡治。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析瀛、冀二州設立滄州,取滄海之意,治饒安縣(今鹽山縣西南),轄浮陽、安德、樂陵三郡。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置長蘆縣,治今市區西,屬章武郡開皇十八年(598年)浮陽縣更名清池縣,屬滄州。

開元十六年(728年)移滄州治至今城區。《元和郡縣誌》記曰:滄州「後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分瀛州、冀州置滄州,以滄海為名。」清池、長蘆兩縣屬之。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省長蘆縣入清池縣,清池縣為滄州治。金朝仍置滄州。徙滄州及清池縣治至長蘆鎮,屬河間路洪武初省清池縣入滄州,屬京師河間府初滄州屬河間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隸天津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制,改滄州為滄縣,屬直隸省渤海道,次年改屬津海道。1928年廢道制。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滄縣屬河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1947年6月,中國共產黨軍隊發動青滄戰役占領滄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8月,降滄州為滄鎮,劃滄縣、青縣、黃驊、建國(今滄縣、河間交界)、任丘、河間、獻縣、肅寧、交河、泊頭鎮、滄鎮為滄縣專區。1958年撤銷滄縣專區,併入天津專區。1961年復設滄州專區,並設滄州市,為專署駐地。1968年滄州專區改稱滄州地區。1983年,滄州市升為省轄市,並劃入滄州地區的滄縣。1986年將青縣劃歸滄州市。1993年撤銷滄州地區,所屬縣市劃歸滄州市。

Remove ads

地理

滄州位於河北省東部,接近渤海,與天津市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衡水市以及山東省德州市濱州市接壤。滄州地處環渤海中心地帶,是河北省確定的「兩環」(環京津、環渤海)開放一線地區,也是京津通往東部沿海地區的交通要衝。大運河也穿過滄州。

氣候

滄州屬半濕潤的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中,光照充足,雨熱同季,降水集中。1月平均氣溫−3.0℃,7月平均氣溫26.5℃。年平均氣溫12.9℃。全年降水量605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7和8月占60%左右。年日照時數2662.7小時。

更多資訊 1981−2010年間滄州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

水資源

滄州水資源極為短缺。由於成陸時間短,滄州的淺表地下水為苦鹹水;深井地下水高氟,超標3到6倍,造成嚴重的地區性氟骨症流行。1960年代以前,滄州大運河沿岸使用運河水。但是自南運河斷流以後,就只能引用高氟地下水。滄州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192立方米,為全國的8%。滄州市區,40萬人長期飲用高氟水。為此,大浪淀水庫1957年、1977年、1995年三次上馬,1997年1月建成蓄水,每年可向市區供水8121萬立方米,基本解決了滄州市區的地區性飲用水氟中毒問題。

滄州東部12縣(市、區)各城區、以及222萬農村人口到「十二五」末全部告別苦鹹水、高氟水,通過集中供水工程飲用上達標的引黃河水。 滄州西部四縣市,計劃2014年啟動引長江水集中供水工程,主要工程是修建80多公里的幹渠和若干水庫。遠期,滄州市計劃建成日產20萬立方米淡化海水。

2000年起,以國家、河北省開始解決人飲安全工程,在滄州農村聯村建設採取深井水、通過反滲透淨化設備的降氟水廠。

Remove ads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滄州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Thumb
滄州體育館

滄州市現轄2個市轄區、9個、1個自治縣,代管4個縣級市

此外,滄州市設立以下行政管理區:

更多資訊 滄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7] ...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300,783人(不含已劃歸雄安新區的任丘市七間房鄉、鄚州鎮、苟各莊鎮,下同)[11]。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7,054,8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45,983人,增長3.49%,年平均增長率為0.34%。其中,男性人口為3,730,569人,占總人口的51.1%;女性人口為3,570,214人,占總人口的48.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4.49。0-14歲的人口為1,629,144人,占總人口的22.31%;15-59歲的人口為4,231,680人,占總人口的57.9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39,959人,占總人口的19.72%,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31,848人,占總人口的14.1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733,313人,占總人口的51.1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567,470人,占總人口的48.86%。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042,992人,占96.47%;回族人口為220,108人,占3.01%;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37,683人,占0.5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46,282人,增長2.12%,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0,439人,增長8.6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2個百分點。其中,回族人口增加4,115人,增長1.91%,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1個百分點。

交通

Thumb
滄州西站

滄州站京滬鐵路的車站之一,滄州市轄區內京九鐵路的車站包括肅寧站任丘站京杭大運河南支縱貫市內,以煤碼頭黃驊港為終點的朔黃鐵路正在成為中國的一條主要輸煤鐵路線路。

於2011年6月30日正式商業運營的京滬高鐵途經滄州並設有滄州西站,直達北京僅需50分鐘。

高速公路: 105國道 307國道過境。

文化

Thumb
青釉堆貼花龍柄壺,國家一級文物滄州博物館「鎮館之寶」[12]

滄州是中國的武術雜技之鄉,2009年獲得中國書法之鄉的稱號。有五代時期建造的,至今屹立的雄偉的滄州鐵獅子。以吳橋命名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每兩年舉辦一次,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雜技團體參加。吳橋雜技大世界匯粹了所有中國傳統雜技表演。滄州的「金絲小棗」和「泊頭鴨梨」(以出口港的名稱天津鴨梨聞名)是著名的特產水果,現在新培育的黃驊冬棗已經名聞全國。

2021年,原石家莊永昌足球俱樂部遷至滄州,並更名為滄州雄獅,成為滄州首支中國頂級聯賽俱樂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勝

名人

友好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