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海郡故城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海郡故城遺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海晏縣西北的金銀灘山上,是西漢末期的西海郡城所在地,因東南城牆坍塌呈三角形而有三角城的別稱。1988年,西海郡故城遺址入選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快速預覽 西海郡故城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歷史

西漢末年,國舅王莽掌權,他在元始三年(公元3年,也有說法稱為元始四年)派遣中郎將平憲等人攜黃金財物前往今青海地區,誘使當地的卑禾羌地方政權向漢廷稱臣獻土,漢朝朝廷隨即在此設立西海郡,下設修遠縣、監羌縣、興武縣、軍虜縣和順礫縣五個行政區,漢廷還將數萬囚徒流放至此,並在此修建了多座軍事設施[1][2]。新朝綠林赤眉軍起義後,王莽失去了對西海郡的控制能力,郡城遂遭廢棄。[3]

1940年代,其時實際控制青海的軍閥馬步芳政權在三角城內發現了新朝時期的重要文物虎符石匱的上半部分[4]。1958年7月,以安志敏為首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團隊赴海晏縣考察,在此採集到了西漢、新朝時期的五銖錢貨布陶范等商貿遺存,1970年代還有人在此偶然拾得一個使用過的陶范,經鑑定為新朝時期文物,1980年代,在城內發現了虎符石匱的下半部分。1988年1月13日,西海郡故城遺址入選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007年,遺址被列為中國絲綢之路推薦名單[1]。2010年代,科考人員在遺址中又發現了新的錢幣、陶范等文物[6],海晏縣政府對故城進行了遺址保護項目工程,新建了仿古城牆,東、西、南、北城門、文昌樓和點兵台等旅遊建築,以及道路、水電等配套設施[7]。2020年代,海晏縣爭取了數千萬元人民幣,用於對西海郡故城遺址的保護、開發及利用工作。[2][8]

Remove ads

遺址與出土物

西海郡故城是迄今湟水流域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漢朝時期城址。故城平面呈梯形,東西長600—650公尺,南北寬600公尺,殘存的城牆基部寬8公尺,頂部寬2公尺,高4—12公尺,城牆遺存有東西面兩個門址。故城遺址總面積達30萬平方公尺,城內的南側地勢較高,且有3處呈隆起狀,據考古學者推測為舊時的主要建築區。[1][4]

故城內發現最重要的文物是虎符石匱,該石匱被分成上下兩半,上半部分為石虎,呈俯臥姿態,發現於1940年代,背寬0.6公尺,長1.5公尺;下半部分則為石座,在1980年代發現,寬1.15公尺,座長1.3公尺,高0.65公尺,上下相合後發現其正面刻有「西海郡虎符石匱,始建國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註 1]造」字樣,證明其為王莽奪權的第一年鑿刻而成。[2][4]

在虎符石匱之外,城內還發現了西漢、王莽時期的五銖、貨布和貨泉等貨幣,以及「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的錢範。此外,城內亦發現了東漢時期刻有「西海安定元興元年作當」字樣的瓦當、唐朝時期的蓮花圖樣瓦當以及宋朝時期「崇寧重寶」「聖宋元寶」銅錢。[1][2][6]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