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沙德

塞尔维亚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诺维萨德
Remove ads

新沙德塞爾維亞語Нови Сад羅馬化:Novi Sad發音:[nôʋiː sâːd] 匈牙利語Újvidék發音:[ˈuːjvideːk]),直譯為「新的花園」,又譯諾威薩,是歐洲國家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第二大城市,距離首都貝爾格勒80km。

快速預覽 新沙德 Нови Сад(塞爾維亞語)Újvidék(匈牙利語), 國家 ...
Remove ads

新沙德位於首都貝爾格勒以北,北緯45.25°,東經19.85°,海拔72-80米。多瑙河從南部流經市區。新沙德是佛伊弗迪納的首府,也是塞爾維亞人口第二多的都市。

此名在南斯拉夫語裡的意思是「新莊園」,全市由代特來尼來盟、帕德那沃爾基、塞爾維亞、斯塔銳格連德、帕特沃雷丁和斯來特姆斯、卡拉沃奇7個行政區組成,面積69.913公頃。2005年全市人口19萬4千。在多瑙河對岸有佩特羅瓦拉丁城堡。新沙德是一個重要的大學城。有「塞爾維亞人的雅典」之稱。

Remove ads

城市簡介

新沙德市工業主要有金屬冶煉、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工具機製造和農機製造、紡織、電器、陶瓷、木器等。農業盛產小麥、玉米,而且擁有較為先進的農業科研機構,可培養大量可供出口的良種和種畜。此外,新沙德市歷來十分重視和致力於環境保護,1992年12月,諾市議會通過了《新沙德--通往生態城市之路》的宣言,而且在環保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民族

新沙德居民相當多元化,主要來自:塞爾維亞匈牙利羅馬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保加利亞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俄羅斯德國。1945年,德國居民被驅逐。

歷史

新沙德於1694年奠基,當時的統治者是尤津·馮·薩佛伊。城市的建築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城市的主要景點是佩特羅法拉丁城堡,建於1692至1780年之間。整個建築過程長達一個多世紀。這座城堡在當時是抗擊土耳其軍隊的主要集結地與防禦要塞。一戰前為奧匈帝國的一部份。一戰結束後被併入南斯拉夫王國的前身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

二戰中新沙德被匈牙利占領,戰後成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新沙德遭受北約長達78天的轟炸。多瑙河上的所有橋梁,城市中的所有廣播機構以及提煉廠房全部被摧毀。戰後6年時間,跨越多瑙河的交通都由一座浮橋維持。多瑙河上的船隻只能在每周固定的三次開放時間通過新沙德。2005年10月11日,「自由橋」投入使用,這才使多瑙河的交通重新暢通。

交通

空運

新沙德目前沒有自己的民用機場。城市距離貝爾格勒尼古拉·特斯拉機場有一個小時的車程,在此與全歐洲的首都相連接。北部小型的新沙德機場英語Novi Sad Airport為運動與農業用途。有將其升級為服務貨運及小型公共運輸的計劃,[2]但未來尚不明朗。

城市交通

新沙德主要的公交系統由新沙德公交公司塞爾維亞語ЈГСП Нови СадЈГСП Нови Сад)運營的公交線路組成。有21條城區線路和29條市郊線路,主要巴士站位於解放大道北端,毗鄰新沙德火車站。另外,也有許多計程車公司提供服務。

新沙德曾有有軌電車服務,但於1957年拆除。[3][4]

軌道與公路運輸

新沙德位於泛歐走廊英語Pan-European corridorsX的B分支。A1高速公路向北連接蘇博蒂察,向南連接首都貝爾格勒。其位於匈塞鐵路之上,該鐵路連接了歐洲的主要城市。新沙德與西北部的茲雷尼亞寧蒂米什瓦拉和西南部的魯馬由一條區域公路相連。遠期計劃將其升級為高速公路,使用隧道下穿弗魯什格拉山作為捷徑。[5][6]

有三座跨多瑙河大橋位於新沙德:自由大橋塞爾維亞語Мост слободе連接斯雷姆斯卡卡梅尼察與市區,瓦拉丁大橋塞爾維亞語Варадински мост與另外一座連接彼得羅瓦拉丁與市中心,以及鐵路與重卡運輸。橋梁跨越市中心北部的多瑙河–蒂薩河–多瑙河運河塞爾維亞語Канал Дунав—Тиса—Дунав

水運

新沙德港英語Port of Novi Sad位於城市外圍,於多瑙河之上。有著百萬噸級的貨運周轉量,為塞爾維亞最大的貨運港口。[7]

著名人士

友好城市

新沙德市目前已與下列國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

殊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