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譚松
因为触及政治利益而被开除的大学教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譚松(1955年11月26日—),出生於重慶。中國作家、編輯、教授。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獨立中文筆會副會長[1]。曾任《重慶與世界》雜誌執行主編,先後在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西南大學育才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任教[2],以重慶長壽湖右派調查、重慶土改調查、大邑劉文彩莊園收租院泥塑真相調查知名,也由此遭打壓以至關押,被學校解聘開除,被迫流亡美國[3][4]。
生平
譚松於1955年在重慶出生[5]。他的父親譚顯殷在當時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重慶市委宣傳部長。1957年,譚顯殷前往北京參加共青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四川代表會上,他說:「這次會缺乏民主。」此後譚松的父親被打為中共右派,下放到重慶當時的勞改基地長壽縣長壽湖。[2]
1980年代,譚松在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任教。1990年代,他先後擔任了《渝州世界》報、《重慶與世界》雜誌、《中華手工》雜誌的主編。2000年,他在擔任《重慶與世界》雜誌主編期間做了一期抗戰陪都專輯。由於被全面肯定的抗戰中心是重慶而非延安,與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抗戰中心和領導者有所不同,他被迫辭職。[2]

他在校期間主要傳授西方文化、業餘時間研究歷史,先後進行了重慶長壽湖右派調查、重慶大轟炸、地主劉文彩等歷史事件的調查[5]。自2001年起,他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展開了長壽湖右派的調查,完成了50萬字的《長壽湖:一九五七年重慶長壽湖右派採訪錄》[6]。在此期間,與朋友王康合作製作了一套五集關於重慶陪都抗戰八年的歷史紀錄片《重慶大轟炸》,因身份敏感,被迫在片尾製作人員名單中使用筆名「木公」[2]。2002年7月2日,遭到了當局「收集社會黑暗面」的指控,以「顛覆國家政權罪」被拘留並關押了32天,後以取保候審一年獲釋[6]。

2003年,譚松開始對川東地區(原四川東部、今大重慶地區)的土改歷史展開了調查研究[7]。1950年底到1952年底,川東和中國的其他地區均展開了土地改革運動。中國的農村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地主和富農遭到了殺害、嚴刑等處置[5][6][7]。中國官方認為土改是中共建政之初的功績,而除了官方敘述外,極少有學者觸碰這段歷史[7]。他耗費了14年的時間,採訪了大量的土改親歷者,認為官方的敘述是「洗腦」。最終寫下50餘萬字的口述史書稿《血紅的土地》,記錄了川東土改時發生的歷史[5][8]。此書觸犯到了官方,和長壽湖一樣沒能在中國國內出版。[2]
2013年,譚松在香港中文大學做了《川東地區的土地改革運動》的演講,對外公布了部分調查研究成果[5]。這引起了許多關注,譚松受到學校的約談。
2017年4月,作家方方的新小說《軟埋》因觸及土改而遭到左派圍攻,而該故事的背景正是譚松採訪的川東地區。6月21日,譚松發表文章《讀了「從<軟埋>歷史原型看方方的反共反革命歷史觀」之後》為方方辯護,認為小說中談及的土改情況是基本符合歷史事實的,為此,文章特意講述了一個在土改中被「點天燈」的年輕姑娘的故事。一些親共人士對此十分惱怒,「大學居然容忍這樣的教授存在」[7]。大約兩個星期後,譚松得知自己被學校解聘[7][9]。對於開除,他表示「我不應對學校有絲毫怨言,相反,我應當感謝學校——直到現在才開除我」[2][8]。同年被迫流亡美國,次年加入獨立中文筆會[4]。
Remove ads
獲獎
主要著作
- 长寿湖:一九五七年重慶長壽湖右派采訪錄. Trafford Publishing(特拉福德出版社). 2011.ISBN 9781426989407
- 血火与堡垒——重庆大轰炸采访录.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5.ISBN 9787566815828
- 血紅的土地:中共土改採訪錄. 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9.ISBN 9789869692113
延伸閱讀
- 重慶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 《重庆与世界》. ISSN 1007-7111.
- 在美出版的《长寿湖:1957年重庆长寿湖右派采访录》简介 (PDF). 比較政策研究所: 共2頁. [2017-10-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0-01).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