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貓抓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貓抓病
Remove ads

貓抓病是一種由巴通體科韓瑟勒巴通氏菌(學名:Bartonella henselae)引起的亞急性細菌性疾病[1][2],至1950年代則發現此病多經貓抓傷或咬傷而造成感染[3],主要傳播媒介是家貓,主要病發在小孩及年輕人身上。貓抓病是幼兒及青少年慢性淋巴結病的最常見病因之一[4]。美國1993年不完全統計全國診斷的貓抓病病例數為每年22000人,但估計仍有許多病例未被診斷。貓抓病引起住院的人數極少,18歲以下的群體約為6人/100萬人口,5歲以下約為8.6人/100萬人口[5][6]。其病徵包括倦怠淋巴結腫脹、持續發燒頭痛等症狀,因此又被稱為「貓抓熱」[7]。患者嚴重時,可能導致敗血症或不同程度的永久視力受損,25%貓抓病患者出現視神經受損腦病、肝脾感染、骨髓炎心內膜炎等併發症[8]

節肢動物也可能是貓抓病的傳播媒介,如蒼蠅跳蚤虱子白蛉蜱蟲等。[9]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