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費奧多爾·謝爾蓋耶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費奧多爾·安德烈耶維奇·謝爾蓋耶夫(俄語:Фёдор Андре́евич Сергеев,羅馬化:Fyodor Andreyevich Sergeyev;1883年3月19日—1921年7月24日),又稱為阿爾喬姆同志(俄語:това́рищ Артём),俄國和烏克蘭布爾什維克革命家、政治家、記者,謝爾蓋·基洛夫和史達林的密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黨員,1917年10月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取得政權後任頓涅茨克-克里沃羅格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
![]() |
革命生活
從1901年起,他就積極參與無產階級革命,多次被捕入獄。1902年他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5年到哈爾科夫領導布爾什維克組織。[1]他後來被派往彼爾姆,在一次入獄後被流放至西伯利亞。
1910年,他從位於西伯利亞的勞改營逃脫,輾轉中國、朝鮮多地最終到達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他積極參與創建了當地的俄國移民聯盟,並廣泛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參與組織了多場罷工。1913年加入澳大利亞社會主義黨。1917年十月革命後返回蘇俄並參與內戰,[2]
1917年10月,阿爾喬姆組織領導了哈爾科夫和整個頓巴斯地區的布爾什維克軍事政變,1918年任新成立的頓涅茨克-克里沃羅格蘇維埃共和國最高領導人。[3]在共和國於同年被併入烏克蘭後,他繼續參與戰爭,又先後在烏克蘭中央、高加索等地擔任要職。8月,他被再次派往烏克蘭,任軍事領導職務。1919年,任烏克蘭工農臨時政府(蘇維埃烏克蘭的創始政府)主席。[4]蘇維埃烏克蘭正式成立後任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宣傳人民委員至1920年。1920年,他以特別委員的身份參與了巴什基爾軍事革命委員會(當地最高領導機構)[4],並隨後作為契卡的授權代表領導鎮壓了乾草叉起義,幫助解決了巴什基爾的自治地位問題。[5]1920年5月4日當選俄共中央委員會委員。[6]
Remove ads
逝世與紀念
1921年,剛剛被選為礦工聯盟主席的阿爾喬姆乘螺旋槳驅動火車去圖拉參加赤色職工國際第一屆代表大會,在返程時因來歷不明障礙物導致的列車出軌事故逝世。同行的其他遇難者包括蘇俄工程師瓦萊里安·阿巴科夫斯基(該車發明者)以及保羅·弗里曼[7]在內的多位共產國際代表。
1924年,烏克蘭巴赫穆特改名為「阿爾喬莫夫斯克」以紀念他[8],2016年,烏克蘭政府恢復該地原名,但俄羅斯和烏東親俄政權仍稱阿爾喬莫夫斯克。[9]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一座城市也於1938年被命名為阿爾喬莫夫斯克(烏克蘭2014年起改稱基普切,但未實控);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亦有一座城鎮被命名為阿爾喬莫夫斯克。另外,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自認繼承頓涅茨克-克里沃羅格蘇維埃共和國法理,並尊他為開國元勛。[3] 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許多城市都有他的紀念碑。
Remove ads
家庭
- 兒子:阿爾喬姆·費奧多羅維奇·謝爾蓋耶夫,父親去世後被史達林收為養子,娶多洛雷斯·伊巴露麗之女為妻。[10]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