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贛州城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贛州城牆,位於中國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主要建於宋、明兩代,是中國現存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宋代城牆[1],1987年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贛州城牆始建於東晉永和五年(349年),由南康郡太守高琰負責修建土城。五代後梁盧光稠擴建,增設五門。北宋嘉祐年間(1068年-1077年)始用磚石修築城牆,以後歷代都曾予以修葺。清咸豐年間為防太平軍,構築了八鏡台、西津門、南門、小南門、東門五座炮城。贛州因城池非常堅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難攻,有「鐵城贛州」之稱。國共內戰期間,中國工農紅軍六次攻城,都沒有攻破。[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測全長6900米,有鎮南、西津、涌金、建春、百勝五門。1958年拆除百勝門經鎮南門至西津門的南段城牆。現存沿江的東西兩段和朝天門、西津門、涌金門、建春門以及炮城、馬面、弩台等軍事設施,全長3664米。城牆內部為夯土,外用磚石包砌,寬在6-8米之間,高約7米。1990年調查發現現存古城牆中有宋石牆25.25米,宋磚牆19.80米和養濟院南宋磚牆基41米。城牆磚上有大量熙寧、紹興以及元明清年號,為中國古城牆所罕見。[3][4][5]
Remove ads
圖庫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