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趙梓森
中国光纤通信专家(1932-202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趙梓森(1932年2月4日—2022年12月15日),廣東中山人,光纖通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被譽為「中國光纖之父」[2]。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生平
1949年,國立浙江大學農業化學系學習,1950年,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學習,1952年,上海交通大學電信系學習,1953年南京、瀋陽電信局實習生,1954年,武漢電信學校教師、武漢郵電學院講師、郵電部528廠工程師,1974年,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1976年上半年,在非常簡陋的條件下,費盡心血熔煉出200米的石英光纖。1976年3月,郵電部鍾夫翔部長在北京舉行的「郵電工業學大慶」展覽會上看到武漢郵電研究院送展的玻璃絲傳輸黑白電視圖像演示,要求光纖可插拔,趙梓森在展會現場一個星期做出安裝對準裝置,實現了光纖插拔。郵電部科技司召開光纖通信立項評估會,趙梓森匯報了「採用石英光纖、半導體雷射器和編碼制式通信機的技術路線」遭到了大多數與會者的反對,但得到了科技司司長李蔭蒼的支持。後來,國務院科技辦公室也採納了趙梓森的方案。之後,1976年6月3日召開「全國雷射科技規劃座談會」,確定雷射技術是十年規劃的重點項目,光導纖維雷射通信是五個重點項目之一,由郵電部和北京市負責。郵電部要求5年突破,10年應用。1982年9月3日武漢光纜通信工程長江大橋光纜敷設任務順利完成。1984年9月,趙梓森領導的中國最長的一條13公里480路市話光纜通信系統在武漢投入使用(1983年10月通過國家鑑定),提前完成國家規劃要求。武漢郵電研究院全院轉向光通信。任雷射通信研究所所長,院副總工程師,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1995年,獲選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3][4]。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