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盧灣區

已撤銷行政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卢湾区map
Remove ads

盧灣區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已撤銷的市轄區,2011年7月26日,原黃浦區與盧灣區合併設立新的黃浦區[1]。撤銷前,盧灣區轄域面積約8.0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7.5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0.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8,779人(2010年人口普查)[2],戶籍人口305,144人(2010年人口普查)[3]。2010年地方財政收入136.61億元,約占上海市地方財政收入的4.75%[4]。區人民政府駐重慶南路,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

快速預覽 上海市盧灣區(1947–2011)上海市第六區(盧家灣區)(1945–1947), 國家 ...
Remove ads

概覽

盧灣區地處上海市中心,區內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繁榮發達,世界知名的淮海路商業街區上有一批著名的百貨店、特色店、飯店、賓館、影劇院及娛樂、服務等場所。盧灣得名於區內社區盧家灣,區內有上海中山故居等各類人文景觀150多處。從孫中山蔣中正毛澤東周恩來郭沫若梅蘭芳張大千,中國近代史上諸多的著名的政治家、文人畫家等,都在此留下過業績和身影。區內交通便捷,地鐵、地面交通、高架公路構成立體的交通網絡。區內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社區等公益事業設施眾多。2011年6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召開會議,宣布盧灣、黃浦兩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已獲國務院正式批覆,撤銷黃浦區、盧灣區建制,設立新的黃浦區。[5]

歷史沿革

區境北區在1900-1914 年相繼被闢為法租界,1945年二戰勝利後,重慶南路和魯班路以西設第六區(盧家灣區),魯班路以東設第五區(泰山區)。1947年泰山區改稱嵩山區,1950年「盧家灣區」改稱「盧灣區」。共和國後區境南部大量建設為工廠、住宅[6]。1956年撤銷嵩山區,其大部併入盧灣區。1959年原邑廟區部分併入;2011年7月26日撤銷併入黃浦區。

地理位置

盧灣區位於上海市中心,區面積共8.05 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7.5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0.49平方公里,原為上海最小的區。區界北至延安中路、金陵西路,與黃浦區靜安區交界;東至西藏南路肇周路製造局路高雄路江邊路,與黃浦區(原南市區)接壤;西至陝西南路瑞金南路,與靜安區、徐匯區為鄰;南至黃浦江河道中心線,與浦東新區相望。

人口

抗日戰爭爆發後,大量人口湧入該區(時法租界)。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居民大多由江蘇、浙江等地遷入。2009年底,全區戶籍人口30.74萬人,常住人口26.94萬,原為上海市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之一[6]。人均期望壽命為82.37歲。

行政區劃

盧灣區下轄4個街道街道辦事處),共7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設有1個社工站(新天地):

交通

軌道交通一號線四號線八號線九號線十號線,公路有南北高架內環線高架盧浦大橋打浦路隧道以及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構成了盧灣立體快捷的交通網絡。

著名地點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