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趙汝愚

南宋宰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趙汝愚
Remove ads

趙汝愚(1140年1月1日—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饒州餘干人,祖父於南宋建炎年間遷居崇德洲錢(今桐鄉市洲泉鎮)。南宋中期宗室、政治家、丞相、功臣,考取狀元,曾與韓侂冑等人迫使宋光宗內禪,擁立宋寧宗,任宰相,後遭韓侂冑排擠,貶謫而死。忠定

快速預覽 趙汝愚, 字 ...
Thumb
杭州雲泉山風水洞趙汝愚提名,字跡已十分模糊:「開封趙汝愚為正字時聞艾軒過風水洞。。。乾道九年秋七月(解)後同遊。」

生平

趙汝愚是北宋漢恭憲王趙元佐的七世孫,出生於洲錢(今桐鄉市洲泉鎮)。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考中狀元,後因孝宗認為其為宗室,不符合民意期望,黜之為榜眼,改以福建人蕭國梁為狀元。累官秘書少監兼權給事中。乾道九年以左宣教郎守信州。[1]

淳熙八年(1181年),任吏部侍郎太子庶子。九年(1182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後進直學士,制置四川,兼成都府知府,十四年(1187年),平息羌族對南宋邊境的騷擾。[2]宋孝宗贊其有文武之才。宋光宗即位後,進敷文閣學士,知福州紹熙二年(1191年),召為吏部尚書,四年,升知樞密院事。五年,任樞密使[3]

宋光宗時由於皇后李鳳娘剽悍,使光宗與其父宋孝宗不睦,及後光宗以生病為由不能主持孝宗喪禮。汝愚與趙彥逾韓侂冑葉適徐誼郭杲大臣不滿光宗,發動政變郭杲等「以軍五百至祥禧殿前,祈請御寶」[4],在獲得太皇太后支持下,迫宋光宗禪位予其子宋寧宗,史稱紹熙內禪

宋寧宗拜其為右丞相。[5]趙汝愚引薦朱熹理學派文人入朝,為寧宗講授經筵。但趙汝愚為人過於單純,對政治缺乏警覺心,低估了韓侂冑,[6]不久被韓侂冑排斥,韓侂冑藉口趙汝愚以宗室居相位,將不利於南宋社稷。於是趙汝愚被罷,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福州。這遭到了諫官和太學生楊宏中等的反對,但這些人皆被韓侂冑貶謫。韓侂冑為此指責趙汝愚「倡引偽徒,謀為不軌」,詔謫寧遠軍副節度使,貶永州。臨走前,趙汝愚對著兒子們說:「只要我死了,你們就不會有事了」[7],代表著趙汝愚已意識到韓侂冑除非殺了自己否則不會善罷干休,為避免連累家人,已有赴死的心理準備。

慶元二年(1196年)正月,趙汝愚行至衡州(今湖南衡陽),泊古酃(今湖南炎陵)。一夕發病暴卒,一說為衡州守臣錢鍪所毒害。[8]敖陶孫作詩哭之:「左手旋乾右轉坤,群邪嫉正竟流言。狼胡無地歸姬旦,魚腹終天痛屈原。一死固知公不免,孤忠賴有史長存。九原若遇韓忠獻,休說渠家末世孫。」[9]

嘉泰二年(1202年),追復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

開禧三年(1207年),韓侂冑被殺,趙汝愚被追復觀文殿大學士,賜諡號「忠定」,贈太師,追封沂國公。由宋理宗配享宋寧宗,追封福王,又進封周王。

Remove ads

家庭

  • 七世祖漢恭憲王趙元佐
  • 六世祖漢懿恭王趙允升
  • 五世祖郯王、諡勤孝趙宗惠[10]
  • 高祖父建國公、諡懿恭趙仲企
  • 曾祖父西頭供奉官趙士慮
  • 祖父贈太師、追封申國公趙不求
  • 父江西兵馬都監趙善應
  • 母 李氏
  • 堂弟 趙汝靚(叔父趙善淵之子)

兒子

  • 長子:趙崇憲
  • 次子:趙崇范
  • 三子:趙崇楷
  • 四子:趙崇朴
  • 五子:趙崇度
  • 六子:趙崇要
  • 七子:趙崇寔
  • 八子:趙崇潔

注釋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