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趙疃地雷戰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沿革
1940年2月,日軍在趙疃以東的孫家夼、夼里設據點,入侵海陽。從此當地民兵對日偽軍開展了大範圍的地雷戰。趙疃民兵自製了十餘種自制地雷,有鐵雷、石雷、拉雷、飛行雷、馬尾雷、防潮雷、子母連環雷、慢性自然雷等[2]。在抗日戰爭期間,趙疃民兵與敵人作戰500餘次,造成對方600多人傷亡,20多人在地雷戰後被俘虜,2輛汽車被地雷炸毀,期間趙疃民兵還支援了濱北、煙臺等地的抗日武裝並配合作戰[3][4]。當地曾榮獲「特等模範爆炸村」的稱號[5]。
遺址保護
現存的地雷戰遺蹟有:山棗埠,月牙橋,村南丁字街,村北十字街等處。遺蹟原貌尚存,牆面留下了當時地雷爆炸留下的痕跡。村中建有「趙疃地雷戰陳列館」[3][6]。
1977年12月23日,列入第一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歸類為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7]。1995年8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在地雷戰的故鄉趙瞳村召開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大會,三萬餘人出席大會,並在當年地雷戰主戰場觀看了地雷戰實彈表演[8]。2019年10月16日,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類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9]。
軼事
1962年,八一電影製片廠以海陽地雷戰真實歷史為背景,在海陽拍攝了軍事教育片《地雷戰》。同年電影上映,全國觀眾家喻戶曉[10]。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