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趙素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赵素昂
Remove ads

趙素昂(韓語:조소앙,1887年4月30日—1958年9月10日),本名鏞殷,字敬仲,號亞隱[1]韓國獨立運動家、政治家、外交家、歷史學家,通曉韓、中、日、英多種語言。

快速預覽 趙素昂조소앙, 出生 ...

趙素昂出生於朝鮮王朝末期兩班家庭,早年曾留學日本,並投身各種反日救國的學生運動,1913年流亡中國,曾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秘書長、議政院議長、外務部長、國務委員、內務部長、外務部長兼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他提出的三均主義韓語삼균주의(均權、均產、均學)[a]是韓國獨立運動的重要執導思想,在1939年11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國務會議通過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建國綱領》中被定為國策。

Remove ads

出身

1887年4月30日,趙素昂出生於朝鮮京畿道交河郡(今坡州市月籠面韓語월롱면)的一個兩班家庭,在家裡排行第二。趙氏家族本貫咸安趙氏,是朝鮮生六臣之一漁溪公趙旅韓語조려的後裔。趙素昂6歲開始跟隨其祖父學習漢文,16歲(1902年)時進入成均館。在成均館讀書期間,他曾與申采浩一起組織成均館學生聲討李夏榮的賣國陰謀,1903年與海州府尹吳信默的次女吳英善結婚。1904年7月,趙素昂在完成成均館學業後成為朝鮮官派日本的留學生。[1][3]

留學與早年生涯

1904年10月,趙素昂赴日留學,就讀於東京府立第一中學。次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乙巳條約》後,趙素昂開始在日本投身各種反日救國的學生運動。1906年,他組織在日朝鮮留學生團體共修學會,並發行學報宣傳反日救國思想。同年8月末,他在《大韓每日申報》發表文章批判韓末親日團體一進會。1907年,他先後在《大韓每日申報》發表《慟告我二千萬同胞》、《江山論》、《告本國各社會書》、《痛哭告於本國同胞》等文字痛批《丁未七條約》。同年,他從東京府立第一中學畢業後,進入正則學院學習英文,並繼續積極開展各種反日救國運動。[1]

1908年,趙素昂進入明治大學法學部學習法學。次年7月,他創建大韓興學會,並任該學會學報主遍,配合朝鮮國內報紙和學會宣揚反日救國思想。1910年,他因組織反對日韓合併的大會被日本警察拘捕。1911年,他聯合青年俱樂部、三南留學生親睦會和兩西留學生新睦會,創建朝鮮留學生親睦會聯合會,並被選為會長,105人事件期間被拘禁。[1]

1912年,趙素昂從明治大學畢業回國,後先後在儆新學校韓語경신학교養正義塾韓語양정의숙和大東法律專門學校任教。期間,他與在上海的獨立運動家申圭植取得了聯繫。[1][3]

Remove ads

流亡中國

1913年趙素昂流亡中國,經北京去往上海。他參加了申圭植組建的韓國光復運動組織「同濟社韓語동제사」,以及與中國革命黨人一起組建的「新亞同濟社韓語신아동제사」,並在申圭植所建的「博達學院」任教。1917年7月,他與申圭植、朴殷植申采浩等14位韓國獨立運動家發表《大同團結宣言》,提出「主權不滅論」、「主權民有論」,主張召集民族大會,建立臨時政府。1918年,他與在中國東北的韓國獨立軍領袖金佐鎮成立大韓獨立義軍府,並任副主席。1919年2月,他與申圭植、金教獻等39人在《大同團結宣言》的精神下發表了韓國首部獨立宣言《大韓獨立宣言書》,提出通過全民族抗日武裝鬥爭恢復民族獨立,建立共和制新韓國的政治設想。[4]:41-45[3][5][1]

1919年3月,三一運動爆發,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隨後正式成立。趙素昂當選臨時政府秘書長,後於5月前往巴黎協助參加巴黎和會金奎植開展外交活動[4]:45[1]。此後,他走訪了瑞士荷蘭英國法國愛沙尼亞丹麥義大利希臘歐洲各國,在國際會議上通告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並遊說各國國會承認韓國獨立。1920年4月,他成功遊說英國工黨領袖在英國下議院提出四個指責日本的韓國問題議案。1920年底,他在俄羅斯參加了十月革命紀念大會,並考察了俄羅斯各地。此後,他經滿洲里回到中國,並發表了批評共產主義的《滿洲里宣言》。[1][3][5]

1922年1月,趙素昂應邀與孫中山會面。同年4月,他組建了世界韓人同盟會,並任會長。同年,他被選舉為臨時政府議政院議長和外務部長。期間,他秘派金相玉韓語김상옥 (1890년)回國舉義。1922年6月至1926年8月,他歷任了臨時政府李東輝盧伯麟李東寧內閣的外務部長。1926年8月臨時政府改為國務委員後,趙素昂開始擔任臨時政府國務委員,並不再繼續擔任外務部長一職[1][3][5]。1928年3月,他與李東寧、金九安昌浩李始榮等人成立「韓國獨立黨」,出任常務理事,並起草了以三均主義韓語삼균주의(均權、均產、均學)為中心的黨綱、黨義[6]:52[1][7]。1930年7月,他被再次任命為臨時政府外務部長,後於1933年3月被選為任臨時政府國務委員和內務部長。1934年11月,臨時政府國務會議通過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建國綱領》,將三均主義定為國策。1939年11月,趙素昂被選為臨時政府外務部長兼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次年5月,韓國國民黨、韓國獨立黨和朝鮮革命黨三黨正式合併更名為「韓國獨立黨」後,趙素昂出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副委員長。在1943年4月的黨內大會選舉中,他擊敗金九當選韓國獨立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1945年7月敗給金九當選副委員長。[1][7]

韓國光復後

Thumb
1945年12月趙素昂與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其它成員一同回到韓國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趙素昂於1945年12月1日與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其它成員返回韓國,曾被選為臨時政府後續組織「非常國民議會」的議長。他反對美蘇對朝鮮半島的託管,反對在南方建立單一政府,屬右翼南北協商派。1948年4月他與金九一起越過三八線前往平壤參加了「四月南北聯席會議」。同年12月1日,他與白泓均、趙進元等人成立社會黨,並出任黨首。韓戰期間,他與安在鴻金奎植李光洙等一起被迫去了北方。1958年9月10日在平壤去世。[1][2][7]

著述

  • 金相玉韓語김상옥 (1890년)傳》、《素昂集》、《遺芳集》(韓國獨立運動志士傳記集)、《韓國文苑》(韓國文學作品集)
  • 《韓國鑄字史考》、《李舜臣龜船之研究》、《韓國元曉大師傳》、《韓國弓裔大王傳》
  • 《韓國之現狀及其革命趨勢》、《韓華民族革命之連鎖關係》、《韓國臨時政府與三一運動》、《韓國在未來世界中的地位》、《韓國獨立黨之近象》、《韓國獨立黨黨綱淺釋》、《多黨政治與一黨政治》

榮譽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