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趙燕俠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趙燕俠(1928年3月1日—2025年3月19日[1]),女,河北武清人,京劇表演藝術家、老文藝一級演員[2]、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3]。京劇旦角「趙派」藝術創始人,中國共產黨黨員[4]。她的唱念咬字清晰,觀眾不看字幕能聽清楚唱詞[5][6]。其次,她將表演與唱結合,身體動作、面部表情與演唱並用,形成特有的舞台魅力[7]。主要代表作品有《大英傑烈》、《紅梅閣》、《紅娘》、《辛安驛》、《碧波仙子》、《白蛇傳》和現代京劇《蘆蕩火種》(後來的樣板戲沙家浜》)等。

快速預覽 趙燕俠, 曲藝家 ...

演藝經歷

趙燕俠出身梨園世家,但家境貧寒,少年時跟隨搭班唱戲的父親趙筱樓在多地演出。1934年,在武漢天聲戲院,她第一次登台演出《三娘教子》裡的薛倚哥[8]。這次演出後,趙燕俠跟隨演武生的父親練功。趙筱樓對趙燕俠的訓練是老式的非常嚴苛的方法,即趙燕俠出了錯和演對了都挨打[6][9]

由於家境貧窮,趙燕俠想出不花錢的吊嗓子的方法。小口的罈子是她的工具,她把嘴對著壇口,用手捂住壇口和臉之間的縫隙,對著罈子練習念白。冬天,她對著冰練習,直到冰被從口裡哈出的熱氣融化成坑。這些練習成就了她日後在舞台演出時,不用麥克風能將聲音清晰地傳送很遠[6]

1941年,趙燕俠跟隨父母到了北京,跟隨當時已落魄的諸茹香學戲[8][10]

1942年,在七姑父的介紹下,趙燕俠拜荀慧生為師,由荀慧生弟子何佩華為她教戲[8]。拜師後,趙家沒有財力行拜師禮,即請宴席(趙燕俠在採訪中提到要宴請200桌)和登報紙[10]

1943年,趙燕俠首次在北京登台,她主演了《十三妹》、《大英傑烈》、《翠屏山》,趙筱樓花重金聘請葉盛蘭、馬富祿、侯喜瑞為她配戲。作為女性演員,趙燕俠的武戲震驚了北京梨園行,比如在《大英傑烈》裡,她身穿大靠連續做了12個鷂子翻身,三起三落。趙燕俠在三慶戲院的演出一炮而紅[11]。同年,趙家托荀慧生代請李凌楓教戲,其中包括《龍鳳呈祥[10]

在北京的演出成功後,上海天蟾舞台的老闆看到趙燕俠的商業價值,用定金欺騙了趙家,趙燕俠被迫用趙紫綃的名字在上海演出[12]

1947年,趙燕俠組建燕鳴京劇社[8],在1955 年改為燕鳴京劇團[13]。20世紀50年代戲改,趙燕俠的表演被批評為「低級趣味」、「庸俗」等[14][15][16][17]。但是她在上海主演的《玉堂春》場場客滿[18],周恩來評價該劇是中國的《復活》[19]

1960年,燕鳴京劇團被併入北京京劇團(現在的北京京劇院[18][20],趙燕俠與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並列五大頭牌。

1963年,北京京劇團排演田漢的劇本《白蛇傳》。當時其他京劇演員的演出版本已經獲得好評,趙燕俠決定演自己的版本。趙版的《白蛇傳》在唱腔設計上不同於其他版本,比如在「盜仙草」不唱高拔子改唱二黃[8]。導演張艾丁為了發揮趙燕俠的演唱特點,請田漢為白素貞增加唱段[21]。趙燕俠向田漢提議,觀眾看完「斷橋」後離場,最後一折「合缽」留不住觀眾,她請田漢在「合缽」增加演唱[8]。於是田漢寫了「小乖乖」,李慕良譜曲,趙燕俠聲情並茂地唱出了滿堂彩[22]

1964年,趙燕俠首演革命現代京劇《蘆蕩火種》(後改名為《沙家浜》)[20],同年與馬連良、裘盛戎、馬富祿等根據同名話劇改編排演了現代京劇《杜鵑山》[9]

1976年,北京電影製片廠為趙燕俠拍攝了戲曲電影《紅娘》、《辛安驛》[23]

1977年,趙燕俠重返舞台[23],與袁世海、李和曾主演了「文革」後全國第一部新編京劇《闖王旗》。

1980年,趙燕俠帶領北京京劇院一團在美國10個城市進行12個星期的商業演出,劇目有《十八羅漢斗悟空》、《三岔口》、《雁蕩山》、《拾玉鐲》、《白蛇傳》、《碧波仙子》[24][25]

1995年和1996年,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學藝術屆聯合會、北京戲劇家協會、戲劇電影報、武漢晚報、東方茶樓、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等單位聯合主辦的「趙燕俠舞台生活60年」演出,趙燕俠分別在北京,天津,上海演出《白蛇傳》、《玉堂春》等作為告別演出[9]

Remove ads

最後公開露面

2018年4月,北京京劇院主辦「慶祝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趙燕俠先生誕辰90周年暨舞台生活85周年展演」。2017年12月趙燕俠出席了發布會。她發表感言,希望年輕演員好好學戲,觀眾看戲不容易,並親自為《趙燕俠唱腔曲譜集》揭開蓋布並贈送給學生[26][27]

曾任職務

1947年,趙燕俠挑班燕鳴京劇社

1960年,擔任北京京劇團副團長,北京京劇院奠基人之一[2]

1979年,擔任北京京劇院一團團長[2]

1981年,擔任北京京劇院藝術委員會主任[2]

1986年,擔任北京京劇院六團團長[2]

獲獎

2003年獲中國唱片社頒發的金唱片獎[2]

2006年獲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頒發的「表演藝術成就獎」[2]

2011年獲中國戲曲表演學會頒發的第五屆中國戲曲表演「終身成就獎」[2]

2023年獲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戲劇家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戲劇)」[2]

家庭

  • 大祖父(爺爺的哥哥):趙廣順,先唱京劇青衣,後改為場面上的打鼓佬(即樂隊指揮)
  • 祖父趙廣義,京劇小生。
  • 父親:趙慶祥(藝名趙筱樓),京劇武生
  • 姑姑:趙鴻英、趙美英,京劇演員
  • 弟弟:趙元俠
  • 丈夫:張釗,北京外交學院教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班,1983年9月15日逝世
  • 女兒:張雛燕,京劇演員
  • 兒子:張天沖[28]

弟子

學生有於月芝、趙道英、閻桂祥、齊淑芳等;熊明霞、朱虹在2016年正式拜師[29];吳昊頤、王晶在2017年正式拜師[30]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