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路易六世 (法蘭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路易六世(法語:Louis VI le Gros;1081年12月1日—1137年8月1日),法蘭西王國卡佩王朝國王,綽號為胖子(le Gros)或戰士(le Batailleur)。編年史稱他為「聖但尼國王」。 作為卡佩王朝首位系統化推進中央集權的君主,路易六世在二十九年的執政生涯中始終致力於兩項核心任務:鎮壓盤踞巴黎周邊的割據貴族,以及與英格蘭諾曼王室爭奪諾曼第公國的控制權。通過持續的政治軍事改革,他成功強化了王室權威,被後世視為加洛林王朝解體後法蘭西土地上最具實權的君主之一。
在法國國內,他順利地進行反對有獨立傾向的諸侯的鬥爭。路易六世給城市居民以特許狀賦予自治權,使他們能夠在他與貴族的鬥爭中站在他的一邊。依賴市民和教會的支持,路易逐一拆毀諸侯的城堡,並強制在他們的領地上駐紮忠於王室的衛隊。至路易六世去世時,卡佩王朝在西法蘭克的統治已經比較穩定。
這位以尚武精神著稱的君主在步入中年後面臨身體挑戰——過度肥胖導致其難以親臨戰陣指揮,因而獲得"胖子路易"(Louis le Gros)的綽號。其生平事跡詳載於《路易六世大帝傳》(Vita Ludovici Grossi Regis),這部由王室重臣、聖但尼修道院院長敘熱執筆的傳記,雖帶有頌揚性質,仍為後世提供了珍貴的一手史料,生動展現了12世紀法蘭西王權的強化軌跡與君主形象建構過程。
Remove ads
早年
路易六世於1081年12月1日在巴黎出生,是法蘭西國王腓力一世與第一任妻子荷蘭的伯莎的長子。路易六世於1104年迎娶王國總管羅什福爾伯爵蓋伊二世的女兒呂西安娜·德·羅什福爾,但是於三年後兩人離婚,兩人並沒有子女。
聖但尼修道院長敘熱在傳記中記載:"少年路易厭惡同齡人沉迷的狩獵遊戲,以超越年齡的尚武精神錘鍊膽魄",並強調"青年時期展現的勇毅,使其成功抵禦英王威廉二世對法蘭西世襲領地的進犯"[1]。
1098年,路易受封騎士的儀式由蓬蒂厄伯爵居伊一世主持。1100年聖誕節,他抵達了倫敦英王亨利一世的宮廷,達勒姆的西緬編年史稱其當時已具備"法蘭克人當選國王"的象徵地位。至1103年,腓力一世正式確立路易共治國王身份,開啟父子共治[2]。

1104年,路易六世與王室總管之女呂西安娜·德·羅什福爾締結婚約,這段政治聯姻僅維持三年便以無嗣為由解除。1108年,父親腓力一世逝世,路易六世成為成為法國國王。1115年8月3日,國王轉而與薩伏伊伯爵翁貝托二世之女阿德萊德聯姻——其母為勃艮第的吉塞拉公主,舅父系教宗加里斯都二世。這位兼具義大利與勃艮第血統的王后後來成為中世紀法蘭西最具政治影響力的女性統治者之一,現存45份蓋有其印璽的王室特許狀顯示,1115至1137年間官方文件採用雙王紀年制並行標註[3]。他們的八名合法子嗣不僅穩固了卡佩王朝繼承體系,更構建起橫跨阿爾卑斯山與勃艮第的戰略聯盟。
早在繼位之前,路易六世已倚重聖但尼修道院長敘熱作為其宮廷的核心幕僚。1108年7月29日腓力一世駕崩後,26歲的路易因同父異母兄弟腓力(Philippe de Mantes)阻撓未能按傳統前往蘭斯加冕。最終桑斯大主教戴姆伯特於8月3日在奧爾良主教座堂為其施塗油禮,此舉打破卡佩王朝百年加冕傳統。儘管蘭斯大主教拉烏爾·勒韋爾以"違背教會法"為由提出抗議[4],但王室通過強化與地方教會的聯盟,成功化解了這場法統危機。
Remove ads
統治初期的挑戰

路易六世繼位之初,法蘭西王國實質為一個封建諸侯的鬆散王國。在王室直轄的"法蘭西島"之外,卡佩君主對各大公爵與伯爵領地的控制力極為有限。路易與其父腓力一世開啟的王權強化進程,通過兩個世紀的持續努力才逐步重構王國權力網絡並擴大王室軍權,而這一歷史性轉折正始於路易六世統治時期。
王室面臨的另一重大挑戰來自海峽對岸——英王亨利一世治下的英格蘭-諾曼勢力急劇擴張。這位兼具英格蘭王位與諾曼第公爵頭銜的君主,憑藉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持續威脅法蘭西西北邊境。路易六世不得不同時應對內部封建離心力與外部跨海峽強權的雙重壓力。
和強盜貴族的鬥爭
路易六世繼位之初,巴黎周邊盤踞著以勒皮塞、沙托福爾、蒙特萊里城堡為據點的強盜貴族[5]。這些封建主試圖通過劫掠商旅、勒索過路費、洗劫修道院等行徑動搖王權,其暴行引發了教會編年史家的強烈譴責。1108年,國王首先征討克雷西的于格——該領主劫持了科爾貝伊伯爵厄德,並將其囚禁於拉費泰阿萊要塞。路易率軍攻破要塞解救伯爵後,隨即展現了王室權威[6]。
同年,艾蒙·維爾瓦什篡奪了未成年侄兒阿尚博的波旁領主權。路易通過法律傳喚無果後,親征熱米尼-萊格藏普城堡迫使其投降[7]。接著在1109年初,國王將矛頭轉向同父異母兄弟腓力,後者勾結蒙福爾-拉莫里家族在芒特拉若利構築城堡鏈,切斷了巴黎與南部領地的聯繫。路易通過圍城戰瓦解其叛亂網絡後,初步穩定了王室核心區的秩序[6]。
在軍事打擊的同時,路易還著手於制度建設。1121年,他創立了"河務商會"(marchands de l'eau)[8],通過監管塞納河貿易秩序切斷了強盜貴族的經濟命脈。兩年後,奧弗涅伯爵威廉六世驅逐克萊蒙主教艾梅里的事件引發了王室的更大規模干預。路易召集安茹、布列塔尼與內韋爾伯爵組成聯軍,先攻克阿列河畔蓬迪沙托要塞,接著收復克萊蒙,恢復主教職權[6]。然而威廉並未收斂,1126年再度叛亂。儘管路易因肥胖加劇導致行軍困難,他仍二次攻占克萊蒙並押解威廉至奧爾良受審,以司法審判的形式鞏固了王室權威。
在眾多強盜貴族中,庫西領主托馬的殘暴尤為突出。其地牢中充斥著被閹割、剜目、斷足的受害者,編年史家吉貝爾·德·諾讓痛斥道:"無人能想像多少囚徒因酷刑、飢餓與污穢喪生"[6]。另一夥強盜是勒皮塞領主于格,此人經常劫掠沙特爾附近的領地。面對如此暴行,路易於1111年3月在默倫宮廷受理了針對于格的指控。當對方拒不出庭後,國王宣布褫奪其封號,接著攻陷並焚毀了勒皮塞城堡,最終將以殘暴聞名的于格投入監牢[6]。這場戰役不僅清除了巴黎東南方的威脅,更成為了震懾其他貴族的標誌性勝利。
然而路易不久卻輕率釋放了于格,這一決策卻釀成了惡果——當國王正與英王亨利一世、香檳伯爵蒂博交戰時,于格竟重組匪幫再度肆虐鄉野。待路易回師征討時,發現勒皮塞城堡已重建如初,且休獲得蒂博的暗中支持。雙方僵持至蒂博背棄盟友後,路易才二度摧毀城堡。令人瞠目的是,曾立誓金盆洗手的于格竟第三次重建據點,繼續荼毒周邊。直至1118年第三次圍城,路易終以雷霆之勢徹底粉碎其勢力,永久褫奪其封地[9]。這位頑抗到底的貴族最終在贖罪朝聖途中客死耶路撒冷。
勒皮塞的叛亂僅是路易六世三十年征伐的縮影。面對數十個桀驁不馴的貴族集團,國王馬不停蹄地轉戰各城堡要塞,以劍與火推行王室律法。其鐵腕肅清不僅摧毀了強盜貴族的據點,更重塑了封建社會的權力認知:教會頌揚他為"上帝之鞭",商人視其為貿易保護者,農民將其視作免遭劫掠的屏障。當王室軍隊的鳶尾旗飄揚在收復的領地上空時,法蘭西社會各階層逐漸形成共識——唯有卡佩王權能終結亂世,帶來秩序與正義。這種意識形態的轉變,為後來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埋下決定性伏筆。
和英格蘭的戰爭
路易六世致力於鞏固西法蘭克的王權。1109年—1120年,他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作戰,最終雙方於1120年在教宗卡利克斯特二世的調停下簽訂和議。亨利一世的兒子及繼承人威廉·艾德林成為路易六世的人質,雙方交換已佔領了的土地,而爭議的吉索爾則割讓給亨利一世。
從1130年開始,聖丹尼斯修道院院長敘熱成為路易六世的主要顧問。敘熱在擴大王權方面頗有成效,還為路易寫了一部傳記。路易六世的遺體也安葬在聖但尼修道院。
家庭
1104年,路易六世與羅什福爾的呂希安結婚,但兩人從未圓房;1107年這段婚姻被廢除。
1115年,路易六世與薩伏依的阿德萊德結婚,兩人共有6子1女: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