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范布倫 (遊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范布倫 (遊戲)
Remove ads

范布倫(英語:Van Buren是由黑島工作室開發、後遭取消的電子角色扮演遊戲項目代號。企劃定位是異塵餘生系列第三部主要作品,於2003年中止。遊戲背景設定於2253年,玩家操控越獄的囚犯,在探索美國西南部地區的同時,躲避機器人獄警的追捕。遊戲主要反派是瘋狂科學家維克多·普雷斯珀,其意圖藉著不知情的逃犯之手,在地面傳播致命病毒。遊戲玩法融合了即時戰術與回合制戰鬥,玩家可與非玩家角色組成隊伍探索地圖,每個非玩家角色會做出影響劇情走向的獨立決策。

快速預覽 范布倫, 類型 ...

黑島工作室在啟動《范布倫》項目前,還計劃開發過一次異塵餘生系列第三部正統續作。在首次嘗試夭折後,遊戲設計師克里斯·阿瓦隆創作了《異塵餘生》主題的桌上角色扮演遊戲劇本,並在工餘時間為兩組黑島工作室成員分別主持遊戲。《范布倫》中幾乎全部的內容設定都源於這兩組玩家的行為演繹。因發行商Interplay娛樂的經營與管理問題,項目開發受到嚴重影響;阿瓦隆和接任首席設計師的喬許·索耶先後離職。2003年12月,《范布倫》項目正式取消,資源被調配至《異塵餘生:鋼鐵兄弟會》的開發。不過,《范布倫》部分劇情元素後來被2010年發行的《異塵餘生:新維加斯》採納,而玩家群體則根據在網路流傳的700頁設計文檔和可玩演示版,持續嘗試重現這個未竟之作。

Remove ads

劇情和玩法

Thumb
遊戲畫面以等軸測形式呈現

《范布倫》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253年,情節圍繞一名囚犯展開[1][2]。玩家可以自行決定這名囚犯是確實有罪還是蒙冤[1][2]。玩家還能選擇囚犯的種族:人類、屍鬼或是超級變種人[1]。這一選擇繼而影響玩家所能接到的任務、可互動的聚落以及可使用的技能[1]。遊戲以主角「囚犯」成功越獄開始,玩家須操控角色一邊逃離機器人獄警的搜捕,一邊探索美國西南部地區[2]。遊戲地圖涵蓋了亞利桑那州科蘿拉多州內華達州猶他州,玩家可以造訪丹佛市大峽谷等地點[2][3]

在遊玩過程中,玩家將逐漸瞭解到主角身攜致命病毒,即使僥倖存活也將喪失生育能力[4]。玩家也會發現,若想讓機器人獄警停止追捕,就必須捕獲其他越獄的囚犯[4]。隨後遊戲會揭示反派瘋狂科學家維克多·普雷斯珀(Victor Presper)的陰謀:他利用這些囚犯作為載體在地表傳播病毒,同時誘使主角捕獲逃犯以換取獄警停止追捕自己[4][5]。當主角把逃犯送回牢房,監獄電腦便會自動計算他們的逃亡路線和病毒的傳播範圍;一旦有足夠數量的逃犯回到監獄,電腦便會啟動位於太空軌道的核武器平台,清除受感染的人口,達成普雷斯珀「淨化」地球表面的願望[4]。遊戲設有多重結局,具體結局取決於玩家在整個故事中的行動選擇,例如主角利用普雷斯珀的核武器平台摧毀地表部分區域[5]。除了主線劇情外,遊戲還有涉及多方勢力的支線劇情,例如鋼鐵兄弟會英語Brotherhood of Steel、處於內戰的新加州共和國英語New California Republic、以羅馬軍團為原型的部落軍隊凱撒軍團(Caesar's Legion)、母系部落赫卡忒之女(Daughters of Hecate),以及散佈各地的奴隸貿易部落、摩爾門教信徒等等[5]

《范布倫》融合了即時戰術回合制英語Turn-based tactics戰鬥玩法[6]。玩家可以與一隊非玩家角色同伴探索地圖,他們會做出獨立的決策,進而影響故事情節[7][8]。在整個遊戲過程中,玩家還會遭遇另一批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敵對角色,他們的決策也將持續推動故事發展[4]。此外,玩家可自定義技能發動時響起的主題音樂,還能修復鐵路線開啟快速旅行功能[7][9]

Remove ads

開發與取消

Thumb
遊戲設計師克里斯·阿瓦隆曾為兩組黑島工作室成員分別主持以《異塵餘生》為主題的桌上角色扮演遊戲,玩家的行為演繹最終催生了《范布倫》中幾乎全部的內容設定

在1998年《異塵餘生2》發售後,黑島工作室決定異塵餘生系列進入3D時代,即第三作改用3D圖形畫面[10]。該作與《異域鎮魂曲》同期開發[10]。團隊利用3D遊戲引擎「NDL」開發遊戲,惟3D開發經驗不足,以致製作進度遲緩[10]。在發行商Interplay娛樂取消項目後,團隊轉而開發《冰風之谷[10]。另一方面,遊戲設計師克里斯·阿瓦隆英語Chris Avellone獲悉Interplay娛樂有意之後重啟項目,便預先規劃遊戲設計[1]。他創作了《異塵餘生》主題的桌上角色扮演遊戲劇本,並在工餘時間為兩組黑島工作室成員分別主持遊戲,並隱瞞了雙方行動會產生聯動的設定[10]。《范布倫》中從角色到故事的幾乎所有內容,都演繹自兩場桌面遊戲中的玩家行為[10]

當時,Interplay娛樂正陷入為期數年的財務困境[11]。記者凱特·貝利(Kat Bailey將Interplay娛樂的財務困境歸因於遊戲開發成本的上升,以及1990年代末美國遊戲業重心轉向主機平台;裁員和撤項成了Interplay娛樂旗下工作室的常態[11]。由於Interplay娛樂失去了龍與地下城系列遊戲的電腦版授權,黑島工作室正在開發的該系列遊戲《柏德之門3:黑色獵犬英語Baldur's Gate III: The Black Hound》被迫於2003年取消,對公司前景失去信心的阿瓦隆也在不久後辭職[4][11]。談及這段時期,阿瓦隆評論道:「[Interplay娛樂創始人]布萊恩·法哥英語Brian Fargo那時已經離開,公司的願景也隨之而去。我們明白[Interplay娛樂]需要盈利,甚至已經開始切身感受到壓力。」[3]在《柏德之門3:黑色獵犬》取消後,Interplay娛樂指示黑島工作室改造遊戲引擎,專注於開發代號為「范布倫」(Van Buren)的《異塵餘生》新作[12]。該代號源自美國第八任總統馬丁·范布倫[1]

喬許·索耶接任《范布倫》的首席設計師,湯姆·弗倫奇(Tom French)擔任製作人[11][13]。接手的新班底規模縮小,索耶不得不精簡阿瓦隆撰寫的劇情框架[13]。開發期間,索耶多次申請讓Interplay娛樂評估項目進展,但始終未獲回應[11]。索耶認為Interplay娛樂此番行為,讓他覺得「他們不是對我們的工作毫無興趣,就是根本不在乎」[11]。當Interplay娛樂將項目組最後一位角色設計師調往其他項目後,索耶選擇辭職[11]。在此期間,系列創始人、前Interplay娛樂開發者蒂姆·凱恩受邀試玩了《范布倫》的演示版[14]:7:35-8:44。公司副總裁問及剩餘工期時,凱恩稱一般需時18個月,最快也得要12個月[14]:7:35-8:44。副總裁隨即表示,預估製作週期一旦超過六個月,項目就會取消[14]:7:35-8:44。索耶認為凱恩的18個月預估過於樂觀,他推測實際開發週期至少需要24個月[15]

由於Interplay娛樂的母公司提圖斯互動英語Titus Interactive決定將重心轉移至主機平台發行,《范布倫》最終為給《異塵餘生:鋼鐵兄弟會》讓路而遭取消[9]。2003年12月,《范布倫》項目正式取消,黑島工作室剩餘員工全部被解僱[1]。索耶估計,項目在取消前已開發約半年時間[16]。凱恩認為取消的根本原因在於資金問題:「我認為,憑藉他們剩餘的資金、遊戲當時的狀態以及開發團隊的人員配備,根本不可能在六個月內完成。即便勉強完成,這款遊戲也絶不會是玩家願意體驗的作品。」[14]:11:20-11:38

Remove ads

後續

貝塞斯達軟體在2007年收購了異塵餘生系列的智慧財產權,並於次年發行《異塵餘生3[9]。該作獲得評論界廣泛好評,首週銷量達500萬份[1][9]。《異塵餘生3》的劇情與《范布倫》毫無關聯,但後續作品《異塵餘生:新維加斯》採用了《范布倫》部分設定,例如美國西南部的地圖場景和「凱撒軍團」勢力[2][5]。而《異塵餘生:新維加斯》的開發商黑曜石娛樂,正由離開黑島工作室的阿瓦隆聯合創辦[11]

2014年,Roxy Friday LLC公司註冊了「Meantime」和「范布倫」的商標,其中前者是《荒野遊俠》未面世續作的代號[17]。有遊戲記者指出,Roxy Friday LLC實為布萊恩·法哥旗下inXile娛樂的子公司;法哥曾是《荒野遊俠》的遊戲總監,又可能參與了《范布倫》部分開發工作,故此舉或許是項目重啟的先兆[17][18]。法哥後來向遊戲網站Eurogamer透露,他之所以註冊「范布倫」商標,是希望在未來與阿瓦隆都有空暇時,能合作開發一款繼承《范布倫》精神的作品[19]

在貝塞斯達軟體收購異塵餘生系列智慧財產權一個月後,網上流出《范布倫》的可玩演示版連同700頁的設計文檔[9][20]。該演示版並未包含「囚犯」的故事線,而是展示了原計劃作為遊戲教學的獨立劇情線:故事背景設於核戰爆發前夕,講述一座美國小鎮遭到受中國支持的共產主義叛亂分子襲擊[5]。多年來,玩家群體不斷嘗試以該演示版為藍本,務求重現並完成《范布倫》,例如製作《異塵餘生2》與《異塵餘生:新維加斯》的模組,以及使用Unity遊戲引擎重製遊戲[2][20]朱迪·麥葛瑞格(Jody Macgregor在遊戲雜誌《PC Gamer》撰文,指這款本可能成為《異塵餘生3》的失落之作,在設計資料曝光網路後,逐漸在玩家群體中獲得「傳奇般的地位」[2]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