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辛亥南京起義
辛亥革命南京起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背景
隨著武昌起義成功舉行,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等省相繼響應獨立於清朝。1911年11月初,上海、浙江、江蘇省等也紛紛宣布獨立。然而兩江總督府南京卻一直為清朝所控制,並派重兵駐守,對東南地區已獨立的各省構成威脅。為減輕武漢方面壓力,鞏固東南地區的革命成果,革命黨人決定聯合進攻南京[1]。
11月7日夜,第九鎮退役士兵蘇良斌在城內聯絡舊軍,縱火為號舉義,因城外大隊接應不及時,被張勳鎮壓。同時,第九鎮官兵在統制徐紹楨的率領下,於秣陵關起義,分三路進攻雨花台、通濟門和漢西門,與清兵展開激戰。終因新軍彈藥不濟,死傷數百人後,退集鎮江。為迅速攻占南京,上海同盟會總部遂決定組織江浙聯軍,合力攻打南京。[2]
經過
-
江浙聯軍進攻江寧總司令徐紹楨
-
前鎮江都督林述慶
-
參與會攻南京的滬軍先鋒隊指揮長段雄
-
攻打南京天堡城陣亡的浙軍支隊敢死隊長葉仰高
-
會攻南京的吳淞光復軍
-
會攻南京的吳淞光復軍
-
會攻南京的滬軍先鋒隊
-
滬軍先鋒隊炮隊在蘇州烏龍潭留影
-
滬軍先鋒隊在蘇州留影,圖中前排左三為滬軍先鋒隊第2大隊庶務長錢化佛
1911年11月11日,江浙聯軍司令部在鎮江成立,徐紹楨任司令,轄林述慶鎮軍3000人,劉之潔蘇軍3000人,朱瑞浙軍3000人,黎天才的粵軍600人,洪承典的滬軍1000人,以及在江北的柏文蔚的淮軍2000,徐寶山的揚軍2000人和第九鎮第十七協約5000人,共計近兩萬人馬。[2]與革命黨對抗的清軍則有江南提督張勛的40個江防營約12,000人、江寧將軍鐵良指揮的14個營八旗兵約4,000人,加上在南京一帶的巡防營,總和兵力亦近2萬,然而清朝在南京的這三支部隊並沒有統一的指揮機制,後來成為作戰的巨大破綻。
11月20日,江浙聯軍在已起義的海軍艦艇的掩護下,發起攻克南京之役。是日,與張勳部激戰於龍潭,部隊大敗。22日,部分鎮軍與揚軍進攻六合,欲斷張勳後路。24日,江浙聯軍以清軍部分官兵為內應,攻占烏龍山和幕府山。[2]24日晚,右路淞軍和一個營的浙江軍,乘兵艦逼近了位於南京城北的烏龍山腳下,並在內外聯合下,革命軍很快就占領了炮台。[3]25日,浙軍在孝陵衛與清軍激戰,擊斃張勳的親信王有宏和旗兵千餘人。[2]29日,粵軍和浙軍攻下幕府山炮台。之後粵、浙兩軍又與鎮軍圍攻天保城,清軍巡防營首領王有宏被浙軍擊斃。12月1日,革命軍攻下天保城,同時蘇軍也占領雨花台[3][4]。
在南京重要據點全部被江浙聯軍攻克後,江浙聯軍給守城清軍發去招降書,但遭到清軍首領張勳拒絕。隨後聯軍用大炮轟擊清軍嘹望台太平門和張勳的指揮部所 北極閣。兩江總督張人駿、江寧將軍鐵良勸張勳假意投降,之後趁機撤退。隨後在交涉受降事宜的時候,趁革命軍守備不足,張人駿、鐵良逃到下關乘日本兵艦逃往上海,張勳則率2000人經下關、浦口向徐州逃竄而去。12月2日,巡防營統領張聯升率領清軍剩餘的部隊,打開城門表示投降,而江浙聯軍則進入南京城[5]。
Remove ads
結果與影響

革命軍攻占南京時,正值漢口、漢陽相繼失守後的第六天。由於新的革命中心南京出現,革命力量在整體上又有所增強;之後革命黨人以南京為基地,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建都南京奠定基礎[6]。
據《紐約時報》11月11日報道,南京民軍於8日起義失敗後,清軍在城內展開屠殺,男女老少甚至嬰兒被肆意襲擊,任何剪辮者、穿戴白衣或外國服裝者,皆被視作革命黨處決,死亡數及上千人,該屠殺「為現代史無前例」。[7]與此相反,民軍光復南京後,英國駐南京領事偉晉頌(F.E.WiLKinson)寫信給英國公使朱爾典稱:「總的說來,革命軍有理由對他們已經表現出來的克制感到自豪。有人給我談了一些關於屠殺滿族男人、婦女和兒童的情況,但經過調查,幾乎所有這些情況證明是沒有根據的,儘管發生過幾起顯然不愉快的事件。象已經發生的對財產的破壞,都在滿族人居住區內。目前的一切情況都是很安寧的,南京城正在迅速地恢復正常狀態。」[8]:195
美國傳教士湯姆森在《北洋之始》中說:「徐紹楨的軍隊獲勝後心中充滿復仇的欲望,但他們相信應該儘量減少流血。他們請求徐紹楨,讓這次戰爭成為中國內戰中第一次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受降,作為以後中國革命戰爭的榜樣。因為中國的革命黨人也都和華盛頓以及克倫威爾一樣,其內心是真正的愛國者和紳士,而不是以偉大事業的名義向敵人尋仇的殺人者。他(徐紹楨)同意帶著尊敬接受敵人投降,他甚至保證放了曾經屠殺無辜百姓的劊子手張勳。……美國傳教士感謝上帝為中國引導了這樣一條和平之路,這一幕會讓人永遠銘記一一寬恕戰勝了仇恨。讓和平的大門永遠敞開吧,在經過上百次的衝鋒搏鬥以及大無畏的英雄敢死隊的拼死衝鋒之後,徐紹楨和他的士兵終於吹響了勝利的號角,占領了南京這座明朝的首都和文化名城。著名的總督劉坤一曾在這裡任職,太平天國曾經定都這裡,這裡將建立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共和政府。」[9]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