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達爾扈特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達爾扈特人(蒙古語:Дархад,羅馬化:Darkhad),是蒙古人的一支,現在在蒙古國北部和內蒙古鄂爾多斯有兩支被稱為達爾扈特的人群,名稱相同但來源各異。
名稱
達爾扈特(darkhad)的詞根來源於達爾罕(darqan)。在蒙古語中,達爾罕被解釋為「擁有特殊權利和特權的人」、「鐵匠」、「神聖、不可侵犯、免稅」。通過附加複數詞綴-d、-chuud(-ud),用darhad和darkhchuud來表示眾數。在口語中,「darkhchuud」一詞發音常被改為「darkhchuul」。[1]
源流
達爾扈特人以兩種方式出現在蒙古人中:首先,不用承擔任何差役的人被稱為達爾罕(擁有特殊權利和特權的人)或達爾哈特人。13世紀到19世紀的蒙古族傳統是准許有功績的人免於服兵役。達延汗就曾授予大量有功之人為達爾罕,以獎賞他們作戰時的英勇。在15至17世紀的蒙古各部,由於各種原因成為達爾罕的人數急劇增加。
其次,部落中參加大規模祭祀的人們免於被汗廷徵兵。例如那些一直致力於保護成吉思汗的斡耳朵和執行各種祭奠儀式的人,這些人就是守護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的達爾扈特。而藏傳佛教傳入後,呼圖克圖領地上的屬民,廟丁又稱「沙畢納爾」也免於服役。一位來自札薩克圖汗部的諾顏向一世哲布尊丹巴札那巴札爾奉獻了他的屬民,蒙古國庫蘇古爾的達爾哈特即起源於此。
蒙古國北部達爾扈特
蒙古國的達爾扈特又譯達爾哈特人,[2]現今主要分布於蒙古國庫蘇古爾省的巴彥珠爾赫縣、烏蘭烏拉縣、仁欽隆勃縣、查干努爾縣。附近的達爾哈特山谷即以該族群為名。
達爾哈特人出自衛拉特或喀爾喀的和托輝特部。1549年至1686年期間曾為札薩克圖汗部的分支阿勒坦汗王朝的主體。在17世紀初,該族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史料中,當時喀爾喀右翼和托輝特貴族征服了庫蘇古爾湖北岸和西岸的地區。1686年庫倫伯勒齊爾會盟後,這些地方的民眾被獻給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廟丁,被叫做「哈喇達爾扈特」,也譯為黑達爾扈特。這裡黑/哈喇的意思是「不混雜、土生土長、不屬於任何教派」。1786年達爾哈特人成為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下屬沙畢鄂拓克的一部分。從19世紀中葉開始,他們由一位首領領導,被分為三個鄂拓克,由掌管大沙畢的額爾德尼商卓特巴衙門管理,其中當差的門吏、宰桑們每年負責為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收集貢品,並將其運送到庫倫。達爾哈特的領地位於庫蘇古爾湖西岸,南沿清俄邊境設立的防禦卡倫與喀爾喀各旗毗鄰,北接俄羅斯的布里亞特人區域。其西邊是唐努烏梁海和阿爾泰烏梁海。由於達爾哈特領地四周被其他部落包圍,居住地又比較偏僻,因此他們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3]
雖然曾經被藏傳佛教的喇嘛統治,但許多達爾哈特人仍信奉薩滿教。他們主要使用蒙古語的達爾哈特方言。根據2000年的蒙古國人口普查,共有16268人認同自己是達爾哈特人。
鄂爾多斯的達爾扈特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市也有被稱為達爾扈特的人,據稱是由看守成吉思汗陵的五百戶警衛演變而來。據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理藩院則例》記載,「伊克昭盟境內,向有成吉思汗園寢,其鄂爾多斯七旗,向設有看守園寢承辦祭祀之達爾扈特五百戶」。達爾扈特由鄂爾多斯部的濟農統領,他們的任務是專門管理存放成吉思汗的遺物的「八白室」祭奠工作。[4]所謂「八白室」由八個白色蒙古包組成,每一頂分別用來紀念一位蒙古帝國的重要人物:成吉思汗,他的四個兒子—窩闊台、朮赤、察合台、拖雷,孫輩貴由和蒙哥,以及成吉思汗的父母—也速該和訶額侖。這些白色蒙古包專門由達爾扈特人管理,他們保留了一年一度的傳統儀式。[5]鄂爾多斯的達爾扈特與蒙古國的達爾扈特雖都源於免兵役的達爾罕,但源流各異。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