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古語
蒙古的國家語言,東亞語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蒙古語[a],華語地區亦簡稱蒙語,指的是蒙古國及蒙古民族所使用的主要溝通語言,為蒙古國的唯一官方語言,亦為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官方語言之一。蒙古語是蒙古語系中使用最多、影響最廣的語言,各種方言的使用人口加在一起可達600萬-700萬,絕大部分母語人士是蒙古國公民和中國的蒙古族。[1]
蒙古語的標準語和方言差異較小,蒙古國採用當地人口最多的喀爾喀蒙古語為標準語,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則採用清朝時期的察哈爾蒙古語為標準語,兩者能互通無礙,目前的國際上的蒙古語教育統一跟隨蒙古國的模式。另外,蒙古語還有眾多方言,主要分為喀爾喀-察哈爾蒙古語、喀喇沁-科爾沁蒙古語和鄂爾多斯蒙古語。
蒙古語中的「語言」和「文字」並不會緊密結合,導致歷史上有多套完全不同的書寫系統,現代主要以西里爾蒙古文和傳統蒙古文為兩大蒙古語文字。蒙古人民革命黨(共產黨)統治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時期,把源自東歐的西里爾字母作為其官方文字拼寫蒙古語,但在2020年的《蒙古文字國家大綱》中規定要在2025年時全面恢復傳統蒙文與現有西里爾文並用[6][7][8];而在蒙古國的年輕人社群和社交網路上,為圖方便也會用拉丁字母來直接表示蒙古語的發音。中國的內蒙古則實行漢語簡體字和傳統蒙文並行制。
Remove ads
語言特色
蒙古語的特點:
但是,由於基礎詞彙之間的音韻對應規則還沒有確立,這幾點都還不能證明阿爾泰語系學說。
分布和方言
在中國,蒙古族主要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遼寧省和黑龍江省吉林省還有青海省甘肅省:大約有380萬-400萬左右的蒙古語母語人口,以蒙古族為絕對主要人口組成的蒙古國約有三百五十萬-三百六十萬人的母語語言人口(蒙古國蒙古族約占蒙古國總人口的97%)另外,在俄羅斯聯邦的布里亞特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的布里亞特蒙古人和卡爾梅克蒙古人都以本地蒙古語方言(布里亞特語和卡爾梅克語)和俄語雙語形式交流使用。蒙古民族親緣分支部族:圖瓦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的圖瓦人,阿爾泰人(阿爾泰人是18世紀為了逃避清朝進攻而逃入俄羅斯統治境內的衛拉特准葛爾部蒙古人後裔)等都有相當數量的人以蒙古語為母語。
- 內蒙古自治區以察哈爾語為官方語言之一。
- 蒙古國以喀爾喀語為官方語言。
- 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以卡爾梅克語(衛拉特—卡爾梅克方言卡爾梅克土語)為官方語言。
- 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以布里亞特語(巴爾虎—布里亞特方言布里亞特土語俄羅斯布里亞特次土語)為官方語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區的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等地區以衛拉特蒙古語為官方語言之一。
蒙古語的範圍界定和方言劃分還存在很多爭論。Luvsanvandan於1959年提出的四分法涵蓋比較廣:
- 中部方言,又稱喀爾喀—內蒙古牧業方言[9](包括喀爾喀方言、察哈爾方言、鄂爾多斯方言)
- 西部方言,又稱衛拉特—卡爾梅克方言
- 北部方言,又稱巴爾虎—布里亞特方言[b]
- 東部方言,又稱科爾沁—喀喇沁方言
Sanžeev於1953年的劃分則只包括中部方言(喀爾喀、察哈爾、鄂爾多斯),而把西部方言(卡爾梅克-衛拉特語)和北部方言(布里亞特語)多作為獨立於蒙古語的語言。另外還有人認為鄂爾多斯土語也是獨立的語言。
《中國語言地圖集》對中國境內蒙古語的劃分
- 內蒙古方言(中部方言)
- 察哈爾土語
- 巴林土語
- 科爾沁土語
- 喀喇沁土語
- 鄂爾多斯土語
- 額濟納土語
- 衛拉特方言(西部方言)
- 土爾扈特土語
- 青海土語
- 巴爾虎布里亞特方言(東北部方言)
- 新巴爾虎土語
- 陳巴爾虎土語
- 布里亞特土語
此外,蒙語尚有其他地區的方言。
音韻
而今喀爾喀方言的輔音音位可以概括如下:
蒙古文固有詞不以/r/起首,也很少以/l/起首。
蒙古語詞首音節的元音發音較為清晰完整並且承載重音。察哈爾方言詞首音節元音音位如下:[11]
非詞首元音音值如下:
蒙古語具有元音和諧律,除去複合詞和借詞,每個非詞首元音的音值都受到同一詞內之前出現過的元音的制約。上面未被實線分隔的非詞首元音音值之間並不構成對立,只根據察哈爾方言的元音和諧律構成條件互補:
- ^a ʃ、tʃʰ、tʃ、j後。
察哈爾方言的和諧現象有兩種,咽化和諧和圓唇和諧:
- 咽化和諧:若詞首元音咽化,則其後直至詞末的元音都處在咽化條件下。
- 圓唇和諧:若詞首元音為圓唇非高元音(即為œ(ː)、ɔ(ː)、o(ː)之一),則其後直至第一個Uː或UI以前(如無,則至詞末)的元音都處在圓唇條件下。[12]
Remove ads
蒙古文字
在過去蒙古語還未有文字的年代,要記錄蒙古語就要採用漢字來標音或其他友好鄰國的語言文字。歷史上蒙古語曾採用以下幾種文字:
以及
現時蒙古國使用的文字在1940年代用西里爾字母拼寫,除了原來的字母以外,還加入了Ө ө和Ү ү兩個字母來表示俄語中所沒有的元音。
Үү 和 Өө 有時寫成 Vv 或 Її,和 Єє,多是因為俄語鍵盤欠缺那兩個字母。
而內蒙古使用的是傳統的蒙古文字。
Remove ads
文法
為了方便,這裡使用的是蒙古文的轉寫,這種寫法代表蒙古語在13世紀的發音,與現在的方言有明顯的區別。但是,從這種寫法可以推斷現在各種方言的讀音,而進行相反的轉換(從現在的發音推斷古蒙古語的發音)則很困難。
根據元音屬性的不同和韻尾的有無,名詞的格的構造方式可以概括如下:
modu-n之類的名詞有「隱形」的-n,這個後綴今日一般不出現在主格中,但出現在其它格中。
人稱代詞有不規則的形態變化:
「排除形」(exclusive)只指說話人一方的「我們」,而不包含聽者;「包含形」(inclusive)則包括說話人和所有在場者。
加「*」號表示推測而未為文獻證實的形式。「i」和「a」的變化除屬格外今已幾乎消失,改用原本是指示代詞的「tere(n)」(他),「ede(n)」(彼等)來表達。
現況
蒙古國境外的蒙古語族群,因與其他民族混雜,產生語言替換現象,趨向於使用強勢的國家語言。內蒙古和其他中國蒙古族散居區域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就開始出現漢化跡象,蒙古語使用範圍逐漸萎縮[13],因漢族在內蒙古居絕對多數,除與蒙古國接壤的牧區外基本以普通話和其他漢語方言為主,其他散居地區的蒙古語言基本喪失[14]。俄羅斯等國境內的卡爾梅克等蒙古語族群被官方認定為獨立的民族,雖然有冠名的自治共和國,但在蘇聯時期的集體化、強制流放等因素的作用下,蒙古語的各種方言使用頻率也明顯下降,日常普遍使用俄語為交流媒介[15]。
2020年8月,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發佈政策命令:蒙古語授課的中小學的3門科目;也就是「語文與文學(語言)」、「道德與法律(政治)」和「歷史」,在9月開學後轉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漢語」進行教學[16]。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