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移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移牧可分為垂直移牧跟水平移牧兩種形態。一般來說,放牧有固定的夏季及冬季放牧點(草場),而當季節轉換時,就會從這兩個地區之間遷移。山地生態系統根據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生態區。森林在中海拔地區常見,但隨著高度上升,氣候變得乾燥,樹林會逐漸過渡到草地和苔原。所謂垂直移牧,就指這種在夏季時把牲口趕到高地的草場去放牧,到冬季時回到低谷的林地放牧的方式。而牧民的永久居所,一般都會在低谷的林地裡。至於水平移牧,往往除了季節以外,還會受到氣候、經濟及政治因素影響。[1]
歐洲
儘管旅遊業和工業是今天阿爾卑斯地區主要的經濟支柱,但向高海拔牧場的季節性遷徙依然見於巴伐利亞、奧地利、斯洛維尼亞、義大利和瑞士,除了遊客集中的旅遊區以外。有些地方,當地農場家庭照看牛群並負責牛群的遷徙;另一些地方,則是受僱於牧場公司的員工完成此工作[2]。
有證據表明阿爾卑斯山區的移牧經濟可追溯至石器時代晚期(公元前3000年)[3],在青銅時代(公元前17世紀-前11世紀)北石灰岩山脈的林木線之上也有牧場的證據[4]。
阿爾卑斯的移牧體系自中世紀中期以來幾乎沒有變化,有一份1204年的文獻描述了當時的夏季牧場[5]。在瑞士西部和中部以及東部少數地區,沿著阿爾卑斯的山脊,從1300左右開始,養牛成為主要的農業生產活動,在一些城鎮出現了許多專門的家牛市場[6]。在這些阿爾卑斯山脊社區,移牧既包括牧場之間的垂直移動也有前往市場的水平移動。在阿爾卑斯中部,牲畜更為多樣化,牛和豬、山羊等動物較少,綿羊數量多[7]。
到了中世紀晚期,隨著黑死病以及戰爭造成人口減少,移牧的重要性更為顯著[6]。牧牛相比農耕需要更少的人力,因此而適合於減少的人口。然而,畜牧需要更大的資本和土地投入。養牛給修道院及其附近城鎮居民帶來了投資機會。投資者會購買牛群然後在夏季將其出租給小農場或牧民。阿爾卑斯的小型社群通常不希望外來的牛群占用其牧場,這導致畜牧社群和鄰近的城鎮以及修道院之間發生衝突[6]。爭奪放牧權的衝突和對阿爾卑斯草原的所有權甚至引發了幾場戰爭[6],包括具有關鍵意義的莫爾加滕戰役(1315)[8]。


在巴爾幹,弗拉赫人、薩拉卡察尼人、阿羅馬尼亞人和尤魯克人傳統上在山區度過夏季,並在冬季返回海拔較低的平原。當該地區是奧匈帝國和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時,希臘、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和前南斯拉夫之間的邊界相對暢通。 夏季,一些群體向北遷至巴爾幹山脈;冬季他們則在愛琴海附近較溫暖的平原上度過。
摩爾拉赫人是居住在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脈(西巴爾幹)的弗拉赫牧羊人,他們不斷遷徙為羊群尋找更好的牧場。但隨著前鄂圖曼帝國的地區民族國家的興起,出現了新的國家邊界,使得許多牧民的夏季和冬季牧場分隔開來,使跨國家遷徙不再容易,特別是在戰爭頻繁的時候。
傳統上,在威爾斯的大多數地區,農場工人(有時是農場主)會在一個山坡上的避暑別墅(hafod)度過夏季,並在那裡放牧;到了深秋,農場家庭和工人將羊群趕到山谷,並留在主住宅(Hendref)里度過冬天[9]。
這種移牧系統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已經不再實行了。這一現象在威爾斯其他地方消亡後,在史諾多尼亞仍存在了更長的時間,至今在該地區的鄉村農業社區中還可以發現這種習俗的殘餘[10] 。避暑別墅(hafod)和主住宅(Hendref)這兩個詞在威爾斯都以地名和房屋名而繼續存在,有一種生奶牛奶酪叫做Hafod。今天,在山地牧場度過夏天的牛和羊仍被運輸到海拔更低的冬季牧場,但用的是卡車而不是人為驅趕。
從西南部的康沃爾到英格蘭北部,游牧在英格蘭存在的證據可以追溯至中世紀[11][12][13][14]。在湖區,夏季和冬季分別在曠野和山谷之間遷徙綿羊和山羊[15]。

歷史上,移牧在西班牙大部分地區都非常普遍,特別是在卡斯蒂利亞、萊昂和埃斯特雷馬杜拉等地區,那裡游牧的牛羊牧民長途跋涉,以尋找夏季更繁茂的牧場和冬季更溫暖的氣候。西班牙的移牧現象還是美洲眾多相關文化的起源,例如美國的牛仔,阿根廷、巴拉圭和巴西的高喬人。
從西南部至東北部,整個伊比利亞半島貫穿著移牧通道網絡(cañadas)(見右側地圖)。這些線路很早就被繪製成圖表,並依據寬度進行分類;標準的cañada寬度在37.5至75米之間,「皇家通道」(canadas reales)在某些地點寬度達800米。通道內的土地是公有的,並受法律保護。
在庇里牛斯山脈和坎塔布連山脈的一些高海拔山谷中,移牧是主要或唯一的經濟活動。根據使用的季節範圍以及社區司法管轄,受管制的通道和放牧場分配給了不同的山谷和社群。與移牧生活方式相關的獨特社會群體有時被認為是古老民族文化的殘餘,這些文化如今只存在於坎塔布里亞、納瓦拉、阿斯圖里亞斯等地區的孤立的少數民族中。

庇里牛斯山脈的移牧在夏季將牲畜(牛、綿羊、馬)遷至高山上,因為低地的農場很小而無法支撐更大的畜群[16]。山區時期從5月下旬或6月初開始[17],到10月初結束。直到20世紀70年代,移牧主要用於奶牛,而奶酪製作在夏季是一項重要的活動。在某些地區,幾乎所有家庭成員在夏季都帶著奶牛來到更高的山脈,住在簡陋的石屋裡[16]。這種發展於中世紀的移牧生活,一直持續到20世紀。隨著人們離開農村到城市工作,移牧在工業化的壓力下衰落並消亡了。不過,人們依然在一些節日中慶祝移牧的重要性並認可其文化遺產[17][18][19]。
亞洲

直到20世紀中期,伊朗的巴赫蒂亞里人部落依然過著移牧生活。從亞塞拜然到阿拉伯海,沿著札格羅斯山脈中,畜牧部落每年根據季節變化伴著牧群在山谷和山麓的永久性住所之間來回遷徙[21]。
伊朗南部講突厥語的卡什加人在20世紀中期仍進行移牧。據說這一部落在古代居住在靠近波斯灣的法爾斯地區,到了20世紀中期則生活在莫克蘭山區。在每年尋覓新鮮牧場的過程中,卡什加人將牲畜從南向北驅趕,從4月至10月間的夏季居住在高山住所(Yeilak)里。傳統上,他們在札格羅斯山系海拔從12,000到15,000英尺的Kuh-è-Dinar山坡上放牧。
秋天,卡什加人離開高地,來到河岸的法拉什班德)、卡澤倫、法拉什邦附近的較暖地區生活。他們的冬季住所被稱為Qishlaq。 這次遷移是由卡什加人首領組織和控制的。部落避開設拉子和伊斯法罕等城鎮,因為他們大規模的羊群(共700萬頭)可能會造成嚴重破壞。
據估計卡什加部落在20世紀50年代共有40萬人[22]。從那個時期以來發生了一系列社會變革。
在黎巴嫩,移牧存在於北黎巴嫩省。卡迪沙山谷的城鎮和村莊平均海拔1400米。Ehden和Kfarsghab等定居點用於6月初到10月中旬的夏季;十月,居民則搬到平均海拔200米的沿海城鎮。移牧活動是由農業活動(歷史上是桑蠶文化)引起的。沿海城鎮的主要農作物是橄欖、葡萄和柑橘。山區城鎮的農作物則是夏季水果,主要是蘋果和梨。

在吉爾吉斯斯坦,移牧在蘇維埃時期從未消亡,在1991年獨立後的經濟艱難時代則又經歷了復興。移牧是吉爾吉斯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人們在夏季牧場上生活時使用羊毛氈帳篷,被稱為jailoo,其形象以象徵的形式出現在吉爾吉斯斯坦國旗上。牧羊人喜愛一種由馬奶製成的發酵飲料,稱為庫米斯。生產該飲料使用的工具成為了該國首都比什凱克的名字。
南美洲

南美洲移牧的參與者中有高喬人,他們是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等國和巴西南部的牛仔,在委內瑞拉和智利分別被稱為llanero和huaso。
移牧目前存在於阿根廷、智利、秘魯和玻利維亞[23]以及巴西的潘塔納爾濕地.[24]。在阿爾蒂普拉諾高原,土著居民的社群以飼養美洲駝尤其是羊駝為生。山羊的移牧見於門多薩省南部和內烏肯省北部,而巴塔哥尼亞平原則主要是綿羊。西班牙裔拉美人和土著民族在南美一些地區也實行移牧。
參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