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鄭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鄭鄤(1594年—1639年),謙止峚陽直隸常州府武進縣橫林鎮(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明朝政治人物東林黨人。身體最肥,頗似豕形,故喜財色。[1]天啟壬戌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崇禎年間因被控「杖母」和「姦妹」,凌遲處死。有《峚陽草堂詩集》。

快速預覽 鄭鄤, 籍貫 ...

生平

鄭鄤少有才名,隨父講學東林書院。母吳氏,是大學士吳宗達堂姐。萬曆四十年(1612年),十九歲中式壬子科應天鄉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有直諫聲,文震孟黃道周皆與之游。其時魏忠賢初秉政,鄭鄤隨文震孟上言,二人俱被降調[2]。家居十四年。

Thumb
民國時的北京西四牌樓,鄭鄤受刑地

崇禎八年(1635年),應詔復官。面見權臣溫體仁時,鋒芒畢露,溫體仁有意除之[3]。不久,溫體仁與吳宗達合謀,告發鄭鄤「假借扶乩的判詞,使母遭受杖打。」鄭鄤杖母不孝的罪名上達朝廷。溫體仁指使常州府武進縣中書舍人許曦彈劾鄭鄤「杖母」罪,又加上「姦妹」,共兩大罪(「姦妹」確定為誣告,「杖母」則不得而知)[4][5],十一月,鄭鄤被捕,刑部尚書馮英接案後,不敢忤逆於溫體仁的權勢,卻也不欲誣陷鄭鄤,於是將彈劾之辭「鄭鄤假箕仙幻術,蠱惑伊父鄭振先無端披剃;義假箕仙批詞,迫其父以杖母」原封不動承上,並在報告中對案情隻字不提,單單稱讚鄭鄤學識人品。然寵臣楊嗣昌此時亦參與附和溫體仁等人,上書中傷鄭鄤與黃道周崇禎帝不疑,因而大怒,責令重判鄭鄤,並責馮英徇私枉法,詔吏部議處,後被發戍邊。[6][7]。崇禎十一年八月初六日再提審鄭鄤,訴杖母、姦妹之罪之外加控以「姦媳」之罪,即其兒媳韓氏(韓鍾勛之女,與鄭鄤之子娃娃婚)。法司原擬大辟斬首處死,二十六日黎明崇禎帝下令加等凌遲,崇禎十二年(1639年)八月初二凌晨,被凌遲割3600刀殺害。午餘事情完結,天亦暗慘之極。

Remove ads

身後

《明季北略》載,鄭鄤受刑後,京城百姓爭相購買其肉以為藥用。所謂「二十年前文章氣節,功名顯赫,竟與甘皮同奏膚功,亦大奇矣。」[8]

黃道周在為《鄭鄤墓誌》中讚馮英曰:「大司寇馮公直指為天下萬世明允之戒」。顧炎武作《陸貢士來復述昔年代許舍人曦草疏攻鄭鄤事》詩:「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鬢毛侵。」

清乾隆年間,鄉人湯修業首起為鄭鄤之獄辯護,隨後又有趙懷玉、董士錫、陸繼輅、莊毓軦等人參與,這類論述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的錢名山和唐玉虬。

評論

鄭鄤案的發生,既是鄭鄤自身狂傲的性格,缺乏基本的政治經驗所致,又有其在鄉諸多不法行徑,導致自身鄉評極差而罹禍的因素。同時,鄭鄤案的發生也是晚明黨同伐異的政治環境使然,而明思宗剛愎自用的性格和有意抑制士大夫清議朝政的心態,則是促成此案的關鍵因素[9]

家族

鄭振先,進士。

姻戚,韓鍾勛,辛未進士。

著作

有《峚陽草堂詩集》二十卷、《峚陽草堂說書》七卷及《天山自述年譜》。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