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郭克蘭紐隕石坑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郭克蘭紐隕石坑(Goclenius)月球正面豐富海西側邊緣一座大型古老撞擊坑,形成於酒海紀時期[1],以德國醫生,馬爾堡菲利普斯大學的物理、醫學和數學教授小魯道夫·戈克倫紐斯(Rudolf Goclenius,Jr)的名字命名,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採納。
描述


郭克蘭紐隕石坑西鄰戈迪貝爾隕石坑、南望麥哲倫隕石坑、西北是一條並行的"郭克蘭紐月溪系統"及已被熔岩填塞谷登堡隕石坑、西南則是庇里牛斯山脈,而酒海和豐富海分別坐落在它的西面和東北[2]。隕坑中心的月面坐標為南緯10.05°、東經45.03°,直徑54×72公里[3],深度2.2公里[4]。
郭克蘭紐隕石坑外形呈東西向較長的卵狀,由於存續時間很長而磨損嚴重。隕坑內壁坡寬闊,帶有台地狀結構痕跡,西北側壁上重疊著衛星坑"郭克蘭紐 B"。隕坑內地表已被熔岩覆蓋,一條月溪從西南到西北橫穿過崎嶇的地表,與坑外同向的郭克蘭紐月溪相連接,這些溝槽都是在原始坑形成之後的同一時間生成。郭克蘭紐隕坑的環壁平均高出周圍地形1300米[1],總體積(容積)約4600公里³[1]。
在坑底中心點西北坐落著一座小而亮的中央峰。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郭克蘭紐隕石坑的衛星坑,將通過在其隕坑中心點旁放置一字母而在月球地圖上標示出來。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