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鄭效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效峰
Remove ads

鄭效峰(1916年3月15日—1993年11月1日),原名鄭德風湖南耒陽縣城廂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快速預覽 鄭效峰, 山西省軍區政治委員 ...

生平

中華民國

小時讀過三年半私塾。1927年,鄭效峰參加兒童團,隨後又加入了共青團、反帝擁蘇大同盟及互濟會等革命組織。1928年1月,鄭效峰隨父鄭厚珍(鄭席之)[1]及三個姐夫[2]參加了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暴動,之後隨起義武裝,編入中國工農革命軍,並進入井岡山後,在紅四軍一師任司號員,隨部轉戰閩西,參加了打永新、遂川、茅坪、郴州等地戰鬥等中央紅軍五次反圍剿戰爭[3]。父親在井岡山因病去世後,他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擔任紅一軍團保衛局偵查科副科長。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4]

1934年9月,擔任紅一軍團保衛局任偵察科長。1935年1月,中央紅軍在赤水時,右縱隊紅一軍團在四川的大邑壩遭遇川軍的截擊,鄭效峰率隊執行偵查任務時與川軍率先發生遭遇戰,並展開反衝鋒,擊退川軍,但身負重傷,兩顆子彈擊中左肺,當場昏迷[5];後經保衛局長羅瑞卿決定抬走。醒來後,林彪聶榮臻左權等人看望,表示會帶其繼續長征,並配給一位警衛員和四位擔架員。由於鄭效峰傷勢嚴重,傷口很快開始流血化膿。部隊在貴陽時,他咬牙自己往山上爬,恰逢羅瑞卿騎騾子遇到,將騾子交給鄭效峰用[5]。鄭效峰最終成功抵達宿營地,期間傅連暲做了兩次手術,但由於傷口距離心臟太近而無法取出子彈。紅軍經過四川天泉後,鄭效峰傷勢逐漸康復,並成功越過雪山。1935年10月,鄭效峰順利抵達陝北根據地,之後迅速住院,並在傅連暲與日本醫生的兩次手術後,通過鋸子鋸斷兩根肋骨,最終在心臟旁取出子彈[5]。傷愈後,鄭效峰在陝北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任中央軍委後方總政治部保衛科長、巡視員等職。西安事變爆發後,他組織便衣人員,承擔周恩來赴西安的保衛工作[6]

抗日戰爭爆發後,鄭效峰先後擔任軍委一局指導員、三局通訊大隊教導員,直接負責包括毛澤東等中共中央的警衛工作[7]。1939年,任總政治部總務科長。1941年,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二大隊隊長。1942年,調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鄭效峰隨軍奔赴東北,出任東北民主聯軍七縱二十旅五十八團政委。1946年11月,擔任遼寧一軍分區(通化)政治部主任[8]。1947年7月至12月,擔任遼寧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9]。1948年2月,擔任遼寧軍區獨立一師政治部主任(師長趙傑、副師長夏德勝、副政委馬毅之、參謀長羅春生[10]。1948年2月,遼寧軍區組建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一師,擔任政治部主任(至1948年11月)。同年擔任第四野戰軍一五三師政治部主任、一五三師政委(師長楊樹元)等職。先後率部隊參加了撫順戰役、四平戰役臨江戰役長春圍困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在遼瀋戰役中,1948年10月,他擔任解放軍的首席談判代表,力促中華民國國軍第53軍起事[11](具體談判由陸熒完成[12])。1949年,第四野戰軍南下渡江作戰中,鄭效峰率部從黃岡團風渡過長江,攻占武漢[13]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鄭效峰出任武漢警備區政治部主任,兼中南軍區公安軍第九師政委[14]。1955年,擔任中南軍區公安軍幹部部長。同年,被授予少將軍階,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5][16]。1958年8月,入北京高等軍事學院。畢業後,1961年12月,任長沙工程兵學院副院長[17]

文化大革命期間,鄭效峰被關押入獄。1973年11月,恢復工作;1973年12月,擔任任湖南省軍區政委(當時第一政委為華國鋒[18])。1974年1月,增補他與李克為湖南省軍區黨委常委(第一書記為華國鋒[19]。1975年7月,調任山西省軍區政委[20]。1978年,當選為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及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1]。1981年7月退休。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2]。1993年11月1日,鄭效峰在廣東廣州病逝,終年77歲[23]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