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鄭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鄭棕(越南語:Trịnh Tông/鄭棕,1763年10月10日—1786年7月23日[1]),《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作鄭楷(越南語:Trịnh Khải/鄭楷),是越南後黎朝後期重要政治軍事人物,也是鄭氏政權的第十一代領袖(1782年-1786年,若計算被廢的俊德侯鄭檜則是第十二代領袖),封號端南王(越南語:Đoan Nam Vương/端南王)。
Remove ads
生平
鄭棕是鄭森的長子,其母是恭嬪楊氏玉歡,景興二十四年九月初四日(1763年10月10日)出生。
鄭棕的母親楊氏玉歡並不得寵,而且鄭棕喜武不好文,因此鄭森非常討厭他。而其同父異母弟鄭檊由於聰明伶俐而受到寵愛,朝中的黨羽多附鄭檊之母鄧氏惠,鄭棕受到了孤立。
鄭棕害怕鄭檊日後奪權,在1780年趁鄭森得病之機陰謀發動政變。但卻被鄭森得知,將其廢為季子幽禁,立鄭檊為世子。又將鄭棕的名字改為鄭楷[2]。
景興四十三年(1782年)九月,鄭森去世,權臣黃廷寶立其弟鄭檊為嗣,是為奠都王。但同年11月三府軍與鄭棕合謀,發動叛亂殺死黃廷寶,將鄭棕擁上主位,改名鄭棕,黎帝敕封為端南王。鄭棕嗣位後立即將黎維禕的子女釋放,並讓黎顯宗立黎維禕的長子黎維祁(即後來的黎愍帝)為皇嗣孫,這得到了人們的稱讚。
鄭棕嗣位之前,三府軍甚為驕橫,擁有很大的勢力。在鄭棕奪取政權之後,三府軍勢力更大,當時號稱「權歸軍士,逼勒官府,動以破家毆殺嚇之,至移易將相皆出其口」[3]。1784年發動叛亂,搗毀了參從阮侃和楊匡的家,甚至在主府的門前殺害朝廷要員。阮侃出奔山西,欲迎鄭棕出京避難,然後召各鎮諸侯討伐三府軍。但鄭棕被三府軍圍困於主府,無法外出;且各鎮諸侯恐鄭棕被害,因此不得不撤軍。後來在裴輝璧的安撫下方才平定了叛亂。
景興四十七年(1786年),西山朝的阮文惠打著「扶黎滅鄭」的旗號,率武文任、阮有整進攻北河的鄭主。鄭棕先是派泰亭侯鄭自權率兵抵抗,然而麾下丁鍚壤、范吳俅、黃廷體等部接連大敗,阮文惠趁勢攻入其都昇龍近畿。鄭棕問計於參從陳功爍,功爍對曰「京師天下根本,不可遠離。倘有緩急,亦當背城一戰」,於是鄭棕召老將黃馮基入衛,然而黃馮基也在萬春湖被西山軍擊破。為了守衛主業,鄭棕只得親自戎服臨陣,指麾諸軍在西龍津與阮兵大戰。然而,西山軍火器極強,縱火噴筒,沖陣而入,鄭師於是大潰,鄭棕只好率象兵百餘人出宣武門,逃亡山西。[4]
鄭棕逃亡的時候侍衛盡散,因而他聽從侍臣阮曖的建議投靠李陳瑻,李陳瑻委託安朗農民阮莊、阮巴沿途保護鄭棕,結果阮莊、阮巴出賣鄭棕,把他押送給西山軍。[5]鄭棕認為這是一種恥辱,於是在景興四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註 1](1786年7月23日)在途中自殺身亡,李陳瑻隨之殉死。[6]其屍體被送往昇龍,阮文惠撫屍痛哭,稱「可惜好男子,當初若早早迎降,當不失富貴。何苦自戕」,將其以王禮葬於端南王墓,並以不忠把阮莊押至鄭棕墓前斬之。
評價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前人遺孽已甚,使楷受累耳。而楷亦慷慨,不負矣。」
家族
- 兄弟姐妹:
- 弟:奠都王鄭檊
- 子女:
- 世子鄭橒[1]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