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饮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酒
Remove ads

泛指含有酒精的飲料,是人類飲用歷史最長的加工飲品之一,由植物發酵釀造製成。

Thumb
中式酒壺
Thumb
中國陳酒用的酒罈
Thumb
不同品牌的日本酒瓶。
Thumb
一瓶百齡壇蘇格蘭威士忌
Thumb
歐式酒窖

酒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考古證據顯示,公元前10,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已有釀酒活動[1],中國上山遺址亦有發現距今萬年的稻米酒殘留[2]。約9000年前,古埃及兩河流域文明已用水果、大麥釀造出原初的果酒與啤酒。古代酒類酒度低、甜度高,風味與保存方式皆與現代差異甚大。

酒類飲用時會抑制中樞神經,產生快感、放鬆與步態不穩等行為,即俗稱的「」。酒精會在肝臟代謝成有害的乙醛,東亞人種因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而更容易酒精中毒[3],典型症狀為皮膚泛紅,顯著提高致病風險,故酒精被世衛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由於其高成癮性與廣泛娛樂用途[4],酒常被視為合法毒品[5],其衍生的社會問題促使多國實施管控,如限制飲酒時間(泰國、加拿大),或禁止公共場所飲酒與持酒等[6][7];部分穆斯林國家則完全禁酒

酒在人類文明中具多元功能:作為日常飲食、醫療用途、社交潤滑劑,或用以放鬆、催情及宗教儀式。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從水酉,以酉目為之,酉說聲,一曰造也。」詮釋「酒」字兼具誘發人性善惡的雙重意涵。其宗教象徵則可見於希臘羅馬酒神崇拜──認為飲酒可以與神同歡、基督徒聖餐與猶太教逾越節以酒為聖物等。

Remove ads

飲用酒的用途

Thumb
現代百貨公司中販賣酒的專櫃

在許多國家,酒精飲料都被用於搭配午餐和晚餐。在某些的地方和區域,如中世紀歐洲,酒精飲料(特別低酒精含量或類似啤酒的)被相信是避免傳染疾病一個方法(例如霍亂)。雖然酒精能殺滅細菌,但是供人類飲用的酒由於酒精濃度不夠高,幾乎無消毒作用。

航海時確保水源,對於大量釀造酵母啤酒的產業也是一大成長要素,因為酵母可以消滅其他微生物。酒精飲料被幾個月或幾年存放在簡單的木頭或黏土容器,都不會壞;例如加入橘子汁的萊姆酒可以有效保存維他命預防疾病,為此酒被作為古代帆船遠距航行的重要水源。

寒帶地區,高濃度酒精飲料如伏特加普遍地被飲用,可能因為酒精是一種容易吸收的熱量來源,並且會使周邊血管擴張,體表皮膚變熱,讓人有祛寒的感覺,但這是一種危險誤解,因為血管擴張反而會導致熱量加速散失,應該根據當地環境搭配飲食與適當的禦寒衣物。

近年,多國不少酒精品飲者,使用加壓裝置加壓、加熱、蒸餾或用AIRCPHOLIC方式將酒精氣態化以氣體形式吸食,其目的是透過直接將酒精擴散至血液中,以達欣快作用及快速代謝。

在許多文化和歷史,酒精飲料由於神經學作用在各種各樣的領域也扮演重要社交功能,也作為一種「液體勇氣」(可以使人莽撞)。飲酒是祭祀典禮之一,《禮運》稱「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周官‧酒正》有五齊、三酒、四飲的記載。王粲其《酒賦》中稱酒能「章文德於廟堂,協武義於三軍,致子弟之存養,糾骨肉之睦親,成朋友之歡好,贊交往之主賓。」當其他對神經起顯著作用的藥物(例如鴉片古柯巧茶大麻卡瓦胡椒等)還未出現之前的數千年歲月里,在只有咖啡菸草的社會中,酒類無疑是刺激效果最強的亢奮品。

Remove ads

酒的分類

Remove ads

酒精飲料與健康

毒性比較

Thumb
上圖可以顯示,合法毒品菸(tabacco)酒(alcohol)的傷害性及成癮性其實不低。資料來自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此圖為英國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的主觀打分平均值。(縱軸是成癮性、橫軸是傷害性)

資料來自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關於常見管制藥品其傷害性及成癮性比較,包括煙、酒。從圖中可見,酒精對身體造成的生理傷害和依賴性,比大麻搖頭丸來得嚴重,不如古柯鹼海洛因來的嚴重。

酒精的傷害性比吸菸嚴重一些,而飲酒人數遠高於吸菸人數,但無法控制菸癮的人數則遠高於酒精成癮的人數。酒癮者對維他命的吸收會變差,長期下來容易導致維他命B1的缺乏,而造成病變[8]

文化習性

清異錄》載:「閩士劉乙嘗乘醉與人爭妓女,既醒慚悔,集書籍凡因飲酒致失賈禍者編以自警,題曰《百悔經》。自後不飲,至於終身。」

三國志·吳書·韋曜傳》載「以茶代酒」:「曜……初見禮異時,常為裁減,或密賜茶荈以當酒」。

世界男性中的第八長壽者,田鍋友時提供的長壽秘訣就是不喝酒。

喝酒讓人不清醒從而進行失去理智的行為。

致癌性

WHO下屬的IARC將酒精飲料中的乙醇列為1類致癌物,意味著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酒精飲料會導致人類患有癌症[9]乙醇在體內被迅速氧化為乙醛,醉酒出現的臉紅和神志不清的現象就是體內無法及時清除過量乙醛造成的。乙醛會導致人體DNA變異,對人體有很高的毒性。

控制

有鑑於酒精飲料對人的種種危害,及酗酒現象對社會帶來的不安,不少國家或地區對酒精飲料採取了控制措施。如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所有酒精飲料只在省酒類管制局管轄下的國營商店內出售,且需憑有效證件證明19歲以上才可購買。挪威政府對酒類的販賣也採取統一管理,由地方當局直接管制。

宗教方面,世界三大宗教都有相關的規定。佛教五戒之教徒,依照戒律不可飲酒。伊斯蘭教則認為,喝酒傷身亂性,所以嚴禁教徒從飲食中攝取酒精——即不准飲酒(但在一些穆斯林聚居區,如黎凡特地區,一般民眾可以自由合法購買酒精飲料);而基督宗教亦嚴禁信徒過量飲酒,因酗酒是不聖潔行為。

少量喝酒的爭議

相較於吸菸沒有安全劑量,各種研究對少量飲酒的利弊有不同的觀點。

2017年,《NEJM》的一項研究認為:即使飲用通常認為屬於「安全」的酒,即每周飲酒14~20單位(每單位8g酒精),也與海馬萎縮(該結局與認知障礙及痴呆相關)和認知功能的一項指標受損相關,因此為了使腦處於最佳健康狀態,個人應該限制飲酒[10]

各種酒名

  • 啤酒 (Beer)
  • 葡萄酒 (Wine)
  • 黃酒 (Chinese rice wines)
  • 清酒 (Sake)
    • 純米大吟釀 (Junmai Daiginjo)
    • 大吟釀 (Daiginjo)
    • 純米吟釀 (Junmai Ginjo)
    • 吟釀 (Ginjo)
    • 純米酒 (Junmai)
    • 特別純米酒 (Tokubetsu Junmai)
    • 特別本釀造 (Tokubetsu Honjozo)
    • 本釀造 (Honjozo)
  • 白酒 (Chinese spirits)
    • 清香白酒 (mild-flavored Chinese spirits)
    • 醬香白酒(Jiang-flavored Chinese spirits)
  • 白蘭地 (Brandy)
  • 威士忌 (Whisky)
  • 伏特加 (Vodka)
  • 龍舌蘭酒 (Tequila)
  • 朗姆酒 (Rum)
  • 琴酒 (Gin)
  • 力嬌酒 (Liquor)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