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里甲
14世紀創立之中國戶籍單位或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里甲,為14世紀創立之中國戶籍單位或行政區劃,後來轉為繇役組織或體制,明清時期使用。日本後來仿造此制度,亦在台灣實施。此制度視為保正制度之濫觴。
簡介
14世紀中期,正值元末明初,中國因為戰亂,戶籍散失。1368年,中國明朝皇帝朱元璋命令地方長官及總兵收集元政府的戶口版籍,其後更編修黃冊及魚鱗圖冊。而此里甲制度,最大功能在於分配繇役及按丁納稅等。隨著明代賦役制度的變遷,因戶籍資料造假,虛報失真,該制度於明末漸趨末微。16世紀之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則以一條鞭法取代。
規定
依照黃冊及魚鱗圖冊,此兩戶籍資料,將中國地域相鄰的110戶人家,編為一「里」,里轄十「甲」,一「甲」共十戶。一「里」中,有十個「里長戶」,以及分屬十個甲的「甲首戶」,共一百個。其每一戶里長直轄一甲。每一年,都由一個里長戶以及相應的十個甲首戶,去承擔繇役。十年為之一輪繇役。[1]
參見
參考書目
研究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