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重慶無軌電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重慶無軌電車是曾在重慶市城區營運的無軌電車公共電車網絡,其首條路線正式開通於1956年,全盛時期共有5條路線,總長約47.5千米,在1980年代前後曾是重慶市區的交通主幹。2003年4月4日,重慶市政府決定在拆除渝中區長江路上的電車接觸網後中止營運所有電車,路線改由CNG汽車承運。次年5月23日,隨著405路配屬的電車車底退出運轉,無軌電車正式在重慶退出營運,累計運轉48年有餘。
Remove ads
線網
1946年初,《陪都十年建設計劃》計劃在市區建3條電車線,市政府起草了《重慶電車公司計劃》草案,成立了電車籌備機構。但因內戰經費短缺,籌備機構隨之撤銷。[2]
1952年5月,根據西南軍政委員會提出的發展方針,重慶市政府考察天津、上海等地系統,決定在一五計劃期間修建無軌電車。9月,重慶電車公司籌備處成立。次年,市政府出資修建第一條上清寺—小什字的無軌電車路線,長5.2公里,變電站設在神仙洞街108號。1955年12月24日,1路電車開始試營運,次年元旦開始正式營運,之後改為經臨江門至朝天門,不再進入解放碑。[2][3]
1956年12月,重慶市人大決定由市民集資修建兩路口—楊家坪的電車路線,次年4月動工,並於1958年7月1日建成通車,為兩路口到楊家坪的3路電車。[2]
1960 年2月,重慶市人委及政協決定從群眾集資修建大坪—雙碑、袁家崗—九宮廟兩條電車路線,但集資完成後路線計劃發生縮減。1962年2月4日,大坪—石橋鋪段建成,開行解放碑經兩路口(與1路電車共線)、大坪(與3路電車共線)至石橋鋪的2路電車。1963年4月,石橋鋪變電站建成。同年底,路線延伸到沙坪垻。1965年5月1日,石橋鋪—楊家坪段建成,開行楊家坪經石橋鋪至沙坪垻(與2路電車共線)的4路電車。同年,上清寺—觀音橋段工程開工,原計劃緊跟嘉陵江大橋建成,但次年即遇文化大革命爆發,期間工程進展緩慢。[2]1974年8月1日,線網最後一段完成,開行觀音橋經上清寺至解放碑(與1、2路電車共線)的5路電車。[3]同年7月,觀音橋變電站啟用。1977年,分別在兩路口國際村和小龍坎黃桷灣又增建變電站。[2]
文化大革命期間,大坪—楊家坪段(屬於3路電車)在1968年至1970年6月停駛達兩年之久。[2]1985年,隨著市公交公司分拆,重慶無軌電車所屬的電車行車總站改制為公共電車公司,次年改為直隸市公用事業局的獨立法人,並獲分配4字頭路線號,1至5路電車隨之改為401至405路。[4]1990年代初,因城市建設,404路的起訖站位置進行了調整。
Remove ads
營運
1路電車通車時,票價為0.02至0.10元人民幣。1957年2月6日,最高票價降低至0.08元。3、2、4路電車通車時,全程票價分別為0.16元、0.30元、0.20元。1966年3月1日,調整分級,並調降遠郊公里運價,最高票價降低到0.28元。由於票價低廉,電車運輸長期虧損。[8]1986年,票價進行微調,改為0.05元進制。1988年8月,適逢價格闖關,重慶公車票價改為0.10元進制,單位里程運價不變。1990年8月1日,起步價調增到0.20元,每公里運價統一調增到0.04元。1993年1月1日,起步價上漲到0.30元,每公里運價上漲到0.06元。1996年3月7日,起步價與票價進制再次上調到0.50元。1997年,中級車(空調公車)投入使用,起步價為1.50元,次年開始有空調電車投用。2001年3月1日,電車迎來中止營運前最後一次價格調整,普通車(非空調)起步價來到1.00元。[9]
電車路線亦接收重慶公車月票,同時也發售各自的定線月票。電車開通時,甲種月票(記名、非節假日)售價5元。1964 年開始,月票種類簡化,取消不記名月票,並進行了兩輪降價,市區、市郊月票價格分別來到2元、5元。1984年2月,市區、市郊月票價格分別上漲到3.5元、8元,但差額由職工所在單位承擔。[8]1990年,面向短期居留人員,重新開始發行票價稍貴的不記名月票。經過多輪價格上漲,月票價格在1992年來到15元、28元。2001年,再次漲價到25元、35元。2003年,無軌電車關停前夕,紙質月票開始退出市場,逐步改為使用IC卡,月票政策也改為40元90次。[9]如今,宜居暢通卡只有面向學生等人群的優惠計次月票尚在發行。
電車在運轉中曾多次引發人身事故,如曾參加帕運會的運動員廖克力就在1995年因為電車電桿砸中變壓器導致殘疾。[10]
Remove ads
中止營運
2002年9月12日,重慶市政府決定拆除渝中區長江路上的電車接觸網,以期改善市容。長江路上的基礎設施撤除後,其承載的402路、403路電車也將中止營運。2003年4月4日,考慮到藉長江路連接修理廠的401路、405路電車無法長期依賴拖車進行維護,加之405路在渝澳大橋建成後仍需在已改為單向通行的嘉陵江大橋上長期逆行、餘下唯一的404路也將不再具備運轉的經濟性等因素,重慶決定全部拆除無軌電車。同年8月6日,市交通委員會同意出售拆除的線材等設施及餘下的電車。[1][3]8月10日,402路、403路在收班後退役電車,改用CNG汽車,長江路上的基礎設施隨即開始拆除。[6]2004年2月,404路完成「電改汽」。5月22日、23日,401、405路分別最後一次由電車運轉,宣告無軌電車在重慶的營運終結。[5]7月9日,最後一段接觸網在七星崗—解放碑區間被拆除。2005年1月14日,公共電車公司宣布將餘下電桿的物權全部轉交市路燈管理處。[3]
由於最後一批車底在2002年方才交付,退役時年份尚新,其中有32輛非空調電車在2004年被出售給太原公車,配屬103路,直至2014年前後。[11]
現狀
401路與405路的路線有大段共線,其客流走廊也與如今的軌道交通1號線和3號線重合。401路在2004年「電改汽」後延伸至金源世紀廣場,405路則改變下行路線,不再在嘉陵江大橋上逆行。2013年,隨公共電車公司劃入新成立的西部公交公司,並因朝天門廣場改造縮短至信義街。[12]次年,即因區域化經營改革轉交兩江公交公司經營。2014年8月16日,405路被合併入兩江公交公司的601路。[13]2016年,401路再次由於渝中區城市更新工程縮短到小什字。2017年,405路號重新被西部公交公司啟用,但與原線已沒有關聯。[14]
2011年1號線開通後,路線高度重合的402路面臨競爭壓力。2017年3月22日,路線從解放碑縮短至大坪。[15]次年3月10日,402路撤銷,被運轉路線類似的462路取代。[16]
403路完成「電改汽」後,隨著2003年10月楊家坪環道建成,延伸至灘子口廣廈城。[3]儘管與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和2023年開通的18號線走向重合,該線至今仍在運轉。類似地,雖然404路在石橋鋪—沙坪垻段與1號線有一定重合,其路線仍長期保持穩定。2019年12月6日,404路被指定為骨幹公車路線,路號更換為28路,原路號懸空至今。[17]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