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剛級戰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剛級戰艦
Remove ads

金剛級戰艦こんごうがたせんかん)是日本的一種戰艦,其原本定位「巡洋戰艦」,於1931年金剛級改為高速戰艦,因日本帝國海軍廢除了巡洋戰艦這一艦種導致。二戰前,金剛四姐妹的勝率優秀,經常在東南亞、太平洋海域進行小隊單獨作戰;太平洋戰爭期間,有著超高速的金剛級被撤出主力艦的位置,改為擔任航空母艦的護衛艦,最後全數被美國擊沉。

快速預覽 金剛級戰艦, 概況 ...
Remove ads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金剛戰艦有著非常多的特點:它是日本委託英國製造的最後一個級的戰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金剛四姐妹所屬的「第三艦隊」號稱世界第一的主力艦小隊;經常停泊於台灣的基隆和高雄港;二戰時艦齡已近30年,但卻保持著全日本海軍中速度最快、出勤率最高的記錄。

Remove ads

歷史

建造

1911年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海軍大臣以組建八八艦隊的名義提交的擴充海軍軍備提案。舊日本海軍特別重視艦隊中的快速打擊力量,決定優先建造4艘巡洋戰艦,該級艦的發展既是為了海軍現代化,同時也已有趕超潛在的敵手英國海軍的意識[1][2]。為了引進先進的造艦技術,首艦金剛號由英國維克斯公司建造,其餘三艘在日本建造。具備英國式的長艏樓船型和高大的三腳主桅。艦艏既非垂直型艦艏也不同於飛剪型艦艏,船頭向前彎曲,在水線以上垂直,水線以下向後彎曲過渡到船底,形成日本軍艦獨特的「雙曲線級艦艏」。配備八門由英國維克斯公司根據日本要求研製的14英寸口徑主炮(研製期間對外稱12英寸炮)。主炮炮塔布局參考英國海軍獅級巡洋戰艦的基礎上予以改進,雙聯裝主炮塔全部沿艦體中心線向艏、艉方向各布置兩座,與英國海軍虎號巡洋戰艦的設計類似。動力系統採用油煤混燒鍋爐、蒸汽輪機。防禦裝甲與同期英國海軍巡洋戰艦相當。1913年8月金剛號完工。日本成為繼英國、德國之後裝備巡洋戰艦的國家。金剛號巡洋戰艦是舊日本海軍最後一艘從國外訂購的主力艦。同級艦比叡號榛名號霧島號根據維克斯公司提供的圖紙在日本船廠自行建造,於1915年全部建成。其中,比叡號、榛名號、霧島號是首次由日本民間造船廠承建的大型主力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英、日是同盟關係,英國海軍曾試圖租借金剛級巡洋戰艦抗衡德國海軍,被日本回絕。

Remove ads

由巡洋戰艦改裝成高速戰艦

金剛級服役期間進行兩次大規模改裝。第一次大改裝從1923年開始,至1931年結束,首要目的是改善水平裝甲以及水下防禦能力,在要害部位之上增鋪裝甲板;新增艦體舷側防魚雷隔艙,改裝鍋爐,撤除了三座煙囪中臨近艦橋的一個煙囪,增大主炮仰角,加裝水上飛機操作設備。改裝後由於防護力提升,航速下降至26節,金剛級從1931年起改稱戰艦。 第二次改裝工程1933年開始,至1936年結束。全面換裝重油鍋爐與新型渦輪機加強出力,加長艦尾減少航行阻力,將航速提高到30節,並增加續航距離。改建塔式艦橋,裁減副砲,再次提高主炮仰角,同時增強防空火力。 其中比睿號因倫敦海軍條約規定改裝成訓練艦,未進行第一次大改裝,在1930年代曾多次擔任日本天皇檢閱海軍的「御召艦」。隨著日本退出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比睿號於1936年進行一次性改裝,塔式艦橋外觀與另三艘艦不同。 經過多次改裝後,金剛級由巡洋戰艦改裝成高速戰艦,但是因為主要裝甲設計並未進行大規模更動,所以防禦能力依然維持在戰鬥巡洋艦的等級,比巡洋艦強但是難以對抗戰艦

除了兩次大規模改造外,在戰爭期間由於航空兵力的威脅快速增加,因此再次強化對空火力並安裝雷達。


結局

  • 比叡於1942年11月12日在炮擊瓜達爾卡納爾島作戰中遭美國海軍重創後被美軍飛機攻擊,自沉於索羅門群島海域。
  • 霧島於1942年11月14日在炮擊瓜達爾卡納爾島作戰中遭美國北卡羅萊納級戰艦華盛頓號數發16吋炮彈命中重創,沉沒於索羅門群島薩沃島海域。
  • 金剛於1944年11月21日被美國潛艇海獅號發射的2枚魚雷命中,後來彈藥庫爆炸。沉沒於台灣海峽基隆以北70海里處。
  • 榛名於1945年7月28日於日本吳港遭美軍飛機轟炸,坐沉海底。戰後1946年打撈解體。

同級艦

大阪府金剛山來命名。
以日本佛教聖山比叡山來命名。
群馬縣榛名山來命名。
宮崎縣鹿兒島縣一帶的霧島山來命名。
更多資訊 船名, 製造廠 ...
Remove ads

性能數據

Thumb
藝術家筆下的1944年的金剛號構造圖
  • 標準排水量:26610噸,改裝後31720噸
  • 尺寸:長212米/寬28米/吃水8.38米,改裝後長219米/寬31.7米/吃水9.6米
  • 主機功率64000馬力,改裝後136000馬力;航速27.5節,改裝後30節;續航力8000海里/14節,改裝後9800海里/18節;
  • 火力:8門雙聯裝14英寸/45倍口徑主炮;16門(改裝後14門)152毫米口徑副砲;12門76毫米,改裝後12門127毫米高射炮,24門25毫米高射炮(1944年94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艦載機3架。
  • 裝甲:水線裝甲帶(最大)203毫米,甲板70毫米(改裝後96-165毫米),炮塔(正面)230毫米(改裝後280毫米) 裝甲重量5405噸(改裝後裝甲重量10918噸)。
  • 艦員:1221-1437人

流行文化

  • 戰鬥位置:太平洋、中舊日本海軍登場的主力艦之一。
  • 戰遊網營運的戰艦世界,日本主力艦科技樹的V級戰艦便是金剛級。但是艦橋實際上卻是二號艦比叡一次性現代化改造的艦橋。
  • 戰爭雷霆《War Thunder》在變遷之風版本中於 日本-遠洋船艦 中加入金剛艦,定名為「Ijn Kongo」,分房為V,其Br6.3。與伊勢日向號戰艦 並列為該版本中全海軍最大口徑艦砲之戰列艦(先前紀錄為305mm艦砲)

關連項目

注釋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