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忠家族墓葬群

明永樂年間兵部尚書金忠及其親屬的墓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忠家族墓葬群map
Remove ads

29°43′48.0″N 121°38′25.2″E

快速預覽 東錢湖墓葬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金忠家族墓葬群永樂年間兵部尚書金忠及其親屬的墓葬,位於中國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錢湖鎮境內,茶亭村後百步山東坡。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墓葬包含金忠墓、白雲公墓、趙太君墓和金憲一墓四座墓葬。金忠家族墓葬群於2010年被評選為寧波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1],2011年列入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墓主生平

金忠生於浙江行省寧波府鄞縣韓嶺村(今屬寧波市鄞州區東錢湖鎮)[3],曾替兄長補戍通州,因家貧,路費由袁珙資助,後因擅長使用《易經》算卦,由姚廣孝推薦給燕王擔任右長史。朱棣即帝位後,金忠先後升任工部右侍郎東宮輔佐,後擔任兵部尚書,卒於永樂十三年(1415年)。洪熙元年,追贈榮祿大夫少師,諡忠襄[4]

金忠有一兄長名華,因金忠守通州有功,明成祖欲推恩授其官職,但金華推辭不接受,欲贈送其金綺,同樣不接受,成祖稱其為迂叟,鄉人稱其為「白雲先生」[5]。金忠之父為金憲一,因金忠而追贈榮祿大夫兵部尚書。金忠繼配夫人為趙太君,曾為誥封太夫人,育有獨子金達,曾任翰林檢討給事中等職,以剛直敢言著稱[3]

墓葬形制

Thumb
金忠家族墓分布圖

金忠家族墓葬群位於百步山上,靠近錢湖十景中的「百步聳翠」[6]。墓葬群中的金忠墓、白雲公墓、趙太君墓和金憲一墓形制較為相近,均由神道、平台、牌坊和墓室組成,墓前有牌坊,碑文兩側有牡丹、祥雲等明代典型風格的裝飾[3]

金忠墓依山而建,面朝東北,長33.25公尺,寬11.3公尺。墓前牌坊已無坊,僅存立柱。墓碑刻有「明兵部尚書追贈榮祿忠襄金忠之墓」,碑文左右有勾藤圖案,碑兩側有蓮望柱。墓冢圓形,周邊由條石砌築,頂部壓頂石已散落。距墓道北30公尺處有「明故政大夫兵部尚書兼詹事府詹事金公墓誌碑」一通,碑文由翰林學士楊士奇撰寫,讚頌金忠的功績,碑額為篆書,碑文為正楷[3],當地人稱「尚書墳頭」[7]

白雲公墓距金忠墓100公尺,為金忠兄長金華的墓葬。墓葬長20公尺,寬7.5公尺,墓碑刻有「明賜白雲迂叟墓」字樣,兩側有蓮望柱。墓冢圓形,周邊為亂石砌,壓頂石已散落[6]

趙太君墓為金忠繼配夫人趙太君與金忠獨子金達的合葬墓,為寧波地區為數不多的母子合葬墓[6]。墓葬位於金忠墓北80公尺,長13.9公尺,寬10.2公尺,墓前有殘缺牌坊立柱兩根,墓碑刻「明誥封太夫人趙太君暨男大中大夫都轉運鹽使謙謙齊金公墓」。墓冢圓形,周圍為亂石砌,壓頂石已散落[3]

金憲一墓位於趙太君墓之上,為長方形,長9.8公尺,寬6.85公尺。墓前牌坊僅存二柱。墓碑刻有「明誥贈榮祿大夫兵部尚書憲一金公墓」字樣,正中有雙獅捧球浮雕,墓碑兩側有蓮望柱。墓圈為條石砌成,壓頂石尚存[6]

白雲公墓正前方分布有兩排17座小型墓葬,民間傳說為金忠其他家族成員的墓葬,但墓碑已殘損,無法分辨[6]

Remove ads

保護

快速預覽 外部圖片連結 ...

金忠家族墓葬群對金忠一生及其家族史的研究具有參考價值,也是明初「簡葬」之風的體現[8],其中的金忠墓於1994年11月以「金忠墓及墓誌碑」的名義被列入鄞縣文物保護單位[9]。2009年,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金憲一等金忠家族成員墓地也被發現[6]。2011年,金忠家族墓葬群中保存較好的金忠墓、白雲公墓、趙太君墓和金憲一墓以「東錢湖墓群」的名義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錢湖石刻」[3]。墓葬群西百步山山頂、東側水稻田、南側白虎山山脊、北側青龍山山脊合圍的區域為建設控制地帶[10]。當地政府對墓葬群實施24小時電子監控以防止盜竊和破壞文物[11]

圖片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