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星16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星16号
Remove ads

金星16號(俄語:“Венера-16”,英語:Venera 16,意為「金星16號」)是前蘇聯發射到金星太空飛行器。該無人軌道飛行器將使用高解析度成像系統繪製金星表面的地圖。這艘太空飛行器與金星15號完全相同,都為早期金星計劃探測器的升級型。1985年6月13日接收到了該飛船的最後一次數據,當時它對地球發往維加1號飛船的信號作出了回應。

快速預覽 任務類型, 運營方 ...
Remove ads

任務概述

金星16號於1983年6月7日世界時2點32分發射升空,並於1983年10月11日抵達金星軌道。太空飛行器處於近極軌道,近拱點距北緯62°處小於1000公里,遠拱點~65000公里,軌道傾角~90°,軌道周期~24小時。   在為期8個月的測繪作業中,它與金星15號一起對北極至北緯約30°(即約25%的金星表面)的區域進行了成像。

太空飛行器結構

「金星16號」和金星15號飛船完全相同的,都是對金星9號金星14號探測器軌道器作部分改進而來。每艘太空飛行器由一個5米(16英尺)長的圓筒和一端安裝了直徑0.6米(2.0英尺)、高1.4米(4.6英尺)合成孔徑雷達(SAR)的拋物面碟形天線構成。直徑1米的無線電測高儀拋物面碟形天線也位於這一端。無線電測高儀天線的電軸與圓筒軸線對齊,而合成孔徑雷達的電軸則偏離太空飛行器軸線10度。在成像過程中,無線電測高儀將與金星中心(局部垂直)對齊,而合成孔徑雷達則以10度的角度向外掃描。圓筒另一端凸起部分用來存放燃料箱和推進裝置,兩塊方形太陽能電池像翅膀般從圓柱體兩側伸出,一具2.6米(8.5英尺)的無線電碟形天線也連接在圓筒的側面。每艘飛船的質量為4000公斤(8800磅)。   金星16和15號都配備了合成孔徑雷達,在這一任務中雷達非常必要,因為沒有其他東西能穿透金星的稠密的雲層,同時探測器也安裝了一部電腦保所有圖像電腦。   探測器儀器和實驗清單:

為抵達金星,金星16號被發射到日心軌道上,近日點0.71天文單位遠日點為1.01天文單位,軌道離心率0.17,軌道傾角2.3度,軌道周期為293天。

Remove ads

另請參閱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