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鈴木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铃木章
Remove ads

鈴木章(日語:鈴木 章すずき あきら Suzuki Akira ?,1930年9月12日),日本化學家北海道大學退休教授、名譽教授,鈴木反應的發現者。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快速預覽 鈴木章鈴木 章(すずき あきら), 出生 ...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因有關「有機合成中的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的突出貢獻,鈴木教授與理察·赫克根岸英一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1][2]

Remove ads

早年生活與教育

日本北海道膽振綜合振興局管內鵡川町出身。大學時代偶然讀到Louis Fieser英語Louis Fieser的《有機化學手冊》(Textbook of Organic Chemistry)與赫爾伯特·布朗的《硼氫化》(Hydroboration)之後受到啟發,從數學轉攻化學,並自北海道大學(北大)化學系畢業,1960年以博士論文《氫化菲衍生物的合成》(ヒドロフェナンスレン誘導体の合成)獲北大理學博士學位。

1961年,鈴木成為北大工學部助理教授,1973年升為教授。1963年起三年間,鈴木在美國普渡大學赫爾伯特·布朗教授的指導下,從事有機硼化合物的研究。這為他日後發現鈴木反應墊下基礎。

職業生涯

1970年代,鈴木章在北大鑽研偶聯反應,發現了鹵代烴有機硼化合物催化下發生的偶聯反應「鈴木反應」,並於1979年正式發表[3]。鈴木反應用途極廣,推動了抗藥物、愛滋病治療藥物、液晶製造、有機合成化學與材料科學的重大進步。他主張,鈴木反應是自己在國立大學、運用國家資金所取得的成果,因此拒絕註冊個人專利。得益於此,偶聯反應加速實用化,數十年來造福無數人群[4][5]

1994年,結束在北大理學部兩年半、工學部三十二年半的工作後,鈴木從北大退休(轉任名譽教授)。迄2002年,他陸續於岡山理科大學倉敷藝術科學大學日語倉敷芸術科学大学任教。2009年後,他與根岸英一國立臺灣大學授課一個月[6]

2010年10月6日,鈴木因此與理察·赫克根岸英一共享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為慶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明定之「2011年國際化學年」,鈴木章作為化學家代表獲UNESCO官刊《教科文組織信使英語UNESCO Courier》專訪,並集成專文〈致年輕化學家的信〉("Letter to a young chemist")傳閱全球[7]

Remove ads

榮譽

Thumb
左起:鈴木章、根岸英一理察·赫克(2010年)
Thumb
左起:彼得·戴蒙德戴爾·莫滕森克里斯多福·皮薩里德斯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安德烈·海姆、鈴木章、根岸英一以及理察·赫克,2010年諾貝爾獎得主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召開記者會

小行星 87312 Akirasuzuki 以鈴木教授的名字命名。

發言

2010年10月6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當天,鈴木章步出自宅玄關遭遇記者,「Unbelievable」隨即脫口而出[12]

內閣大臣蓮舫曾於2009年發言稱「(日本科學)非得追求第一嗎?當第二名不行嗎?」。對此,鈴木章嚴厲批評「這是不懂科學技術的人所說的話」「研究必須以第一為訓,如何能是第二?簡直是愚蠢之問!」。[13]

2010年12月8日,鈴木章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紀念講座表示,如今被使用於抗高血壓藥物的鈴木反應沒有註冊專利,「請大家放心使用」。[14]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