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鎮江市烈士陵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鎮江市烈士陵園原名鎮江烈士墓[1],位於鎮江市京口區北固山前峰(南峰)北部[2]:36。素有「小雨花台」之稱[3][4]。
歷史
1930年代,鎮江縣為江蘇省省會。1930年11月至1933年9月,江蘇省政府、中國國民黨江蘇省黨部、江蘇高等法院、江蘇民政廳和清鄉督辦公署在鎮江縣兩度設立「江蘇省臨時軍法會審處」。處長錢家驤。會審處負責處置江蘇全省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因當時「鎮江沒有固定刑場,會審處多選擇郊外荒地荒冢殺人。」處決地點多在鎮江市老北門外。具體地點為今鎮江市三五九醫院北、市烈士陵園東。當時此地為城牆外的荒坡地,無主墳墓眾多,稱之為亂葬坑。經多年調查,目前查得146位烈士姓名。據當年相關人士回憶和分析,1930年底至1933年9月,約有300名以上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在鎮江被處決[4]。
1966年春,建鎮江烈士墓。同年8月,中共鎮江市委、市政府將分散在鎮江市南郊、寶蓋山、北固山、九華山、桃花塢等地的134位烈士墳墓,集中遷移安厝於烈士墓內。9月12日,紀念廣場北端破土動工建革命烈士紀念碑,年底竣工[1]。
1995年1月,中國民政部命名為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同年10月,被評為全國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先進單位。2001年,中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保護單位。2004年,評為全國民政基層單位行風建設先進集體。2007年,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國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示範單位。2011年,中國民政部評為全國行風建設示範單位。2015年,中國民政部評為全國文明優撫事業單位[3]。
2021年時,鎮江市烈士陵園已是全國、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行風建設示範單位、全國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示範單位、江蘇省黨員教育實境課堂示範點、江蘇省廉政教育基地[5]。
Remove ads
建築
目前,鎮江市烈士陵園占地面積近百畝,已建成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墓、警世碑、鎮江革命鬥爭史浮雕牆、北固英烈群雕、忠烈祠碑及忠烈亭、烈士紀念館、北固英烈殉難地及李超時烈士銅像、「北固壯歌」大型浮雕烈士詩文碑牆等九處紅色紀念建築景觀[3]。
2002年新建的烈士紀念館,總建築面積3180平方米,重點陳列自鴉片戰爭以來直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238名烈士事跡[4]。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