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陽江大屠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陽江大屠殺,又稱陽江「亂打亂殺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發生在廣東省陽江地區的一系列大屠殺事件[1][2]。依據中國共產黨陽江市委黨史研究室的統計數據,陽江縣的屠殺事件發生於1968年1月5日-1969年1月中旬,共造成909人死亡,而陽春縣的屠殺事件開始時間則更早,自1967年9月23日始,共造成2,664人死亡[1][2]。其中陽春縣的集體屠殺在廣東省各縣的文革屠殺事件中屬最為嚴重[3][4]。

陽江大屠殺的殺人手法極其殘忍,包括棍棒或鋤頭打死、開槍掃射、捆綁淹死、匕首刺死、禾叉插死、石頭砸死、鞭炮炸死、煤油燒死、活埋等等[1][2]。屠殺由當地縣軍管會組織,由各人民公社、生產大隊成員實施,受害者主要是黑五類及其親屬(包括嬰兒),大屠殺一度導致漠陽江上遍布漂浮屍體[1][2][5][6][7]。1968年夏,中共中央發布《七·三布告》、《七·二四布告》,當地縣軍管會才開始派人制止殺人,但殺人行為至1969年1月中旬底才停止[1]。
Remove ads
事件歷史

1966年5月,毛澤東在中國大陸發動並領導了文化大革命[8][9]。1967年1月,廣東省各黨政機構被奪權,3月廣東省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成為廣東省最高黨政權力機構[10][11]。1967年9月23日,廣東省陽春縣(現屬陽江市)開始出現「亂打亂殺」的行為[1][2]。1968年1月,陽江縣也開始出現亂打亂殺現象,程村公社中平大隊支部書記、治保主任主持召開群眾大會,並自立法庭、宣判槍殺兩名地主[1][2]。此事經由縣公安局軍管小組向縣軍管會副主任匯報,但後者並未制止[1]。
1968年2月21日,廣東省革命委員會成立,成為廣東省最高權力機關[12][13];3月,「湛江地區革委會」成立,湛江專區下轄陽江、陽春等縣[14]。3月31日,陽江縣新洲公社副書記召開群眾大會,批鬥了懷疑參加反革命組織、地主出身的黃萬齊,致其重傷後,令民兵執行槍決;與此同時,新洲公社東安大隊對一名從事副業的人進行了刑訊逼供,迫其供出子虛烏有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軍」組織,造成多人受到株連而被槍斃[1][2]。縣軍管會也知道此事,但並未制止或追查[1]。
Remove ads
1968年5月11日-15日,廣東省湛江專區在海康縣召開由全區公社革委會主任會議(即「海康會議」),由各縣領導帶隊參加,會議要求「反三右一妖風」,即「反對右傾機會主義、右傾分裂主義、右傾投降主義和堅決粉碎右傾翻案妖風」,特別針對叛徒、特務、頑固不化的走資派、黑五類等一切階級敵人[1]。5月15日,「海康會議」結束後,陽江縣軍管會主任召集各公社革委會主任開會,做了一個多小時報告,誇大了陽江當地階級鬥爭的嚴重性[1]。軍管會主任在會上強調,要反右傾保守,對「四類分子」要摸底排隊,對破壞活動、資產階級勢力要狠狠斗,此外各公社還要召開「三級幹部會」,要求規模大、聲勢猛、行動迅速[1][2]。5月25日,「清理階級隊伍」運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軍管會、工宣隊等參與並領導了各地的清隊運動[15][16]。
此後,在陽江縣軍管會的支持下,陽江地區的亂打亂殺事件逐漸升級:截止1968年6月1日,全縣不完全統計,25個公社有17個開始亂打亂殺,槍決178名黑五類及其子女[1]。6月1日至15日,陽江縣召開2,800多人參加的「反三右一妖風」四級幹部(縣、公社、大隊、生產隊)大會,進一步組織群眾開展「大揭發、大批判、大鬥爭」,導致全縣形成了亂打亂殺的高潮[1][2]。截止至1968年7月23日,陽江全縣亂打亂殺致死573人,其中204人被槍斃、274人被打死,另有95人被逼自殺[1][2]。1968年7月,中共中央發布《七·三布告》、《七·二四布告》,當地軍管會才開始派人制止殺人,亂打亂殺現象逐漸減少[1]。陽江地區的亂打亂殺現象最終於1969年1月中旬結束[1][2]。
屠殺方式
陽江大屠殺中的殺人方式,包括用棍棒打死、鋤頭鋤死、開槍掃射、捆綁淹死、匕首刺死、禾叉插死、石頭砸死、鞭炮炸死、煤油燒死、活埋或打得半死後活埋,還用鐵線穿鼻子[1][2]。屠殺期間還發生了強姦、搶劫等犯罪行為[1]。
在陽春縣河口公社的上雙、龍門等生產大隊中,不用經過批准就可隨便殺人,殺人者用長麻繩將黑五類分子及其子女綁成一串,勒令他們站在河邊,然後開槍掃射或是用棍毒打,並把屍體或毒打後的活人推進河裡,致使漠陽江上一度遍布浮屍[1][2][5][6][7]。
死亡人數
據學者研究,1968年8月到10月間,陽春縣的大屠殺共死亡約2,600人,在廣東省各縣的文革屠殺事件中屬最為嚴重[3][4]。依據中國共產黨陽江市委黨史研究室的統計數據,截止至1969年1月中旬,陽江縣的屠殺事件共造成909人死亡、陽春縣的屠殺事件共造成2,664人死亡,總計造成3,573人非正常死亡[1][2]。部分時間節點如下。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