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羊苴咩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羊


名稱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
「苴咩」音「ㄐㄩ ㄇㄧㄝ」係現代讀音,方國瑜將「苴咩」的中古漢語音擬作「tshia mia」,即《蠻書》向達校注的「上音斜,下符差切」。
歷史
羊苴咩城原為河蠻所居之地[3],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年)被南詔占據[4]。大曆14年(779年),南詔君主異牟尋將國都由太和城遷至羊苴咩城[4][5]。902年南詔國為鄭買嗣所篡,改國號為長和。後又被趙善政改為天興,年號尊聖,次年楊干貞廢悼康帝改為義寧。直到937年白族人段思平得國,建立大理國。羊苴咩城也於此時改名為大理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將沐英攻下大理城後,在羊苴咩城基礎上修建今大理古城,舊城被廢棄,逐漸掩沒[5]。
發掘、保護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