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敦 (賓夕法尼亞州)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艾倫敦(英語:Allentown)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利哈伊郡郡治、該州第三大城市(2000年人口106,632人)、亦是利哈伊谷最大城市。艾倫敦位於利哈伊河上,始於1762年,1867年3月12日設市,是利哈伊郡和北安普頓郡的三個相鄰城市(艾倫敦、伯利恆和伊斯頓)中最大的一個,與賓州煤炭區的卡本郡和紐澤西州西北部的沃倫郡一起形成利哈伊谷都會區。艾倫敦位於費城西北約59英里(95公里)處,紐約市以西93英里(150公里)處。
艾倫敦 | |
---|---|
自治市 | |
艾倫敦市 | |
![]() | |
綽號:皇后城(The Queen City)[1]、A市(A-Town)[2] 、美國樂隊市(Band City USA)[3]、花生城(Peanut City)[4]、絲綢城(Silk City)[5] | |
格言:Sic semper tyrannis | |
艾倫敦在利哈伊郡的位置 艾倫敦在利哈伊郡的位置 | |
坐標:40°36′N 75°29′W | |
國家 | ![]() |
州 | ![]() |
郡 | 利哈伊郡 |
定居 | 1751年 |
始建 | 1762年 |
建制 | 1867年3月12日 |
創始人 | 威廉·艾倫 |
語源 | 威廉·艾倫 |
政府 | |
• 類型 | 市長-議會制 |
• 市長 | 馬修·圖克 (![]() |
面積 | |
• 自治市 | 18.01 平方英里(46.64 平方公里) |
• 陸地 | 17.56 平方英里(45.49 平方公里) |
• 水域 | 0.44 平方英里(1.15 平方公里) |
• 市區 | 261.55 平方英里(677.4 平方公里) |
• 都會區 | 730.0 平方英里(1,174.82 平方公里) |
海拔 | 338 英尺(103 公尺) |
最高海拔 | 440 英尺(130 公尺) |
最低海拔 | 255 英尺(78 公尺) |
人口(2020)[6] | |
• 自治市 | 125,845人 |
• 排名 | 利哈伊谷都會區第1、賓州第3 |
• 密度 | 6,988人/平方英里(2,698人/平方公里) |
• 市區 | 621,703(全美第68) |
• 市區密度 | 2,377.0人/平方英里(917.8人/平方公里) |
• 都會區 | 865,310(全美第68) |
• 都會區密度 | 1,117.8人/平方英里(431.6人/平方公里) |
居民稱謂 | Allentonian |
時區 | EST(UTC-5) |
• 夏時制 | EDT(UTC-4) |
郵遞區號 | 18101, 18102, 18103, 18104, 18105, 18106, 18109, 18175, 18195 |
電話區號 | 610, 484 |
FIPS代碼 | 42-02000 |
GNIS ID | 1202899[7] |
主要機場 | 利哈伊谷國際機場 - ABE |
次要機場 | 艾倫敦皇后城機場 - XLL |
網站 | www |
人口
調查年 | 人口 | 備註 | %± |
---|---|---|---|
1790 | 486 | — | |
1800 | 573 | 17.9% | |
1810 | 710 | 23.9% | |
1820 | 1,132 | 59.4% | |
1830 | 1,757 | 55.2% | |
1840 | 2,493 | 41.9% | |
1850 | 3,703 | 48.5% | |
1860 | 8,025 | 116.7% | |
1870 | 13,884 | 73.0% | |
1880 | 18,063 | 30.1% | |
1890 | 25,288 | 40.0% | |
1900 | 35,416 | 40.1% | |
1910 | 51,913 | 46.6% | |
1920 | 73,502 | 41.6% | |
1930 | 92,563 | 25.9% | |
1940 | 96,904 | 4.7% | |
1950 | 106,756 | 10.2% | |
1960 | 108,347 | 1.5% | |
1970 | 109,871 | 1.4% | |
1980 | 103,758 | −5.6% | |
1990 | 105,301 | 1.5% | |
2000 | 106,632 | 1.3% | |
2010 | 118,032 | 10.7% | |
2020 | 125,845 | 6.6% | |
截至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該市有106632人和 25135個家庭。人口密度為每平方英里6011.5人(2320.8/km2)。 有45960個住房單元,平均密度為每平方英里2591.1個(1000.3/km2)。該市的種族構成為72.55%白人、7.85%非裔美國人、0.33%美洲原住民、2.27%亞裔、0.07%太平洋島民、13.37%來自其他種族和3.55%來自兩個或更多種族。 24.44%的人口是西班牙裔或拉丁裔。[9]
地理
賓夕法尼亞州艾倫敦(利哈伊谷國際機場),1991–2020年正常值,1912年至今極端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2 (72) |
27 (81) |
31 (87) |
34 (93) |
36 (97) |
38 (100) |
41 (105) |
38 (100) |
37 (99) |
34 (93) |
27 (81) |
22 (72) |
41 (105) |
平均最高溫 °C(°F) | 15.7 (60.2) |
15.9 (60.6) |
21.4 (70.6) |
28.4 (83.2) |
31.8 (89.3) |
33.7 (92.6) |
34.9 (94.8) |
33.8 (92.8) |
31.8 (89.2) |
26.9 (80.4) |
21.6 (70.9) |
16.5 (61.7) |
35.5 (95.9) |
平均高溫 °C(°F) | 3.6 (38.4) |
5.3 (41.6) |
10.4 (50.8) |
17.4 (63.4) |
23.1 (73.5) |
27.7 (81.9) |
30.2 (86.4) |
29.1 (84.3) |
25.2 (77.4) |
18.6 (65.5) |
12.1 (53.8) |
6.2 (43.1) |
17.4 (63.3) |
平均低溫 °C(°F) | −5.7 (21.8) |
−4.9 (23.2) |
−0.8 (30.5) |
4.6 (40.3) |
10.3 (50.6) |
15.5 (59.9) |
18.2 (64.7) |
17.1 (62.8) |
12.9 (55.2) |
6.6 (43.8) |
1.2 (34.1) |
−2.9 (26.8) |
6.0 (42.8) |
平均最低溫 °C(°F) | −15.4 (4.2) |
−14.5 (5.9) |
−9.9 (14.1) |
−3.4 (25.9) |
1.8 (35.3) |
8.1 (46.5) |
12.1 (53.7) |
10.6 (51.1) |
4.4 (39.9) |
−1.8 (28.7) |
−7.2 (19.1) |
−11.3 (11.7) |
−16.8 (1.8) |
歷史最低溫 °C(°F) | −26 (−15) |
−24 (−12) |
−21 (−5) |
−11 (12) |
−2 (28) |
4 (39) |
8 (46) |
5 (41) |
−1 (30) |
−6 (21) |
−16 (3) |
−22 (−8) |
−26 (−15)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84 (3.30) |
70 (2.77) |
92 (3.63) |
93 (3.67) |
93 (3.65) |
112 (4.40) |
135 (5.30) |
116 (4.56) |
123 (4.84) |
105 (4.14) |
82 (3.24) |
98 (3.86) |
1,203 (47.36) |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 25 (9.8) |
27 (10.8) |
16 (6.3) |
1.3 (0.5)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51 (0.2) |
2.3 (0.9) |
12 (4.6) |
84 (33.1) |
平均降水天數(≥ 0.01 in) | 11.4 | 10.1 | 10.9 | 11.8 | 12.4 | 11.4 | 11.0 | 10.2 | 9.6 | 9.9 | 8.9 | 11.5 | 129.1 |
平均降雪天數(≥ 0.1 in) | 5.1 | 4.3 | 2.6 | 0.3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5 | 2.9 | 15.7 |
平均相對濕度(%) | 70 | 66 | 62 | 61 | 66 | 68 | 70 | 72 | 74 | 72 | 70 | 71 | 69 |
可照百分比 | 43 | 48 | 53 | 47 | 54 | 63 | 57 | 56 | 54 | 53 | 45 | 42 | 51 |
資料來源:NOAA(日照、相對濕度1981–2010年)[10][11][12] |
圖片集
-
建於1913年的阿爾伯特·L·邁爾斯大橋
-
艾倫鎮交響樂禮堂原為農產品市場
-
漢密爾頓大道(攝於2007年)
-
利哈伊谷火車站
-
位於市中心的鮑姆藝術學校
-
威廉·艾倫高中
-
阿倫敦藝術博物館
知名人物
- 湯姆·布朗,時裝設計師
- 弗蘭克·布克曼牧師博士,基督教團體牛津小組創辦人
- 霍華德·J·巴斯,當代古典音樂作曲家
- 萊昂·卡爾,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 麥克拉·康林,女演員
- 丹·德翰,男演員,2014年飾演《蜘蛛俠2:決戰電魔》的哈里·奧斯本
- 比利·基德曼,原名小彼得·艾倫·格魯納(Peter Alan Gruner, Jr.),職業摔角手
- 蒂姆·海德克,喜劇演員、編劇、導演
- 李·艾科卡,前佳士拿集團總裁
- 凱斯·傑瑞,爵士樂與古典鋼琴家、作曲家
- 麥可·約翰斯,茶黨的創始人之一
- 莎拉·勞絲,人瑞,史上第2長壽者,終年119歲97天
- 古斯塔夫·伊萊賈·奧爾,藝名(Lil Peep)是美國一名饒舌歌手,他被認為是引領後情緒搖滾復興的重要藝術家之一
姊妹城市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