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布都拉·巴達威

马来西亚第五任首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都拉·巴达威
Remove ads

阿布都拉·阿末·巴達威馬來語Abdu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1939年11月26日—2025年4月14日),馬來西亞政治人物巫統黨員,於2003年從馬哈地·穆罕默德手中接過首相職位,為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2003-2009)。官方授予其頭銜為「人力資源發展之父」(馬來語Bapa Pembangunan Modal Insan)。他也時常被稱為「伯拉」(馬來語Pak Lah),即大伯和阿布都拉的合稱[1]

快速預覽 第5任馬來西亞首相, 君主 ...

1999年1月8日,時任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委任阿布都拉擔任副手,直到2003年10月31日才將首相一職交接給他。2004年大選,阿布都拉領導國陣狂勝對手,然而在2008年大選,他帶領的國陣首次失去三分二的絕對多數議席的優勢和五個州政權,導致他面對巫統內部的長期施壓逼宮,之後於2009年4月3日宣布卸任[2]。阿布都拉也在隨後獲端姑·米占·再納·阿比丁授予「敦」頭銜[3]

Remove ads

早年

阿布都拉出生於檳城峇六拜一個宗教意識強的家庭,他的祖父薩伊德·阿布都拉·法欣英語Syeikh Abdullah Fahim是阿拉伯裔,他的外公哈蘇璋則是來自中國海南省三亞回輝人穆斯林。[4][5][6][7]他於大山腳高級中學(英文中學)度過中學生涯,隨後前往美以美男子中學(MBS)就讀中六,進入馬來亞大學並於1964年獲得伊斯蘭研究的學士學位[8]

政治生涯

阿布都拉參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體育部副總秘書。1978年大選,他中選為檳城甲拋峇底區國會議員,之後於1980年受委為馬來西亞聯邦直轄區部政務次長,並於同年9月擢升為直轄區副部長。

1981年,阿布都拉升做首相署部長,並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兼出任巫統檳州聯委會主席。1984年,他獲選為巫統副主席,並出任教育部長。1986年,阿布都拉被調任為國防部長1987年巫統黨選中,他參與東姑拉沙里慕沙希淡B隊,與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的A隊抗衡。阿布都拉雖在這次的黨選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職位,但其部長職位較後卻被撤除,不過他卻選擇繼續效忠巫統。1988年,阿布都拉受委為最高理事會成員,繼而受委為副主席。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統參加國家經濟諮詢理事會,擔任重組社會小組主席。

1990年巫統黨選中,阿布都拉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蟬聯副主席,並於1991年在內閣改組中受委為外交部長[9]。不過,他卻在1993年巫統改選中站在元老派的陣營,結果以微差的票數敗給宏願隊伍的安華、慕尤丁及穆罕默德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職位,但他仍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1995年12月30日,阿布都拉宣佈參選1996年巫統副主席職位,最終順利獲勝。

1999年1月8日,在經過數月的民間踹測後,馬哈地正式委任原外交部長阿布都拉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2001年2月,阿布都拉抵達開羅出席第三屆D-8經濟合作組織峰會[10]。2003年10月31日,馬哈地宣佈辭去巫統主席職,同時將把職位交給署理主席的阿布都拉。

Remove ads

首相

2004年大選

2003年10月31日,阿布都拉正式從馬哈地·穆罕默德手中接任馬來西亞首相2004年馬來西亞大選,阿布都拉領導的國陣大勝90%的國會議席。

Thumb
阿布都拉與美國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會面(2006年6月27日)

下台

2008年3月8日,馬來西亞第十二屆大選,國民陣線遭到挫折,失去了三分之二國會議席的多數優勢。阿布都拉原定於2010年退位,但在遭到巫統高層的壓力下,於10月宣佈提早至2009年3月的巫統黨選後轉讓職權,同時也不尋求蟬聯巫統主席職。

2009年4月2日,阿布都拉正式卸下首相職務。次日獲馬來西亞最高元首頒授「護國瑪哈拉惹榮譽勳章」(頭銜為「」)。

晚年及逝世

阿布都拉生前多次被社交媒體流傳病危或逝世的假新聞。2020年8月,社交媒體流傳阿布都拉的健康每況愈下,但其特別助理傑菲里駁斥有關傳聞,並強調阿布都拉目前的健康狀況良好[11]。該案後來被歸類為不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時任全國總警長阿布都哈密德·巴多爾表示此事存在誤傳,文章作者並無惡意[12]。同年10月,再度流傳阿布都拉病危的假消息,其辦公室也再度發表文告做出否認,並說:「阿布都拉身體健康。」[13][14]2021年4月22日,阿布都拉逝世的消息通過Facebook廣傳[15]。6月,阿布都拉再次被謠傳已逝世的假新聞,阿布都拉辦公室隔日警告,將對散布假消息者採取法律行動[15]。11月,阿布都拉辦公室所屬的Facebook帳號再次收到阿布都拉逝世的假新聞,辦公室強烈否認這一消息,強調他和家人都身體健康[16]

2022年9月11日,前巫統黨員也是他的女婿凱里·嘉馬魯丁公開指出阿布都拉患有失智症,已不能認清家人和流利溝通[17];同時也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之外,也需要乘坐輪椅生活。[18]2024年,阿布都拉因自發性氣胸入院。[19]

Remove ads

逝世

2025年4月14日,凱里·嘉馬魯丁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上宣布阿布都拉在當天時間晚上7時10分在吉隆坡國家心臟中心病逝,享年85歲,死因為多重器官衰竭[20]

馬來西亞政府宣布為阿布都拉舉辦國葬,阿布都拉的國葬在4月15日11時至1點舉行期間開放民眾瞻仰,過後進行宗教儀式後安葬在國家回教堂英雄墓園。

家庭

Thumb
阿布都拉·巴達威和現任妻子珍阿布都拉英語Jeanne Abdullah

婚姻狀況:已故妻子恩頓瑪末 (Endon Mahmood) ;現任妻子珍阿布都拉英語Jeanne Abdullah[21]。與恩頓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卡馬魯丁·阿布都拉(Kamaluddin Abdullah),斯可米集團(Scomi Group)股東。女兒諾麗·阿布都拉(Nori Abdullah),女婿凱里賈邁魯丁(Khairy Jamaluddin),曾任衛生部長、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青體部長、巫青團長等職,曾是益資利集團(ECM Libra)股東。

評價

民調中心默迪卡研究中心(Merdeka Center)的2007年第4季民調顯示,阿布都拉的支持率在乾淨及公正選舉聯盟(淨選盟)以及興都權益行動委員會(興權會)成功號召萬人大集會之後,跌至歷史新低61%[22]

伊斯蘭黨主席哈迪阿旺認為阿布都拉是一名「弱勢首相」,並評價其領導遠遠不如前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般有魄力[23]

新加坡海峽時報》認為他的改革遭遇巫統和官僚的強大反彈,以致有心無力,能留給馬來西亞的政治遺產,實是鳳毛麟角。另有外交官更形容他是馬來西亞版的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蘇聯末代總統總書記[24]

2018年3月27日,阿布都拉獲得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所(ASLI)頒發的「大馬人力資本發展之父」終身成就獎。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所首席執行員楊元慶表示,這個獎項是要表彰阿布都拉在擔任首相和教育部長期間,對國家人力資源發展做出的貢獻[25]

爭議

改革失敗

阿布都拉在2004年大選期間曾多次許下各種改革的承諾,不過他在位期間很多改革沒有實現[26],不僅沒能夠進行許多的改革,阿布都拉的眾多改革也讓馬來西亞在日後陷入更混亂的局面,如他對媒體界的改革,執政期間,阿布都拉透過開放言論空間讓媒體掌握更大的自由權,然而這項改革讓許多媒體更加不受限制的煽動各種輿論,導致國家在面對重大課題時爭論不休,而這個局面也是現在馬來西亞媒體界的通病之一。[來源請求]

親戚涉及醜聞

2006年10月,伊拉克石油換食品計劃腐敗案獨立調查委員會報告指出,阿布都拉的兩名親戚涉及與伊拉克有關的「石油換取糧食」醜聞[27]

水災期間出國

2006年12月,阿布都拉在南馬大水災期間,因前往澳大利亞為一家Nasi Kandar餐館開幕而飽受非議[28]

2007年世界競爭力報告

2008年1月29日,由巫統控制的《馬來前鋒報》封面頭條報道,馬來西亞政府效率排名世界第6,甚至超越英國德國日本法國等先進國。有關新聞指出,阿布都拉引述瑞士洛桑經濟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報告,指馬來西亞在逾2千萬人口國家的組合中,政府效率的排名超越英國、德國、泰國西班牙、日本、俄羅斯和法國。

人民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伊布拉欣於當天在其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反駁阿布都拉上述說法具有誤導性,事實上馬來西亞在「2007年世界競爭力報告」中不進反退,從2006年第22名倒退一位至去年的第23名:「阿布都拉所公布的數據,只是局限於人口逾2千萬的國家組合內的排名,並非全世界的排名。」「阿布都拉以這種誤導性的做法,試圖無力的隱瞞馬來西亞經濟在其執政下,只取得緩慢的進步。很多人都沒有想到會受到阿布都拉的誤導。」[29]

「退休禮物」

2022年3月7日,前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在國會參與元首施政御詞辯論時透露,阿布都拉退休後曾獲得時任政府贈予總值7000萬令吉的禮物[30][31]

著作及紀錄片

著作

  • 《覺醒:馬來西亞的阿布都拉年代》(Awakening:The Abdullah Badawi Years in Malaysia)
  • 《阿布都拉巴達威傳記》[32]

紀錄片

  • 《政治家傳奇:敦阿布都拉阿末巴達威》(Legasi Negarawan:Tun Abdullah Ahmad Badawi)[33]

榮譽與獎項

馬來西亞勳章

國外勳章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