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民陣線
馬來西亞政黨聯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民陣線(馬來語:Barisan Nasional;英語:National Front),簡稱國陣(BN),是1973年成立的馬來西亞政黨聯盟,目前在州層次里掌控13州中的4個州議會及州政府(柔佛、麻六甲、彭亨、霹靂)。其中與希望聯盟組成團結政府共同執政彭亨,霹靂,麻六甲,森美蘭,雪蘭莪以及檳城州政府及州議會。現任主席是阿末扎希[3]。
國陣是其前身「聯盟」的「擴大版」,前後共有14個政黨參與此政黨聯盟。[4]國陣成立後主宰了馬來西亞政治至少有50多年,但自2008年開始面對反對派這個更大的挑戰,特別是人民聯盟及其後續者希望聯盟。
國陣前身「聯盟」自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獨立就開始執政,現今的「國民陣線」在1973年成立,並執政至2018年,一般認為是民主世界持續執政最久的政黨聯盟,其中在任最久的國陣主席是於1981年至2003年任相的馬哈地·穆罕默德。2015年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醜聞(1MDB)爆發後,國陣於2018年5月9日大選落敗,被希望聯盟終結61年的執政地位,成為馬來西亞第二大的政黨聯盟。2020年2月23日發生了喜來登政變,隨後時任首相馬哈地於2月24日辭職,希盟政府正式倒台。2020年3月1日,由慕尤丁·雅欣帶領的國民聯盟正式上台,並與國陣和其他政黨組成聯合政府。2021年8月21日,由於國民聯盟支持率過低導致政權垮台,國陣得以重新主導執政,由依斯邁沙比利任相。2022年大選後,國陣僅勝選30個國會席位,是國陣成立以來最差的選舉成績。後來與希望聯盟討論合作,加入安華領導的執政聯盟,與希盟、沙盟和砂盟合作組成大馬第一個團結政府。同時,因提出的條件被接受,希盟與國陣也在霹靂與彭亨組成新的州政府。
Remove ads
歷史
國陣是早期「聯盟」組織的擴大,聯盟成立於1955年,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馬來亞華人公會(馬華)及馬來亞印度國民大會(國大)三大政黨組成。國陣的成立與政治局勢有關,是1969年大選及五一三事件後成立的。「聯盟」在此大選中損失許多議席,被新成立的反對黨民政黨及民主行動黨,及已存在的泛馬回教黨斬獲。雖然「聯盟」贏得了大多數席位,但獲得的總選票不到一半,導致不同族群之間的緊張局勢最終引發種族騷亂和宣布緊急狀態。[5]
這場族群衡突暴露了非馬來人的焦慮和馬來人的恐懼;非馬來人的焦慮源於馬來人的特殊地位所造成的不平等,而馬來人則懾於非馬來人的力量已經可以經由合法的民主程序,威脅到他們的政治特殊地位。馬華公會與國大黨的失敗,對馬來人而言,顯示聯盟已無力確保他們的政治主宰,因此必須另謀出路。在漫長的緊狀態期間,巫統新得勢的激進派人物中甚至有倡議一黨專政、廢除國會民主者。簡言,追求新秩序、欲變法圖強的渴望十分強烈。[6]
巫統想維持「馬來人專政」,但若恢復國會民主運作,依1969年大選成績(聯盟在140席中僅取得77席),難以掌握絕對的主導權,於是「國陣」政治大結盟概念關始逐漸醞釀。[6]
聯盟通過在某些州議會中與其他政黨合作,計劃構築出「大結盟」。「大結盟」的嘗試始於砂拉越,1970年五一三事件中斷的國、州議會選舉重新舉行,選舉結果於州議會中又出現僵局。砂拉越聯盟(土著黨、砂保守黨與砂華)共獲得23席,兩個反對黨砂拉越國民黨及砂拉越人聯黨則各得12席。砂人聯黨最終被說服與砂拉越聯盟結盟而化解了上述僵局。[6]
第二個結盟成功的案例發生在檳城。民政黨在檳州擁有廿四席州議席中的16席,原是該州的第一大黨,但首席部長林蒼祐為便取得中央在經濟上和其他方面的資源,逐漸向中央靠攏。但是他的這次舉動,更造成民政黨的分裂,兩名民政黨發起人陳志勤與黨主席賽胡先阿拉達斯因而退黨,陳志勤另組社會正義黨,林蒼佑一派在州議會中也只剩下12席。民政黨在1972年2月中旬與聯盟結盟,人民進步黨和回教黨之後也與聯盟結盟。[6]
1973年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薩將聯盟改組為國民陣線,以吸納與聯盟的外圍合作政黨,成員黨包括東馬的地方政黨(沙巴聯盟黨,砂人聯黨和土著保守聯合黨)共計11個政黨。[4][6][7]1974年國陣正式註冊以參與1974年大選,並取得相當大的勝利。此後國陣在大選均以絕對優勢獲勝,直至2008年大選失去三分之二多數席位[6][8]。在此期間回教黨因丹州危機而被逐出國陣。
Remove ads
1981年馬哈地·穆罕默德就任首相後,帶領著國陣在1982年、1986年、1990年、1995年和1999年的大選中獲勝,因而繼續主導馬來西亞政壇。1988年2月4日,因巫統被社團註冊局吊銷執照,國陣成員黨馬華公會總會長林良實短暫代替馬哈地成為國陣代主席,直到同年2月16日。
2003年,國陣已經擴充至由十幾個成員黨組成的聯盟。在2004年大選中表現特別好,在219個國會席位中贏得198席。[6]
在2008年大選中,國陣被鬆散的反對黨聯盟人民聯盟奪去了三分之一的國會議席,是1969年以來首次在國會失去三分之二絕對優勢。五個州政權(吉蘭丹、吉打、檳城、霹靂和雪蘭莪)落入民聯手裡。2008年開始,國陣里的半島非巫裔成員黨比重大為減少[8][9][10]。
這挫敗在2013年大選持續著。面對來勢洶洶的民聯,國陣雖然得以保住布城政權,也從對手手中贏得了吉打的執政權,但無法奪回三分之二多數優勢,而且比起2008年大選的140席,還要少了7席,而且只取得47%的總選票[8]。
在2018年的馬來西亞第14屆大選中,因時任首相納吉·阿都·拉薩對批評者以煽動罪名提控,以肛交案審訊監禁反對黨領袖安華·伊布拉欣,實行消費稅,涉入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醜聞(1MDB)等風波,導致國陣在222席國會僅贏得79席而失去聯邦執政權,而前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領導的希望聯盟與其盟友在該大選中取得國會222席中的122席,使得馬來西亞的聯邦政權首次實現政黨輪替。在選後,人民進步黨、沙巴成員黨先後宣佈退出國陣。而砂拉越成員黨也在大選結束後宣布退出國陣,而獨立成立砂拉越政黨聯盟[11][12][13][14][15][16]。其他政黨如馬華公會都有聲音要求退出國陣。阿末扎希接任納吉辭任的國陣領導人地位。
2018年6月23日,民政黨宣布退出國陣[17],國陣成員黨結構重新回到聯盟時期的狀態。
2020年2月,因發生政治危機,國陣與土著團結黨及伊斯蘭黨等政黨組成的國民聯盟共同執掌聯邦政權。
2021年8月,國民聯盟政權垮台,國陣重新上台執政。
在2022年的馬來西亞第15屆大選中,國陣大敗,在競選的191個國會議席中僅贏得30席,國陣更在玻璃市、吉打、吉蘭丹、登嘉樓、檳城、麻六甲和雪蘭莪潰不成軍。州政權方面,國陣丟失了玻璃市的州政權,在當地並未贏得任何州議席,國陣在霹靂和彭亨贏得的州議席也比上一屆大選來的少,分別獲得9席和16席。
Remove ads
在第15屆大選中慘敗的國民陣線被迫與希望聯盟為主的政黨聯盟組成「馬來西亞聯邦團結政府」與「州團結政府」,以應付在國民聯盟的攻勢。不過與希望聯盟組成團結政府被部分群眾認為會使國民陣線失去更多馬來人的支持,以表示不滿其和民主行動黨的合作使不滿的票流去國民聯盟。
組織
歷史上馬華公會和國大黨在國陣里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現今這兩黨的國會及州立法議會的代表權大大減少了。然而,每個成員黨部分則代表單一種族,如巫統代表馬來人,馬華公會代表華人,國大黨代表印度人,惟實際上一直由巫統主導。2013年起,國陣的國會席位絕大多數由兩個最大的土著政黨-巫統和土保黨持有。
「聯盟」和國陣註冊為政黨,雖然有直屬黨籍,[18]但大部分是由成員黨的黨員間接擁有黨籍。國陣定義自身為「認同國陣的政黨聯盟」。在選舉期間,所有候選人都用國陣的旗幟下競選,還有競選宣言,而每個成員黨也發表自己的競選宣言,提名日之前會有聯盟內的協商。
成員黨
Remove ads
- 人民進步黨(PPP,1973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2018年大選後就是否留在國陣出現黨內爭議,至2019年1月14日,該黨被社團註冊局註銷註冊。2023年,該黨獲准重新註冊。)
- 沙巴民族統一機構(USNO,1973年-1975年;1976年-1984年;1986年-1993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至1994年,該黨被社團註冊局註銷註冊。)
- 沙巴華人公會(SCA,1973年-1976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至1976年,該黨解散。)
- 土著保守聯合黨(PBB,1973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馬來西亞民政運動黨(GERAKAN,1974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泛馬來西亞回教黨(PAS,1974年-197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砂拉越人民聯合黨(SUPP,1974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砂拉越國民黨(SNAP,1976年-2004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沙巴人民聯合陣線(BERJAYA,1976年-1986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泛馬來西亞伊斯蘭陣線(BERJASA,1978年-1983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馬來西亞穆斯林人民黨(HAMIM,1983年-1989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砂拉越達雅黨(PDBS,1983年-2004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至2004年10月21日,該黨解散。)
- 沙巴團結黨(PBS,1985年-1990年;2002-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人民正義黨(AKAR,1991年-2001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至1995年更名為人民團結正義黨,至2001年5月20日,該黨解散。)
- 自由民主黨(LDP,1991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沙巴進步黨(SAPP,1994年-200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沙巴民主黨(PDS,1994年-1999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至1999年更名為卡達山杜順姆魯族統一機構)
- 卡達山杜順姆魯族統一機構(UPKO,1999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民主進步黨(PDP,2002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 砂拉越人民黨(PRS,2004年-2018年為國民陣線成員黨)
領導結構
以下為國民陣線截止2024年9月5日的領導架構。
Remove ads
當選代表
國民陣線目前在馬來西亞上議院占有12席。
國民陣線目前在馬來西亞下議院占有30席。
國民陣線目前在全國9個州議會擁有120名州議員。
州政府
歷屆大選成績
歷屆州選舉成績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