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爾及利亞經濟
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爾及利亞經濟中最重要的出口品是石油和天然氣。大多數這些原料的儲存位於撒哈拉沙漠東部。1980年代裡阿爾及利亞政府減少出口來降低耗盡的速度。1990年代裡出口有有所提高。其它出口品包括羊、牛和馬、動物產品如羊毛和皮、葡萄酒、穀物(裸麥、大麥和燕麥)、蔬菜、水果(主要為無花果和石榴)、種子、蘆葦、植物油和其它植物提取品(主要橄欖油)、鐵礦、鋅、自然磷、木材、軟木和菸草。不過對羊毛的進口高於出口。糖、咖啡、機械、各種金屬製品、紡織品和陶瓷主要依靠進口,主要來自法國。英國主要向阿爾及利亞出口煤、棉花製品和機器。
Remove ads
歷史發展
阿爾及利亞的經濟主要是在法國統治時期發展的:1830年法國占據阿爾及利亞時當地的進出口總量不達17.5萬英鎊。1850年這個數據已經達到了500萬英鎊,1868年1200萬英鎊,1880年1700萬英鎊,1890年2000萬英鎊。從這個時候開始起增長速度降低,每年之間的差距不同。1905年國外貿易總值為2450萬英鎊,其中約六分之五是與法國或者通過法國的貿易。從1851年開始阿爾及利亞向法國出口時一些貨物免稅,從1867年開始所有出口免稅。從1835年開始除糖外所有從法國的進口免稅。1892年法國提高其最低稅率,這個措施也施行於阿爾及利亞,從此後阿爾及利亞的對外貿易大量減少。
在20世紀60年代裡阿爾及利亞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提高了40%,在70年代裡達到538%的最高點[3]。但是這個增長速度不持久。在動盪的80年代裡降低到9.7%。由於此後的政府未能及時進行改革,在90年代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降低了28%。
下表列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的阿爾及利亞國內總產值,單位為百萬阿爾及利亞第納爾[4]
2007年5月24日美元對阿爾及利亞第納爾的匯兌率為1:70.01。2007年的人均日收入為每天18至22美元。

阿爾及利亞的外債很高。1994年4月阿爾及利亞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協議停止還債一年,次年又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至1998年4月30日為止的中期貸款便利。2006年3月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丁訪問阿爾及利亞時免除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47.4兆美元債務,據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稱條件是阿爾及利亞總統阿布杜拉齊茲·布特弗利卡同意從俄羅斯購買75兆美元的戰鬥機、防空設施和其它武器[5][6]。從1995年以來通過經濟改革、1995年和1996年巴黎俱樂部債務重新安排以及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提高使得阿爾及利亞的經濟發展有所恢復,通貨膨脹率降低到約1%,赤字減少。從1999年開始阿爾及利亞的經濟每年增長4%,國家外債從1999年的280兆美元降低到目前50兆美元。1999年至2000年的油價上漲、政府嚴謹的支出政策、對外貿易順差的提高以及外匯儲備的增加幫助國家克服其經濟問題。政府試圖通過吸引國內外對能源工業外的投資來使得國家經濟多樣化。

布特弗利卡宣布對經濟進行大規模改革,要大規模改變經濟結構。但是至今為止阿爾及利亞的經濟依然主要依靠出售石油和天然氣。政府的經濟多樣化計劃實行緩慢。失業率依然非常高,生活水平相當低。政府的其它經濟政策重點在於銀行改革、改善投資條件和降低官僚主義。
阿爾及利亞國家宣布出售國有企業:國有水泥廠和煉鋼廠已經完畢,其它工業也將私有化。2001年阿爾及利亞與歐洲聯盟簽署合作協約並開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
Remove ads


從羅馬時期開始阿爾及利亞就以其土壤的富饒著稱。約14%的人口從事農業。在法治時期通過建造自流井大量提高了農業生產,當地的土壤僅需要水。裸麥、大麥和燕麥是主要糧食作物。許多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檸檬被出口。
美國南北戰爭時阿爾及利亞有許多棉花種植,此後這個工業不斷減少。20世紀初棉花的種植又有所提高。南方的綠洲里也有少量棉花種植。橄欖和菸草的種植也很成功。
阿爾及利亞也出口無花果、棗椰、軟木等。阿爾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燕麥市場。
阿爾及利亞的土壤適合種葡萄。
早期的殖民者就已經開始在阿爾及利亞種植葡萄了。但是直到法國的葡萄園遭到葡萄根瘤蚜的蟲災後阿爾及利亞的葡萄酒出口才開始獲得重要性。1883年雖然當地採取了防禦措施,但是葡萄根瘤蚜也傳播到阿爾及利亞,但是與此同時阿爾及利亞的葡萄酒的質量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了。1850年不到八平方公里的地面上種植葡萄,但是到1878年就已經增加到170平方公里了,共釀成2.8萬立方米葡萄酒。儘管此後氣候不良和蟲災危害但是種植面積不斷提高。1895年1200平方公里是葡萄園,釀成33.3立方米葡萄酒。1905年種植面積達到1600平方公里,釀成59.4立方米葡萄酒。大多數地方的種植達到了盈利的水平。實際上阿爾及利亞葡萄酒唯一的國外市場是法國,1905年法國進口了41.6立方米葡萄酒。
在阿爾及利亞漁業是一個比較小,但是非常繁榮的經濟產業。主要的捕撈對象有沙丁魚、鰹魚、胡瓜魚和藍背黍鯡。新鮮魚會出口到法國,乾魚和罐頭魚則出口到西班牙和義大利。從安納巴到突尼斯之間的海濱還有珊瑚礁捕魚。
阿爾及利亞礦藏豐富,其中包括鐵、鉛、鋅、銅、菱鋅礦、銻和汞礦。其中鐵礦和鋅礦的產量最高。阿爾及利亞也有褐煤。1891年在泰貝薩附近發現了巨大的磷礦脈,1905年開採了31.35萬噸。在塞提夫、蓋爾馬和艾因貝達附近也發現有磷礦。阿爾及利亞有300多個採石場,其中出產石華、非常美麗的白大理石和紅大理石。早在羅馬時期阿爾及利亞出產的石華就被使用,許多古代的採石場被發現。除此之外阿爾及利亞還產鹽。
阿爾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國家,它其中一個主要的觀光點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阿爾及利亞自1976年開始是世界旅遊組織的成員。據該組織於2014年發表的報告顯示,阿爾及利亞於2013年是非洲第四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外來遊客人數達2.7百萬人[7],在全世界排名第111。旅遊收入佔出口貿易的3.9%,或國內生產總值的8.1%。阿爾及利亞於旅遊業上的主要競爭對手為其他的地中海國家,它們很多已經有發展多年而且的頗為完善的配套[8]。在這方面,阿爾及利亞則相對落後。對此,當地政府政府正啟動一項戰略計劃,希望在2025年或之前推動該行業的發展[9]。
美國報紙《今日美國》於2018年,根據旅遊家薩爾·拉瓦洛的經歷,將君士坦丁列為全世界十一個必到城市之一[10]。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