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拉科斯戰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拉科斯戰役(英語:Battle of Alarcos,西班牙語:Batalla de Alarcos),或翻譯為阿拉爾科斯戰役,是在收復失地運動中發生於1195年7月18日在穆瓦希德王朝蘇丹阿布·優素福·雅庫布·曼蘇爾(Abu Yusuf Ya'qub al-Mansur)與卡斯蒂利亞王國阿方索八世之間的一場戰役。此役以卡斯蒂利亞軍隊慘敗告終,殘部潰退至托萊多;穆瓦希德人則乘勝收復特魯希略(Trujillo)、蒙塔切斯(Montánchez)及塔拉韋拉(Talavera)等戰略要地[1]。這場失利迫使基督教勢力暫停南擴近二十年,直至1212年托洛薩會戰方扭轉頹勢。
Remove ads
背景
1189年,穆瓦希德王朝哈里發雅庫布·曼蘇爾(Yaqub al-Mansur)從馬拉喀什回師伊比利亞,擊退了在基督教聯軍支持下占領錫爾維什(Silves)的葡萄牙人,成功收復該城後返回北非首府。隨後,穆瓦希德與卡斯蒂利亞、萊昂等基督教王國達成停戰協議。
然而,停戰協議一到期,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八世便抓住戰略窗口——他獲悉雅庫布在馬拉喀什病危,其弟安達盧斯總督阿布·葉海亞(Abu Yahya)正渡地中海欲自立為王——遂於1194年突襲塞維亞地區[2]。托萊多大主教馬丁·洛佩斯·德·皮蘇埃爾加(Martín López de Pisuerga)率大軍南下,隨行的卡拉特拉瓦騎士團對當地展開劫掠。雅庫布迅速平定其弟的叛亂後,被迫親自率軍北上,以遏制基督教勢力對帝國北境的威脅[2]。
1195年6月1日,雅庫布在塔里法登陸。穆瓦希德主力軍穿越塞維亞平原,於6月30日抵達科爾多瓦,沿途收編地方駐軍,並得到佩德羅·費爾南德斯·德·卡斯楚(Pedro Fernández de Castro)率領的基督教叛變騎兵支援——此人因與阿方索八世有私仇而倒戈。7月4日,雅庫布自科爾多瓦進軍,穿越險峻的穆拉達爾山口(Despeñaperros),進入薩爾瓦鐵拉平原。卡拉特拉瓦騎士團的一支偵察隊聯合附近城堡騎士試圖探查敵軍動向,卻遭穆斯林斥候合圍幾近覆滅,但仍將關鍵情報傳回卡斯蒂利亞陣營。
阿方索八世在托萊多集結兵力後,南下至瓜迪亞納河畔的阿拉爾科斯(阿拉伯語稱al-Arak),此處既是王國南陲要塞,亦有一座正在修築的堡壘。他意圖封鎖塔古斯河谷的富庶通道,卻未等待萊昂國王阿方索九世與納瓦拉國王桑喬七世的援軍。7月16日,穆瓦希德大軍逼近,雅庫布選擇暫避鋒芒,令部隊休整兩日。至7月18日清晨,穆瓦希德軍隊於阿拉爾科斯附近的小山丘拉卡貝薩(La Cabeza)完成布陣,此地距基督教防線僅兩箭之遙,決戰一觸即發。
Remove ads
過程
穆瓦希德蘇丹雅庫布·曼蘇爾以精密戰術排布其大軍:先鋒部隊由宰相阿布·葉海亞·伊本·阿比·哈夫斯統帥,前鋒第一線為阿布·賈利勒·馬希尤·伊本·阿比·巴克爾率領的巴尼馬林志願軍,輔以大批弓箭手與澤納塔部落戰士;後方山丘上,宰相親掌蘇丹戰旗,身旁簇擁著來自辛塔塔部落的禁衛軍;左翼由亞爾蒙·伊本·里亞赫統領的阿拉伯軍團駐守,右翼則由深得民心的卡伊德·伊本·薩納迪德指揮安達盧斯部隊。雅庫布本人坐鎮後衛,麾下集結穆瓦希德最精銳力量——雅比爾·伊本·優素福、阿卜杜勒·卡維、泰利雲、穆罕默德·伊本·蒙卡法德與阿布·賈齊爾·亞吉魯夫·奧拉比率領的黑人禁衛軍(由非洲黑人組成)。這支龐大軍隊的戰鬥力遠超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八世的預估。
阿方索將八千重裝騎兵編為密集方陣,交由比斯開領主迭戈·洛佩斯·德·哈羅指揮,自己親率步兵與軍事修會殿後。然而,基督教騎兵的衝鋒陷入混亂:騎士們雖擊潰澤納塔與巴尼馬林部族,卻被蘇丹戰旗引誘向山丘仰攻。宰相阿布·葉海亞戰死[3],辛塔塔禁衛軍幾乎全員覆沒。多數騎士轉向左翼,經血戰擊潰伊本·薩納迪德的安達盧斯軍團。三小時鏖戰過後,酷暑、疲憊與箭雨令重甲騎士瀕臨崩潰。此時,亞爾蒙的阿拉伯右翼已包抄卡斯蒂利亞側翼與後方,雅庫布親率最精銳的穆瓦希德主力衝鋒——蘇丹身先士卒的身影清晰可見,基督教騎士終遭合圍。
阿方索率殘部沖入混戰,卻陷入四面箭雨夾擊。他一度持劍近身搏殺,最終被衛隊強行拖離戰場,倉皇逃向托萊多。卡斯蒂利亞步兵全滅,隨行的軍事修會幾乎覆沒;比斯開領主試圖突圍,僅率少數殘兵退守尚未完工的阿拉爾科斯堡壘。城堡被圍,三千軍民困守其中,半數婦孺。雅庫布派與阿方索有私仇的佩德羅·費爾南德斯·德·卡斯楚勸降——洛佩斯·德·哈羅與倖存者獲准撤離,但需留下十二名騎士為人質以換取巨額贖金。
此役令卡斯蒂利亞野戰軍徹底崩潰。陣亡者包括阿維拉、塞哥維亞與錫古恩薩三位主教[4];羅達伯爵奧多尼奧·加西亞及其兄弟;古茲曼伯爵佩德羅·魯伊斯與羅德里戈·桑切斯;聖地牙哥騎士團團長桑喬·費爾南德斯·德·萊穆斯與葡萄牙聖本篤騎士團團長貢薩洛·維埃加斯。穆斯林方面,宰相阿布·葉海亞與巴尼馬林志願軍指揮官阿比·巴克爾(次年傷重身亡)殞命沙場。這場戰役以血腥的圍殲告終,不僅摧毀了基督教王國的軍事主力,更將伊比利亞南部的權力天平短暫推向伊斯蘭世界,但其勝利的餘暉終將在十六年後托洛薩的烈日下黯然消散。
Remove ads
影響
此役的慘敗動搖了卡斯蒂利亞王國多年的穩定。周邊城堡紛紛投降或遭棄守:馬拉貢(Malagón)、貝納文特(Benavente)、卡拉特拉瓦(Calatrava)[5]、卡拉庫埃爾(Caracuel)及瓜達爾費爾薩塔(Torre de Guadalferza)相繼陷落,通往托萊多的道路門戶大開。然而,阿布·優素福·雅庫布·曼蘇爾並未乘勝追擊,而是撤回塞維亞以休整軍隊。在此,他正式採用「蒙安拉庇佑的勝利者」(al-Mansur Billah)稱號,彰顯其神聖勝利。
此後兩年間,穆瓦希德軍隊對埃斯特雷馬杜拉、塔古斯河谷、拉曼查及托萊多周邊展開大規模劫掠,先後攻襲蒙塔切斯、特魯希略、普拉森西亞(Plasencia)、塔拉韋拉、埃斯卡洛納(Escalona)與馬克達(Maqueda)。部分遠征由叛將佩德羅·費爾南德斯·德·卡斯楚率領。儘管這些行動未帶來實質性領土擴張,但穆瓦希德通過外交手段與萊昂國王阿方索九世結盟(後者因阿方索八世未等其援軍參戰而震怒),並確保納瓦拉保持中立。然而,這些聯盟僅是權宜之計。
雅庫布對伊比利亞事務逐漸失去興趣。他健康狀況惡化,且認為對安達盧斯的控制已穩固,遂於1198年返回北非,次年2月病逝。穆瓦希德的勝利光環僅維持十餘年。1212年,穆罕默德·納西爾(Muhammad al-Nasir)試圖延續其父的征服,發動新一輪伊比利亞攻勢,卻在托洛薩戰役中慘敗。此役成為再征服運動的轉折點,直接導致摩爾人在伊比利亞統治的終結。穆瓦希德帝國自身也在數十年后土崩瓦解。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