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淑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淑樺
Remove ads

陳淑樺(1958年5月14日),台灣女歌手。中國文化大學畢業(主修舞蹈;副修音樂)。童年即進入歌壇,經過多年磨練後,在1982年的台灣後民歌時期,以《夕陽伴我歸》獲得突破。1985年獲金鐘獎最佳女歌手獎,1991年和1996年兩度獲金曲獎最佳華語女歌手獎。1989年,以《跟你說 聽你說》專輯締造台灣史上第一張唱片銷量破百萬的紀錄。陳淑樺一共發行過三十餘張個人專輯,作品總數約420首,包括國語、英語、台語、粵語和日語歌曲[1]。在1998年發行最後一張專輯後退出歌壇[2],進入慈濟工作[3][4]

快速預覽 陳淑樺, 女歌手 ...
Remove ads

演藝歷程

童年和少年期(1966-1976)

陳淑樺自幼喜愛音樂,常拿掃帚作麥克風,跟著音樂唱和跳[5][6]。小學一年級時加入「牧星合唱團」開始學習音樂[5]。1966年,年僅八歲的陳淑樺參加當時台灣最大型的歌唱比賽——中廣的「台灣歌謠比賽」,以〈個個滿足〉奪得社會組冠軍。

1967年,九歲的陳淑樺與江蕾共同錄製台語流行音樂專輯《歌唱成名》,其中〈水車姑娘〉為陳淑樺初試啼聲的歌曲。從此,陳淑樺以童星身分踏入歌壇。三年後,七星唱片發行陳淑樺的國語歌曲,收集在《忘也忘不了》和《乾杯吧!恰恰》等專輯裡。

1971年,陳淑樺就讀金華女中,在中視金曲獎》、《蓬萊仙島》演出[5]。1972年,歌林唱片發行她參賽的單曲〈交叉線〉。1973年,15歲的陳淑樺在海山唱片發行了個人首張專輯《愛的太陽》。

國中畢業後,陳淑樺考上中國文化學院舞蹈科。大二上學期避開家人耳目,考了歌星證。她頂著家人的反對,在台灣飯店以英語歌駐唱了兩年[5],為她後來的英語演唱打基礎。

陳淑樺成年前共錄制約30首歌,內容偏成人化。這是她練聲的階段。

Remove ads

成年早期 (1976-1978)

1976至1977年,陳淑樺成年早期,由大三洋唱片發行了三張國語專輯:《再會吧!心上人》(1976),《寒雨曲》(1977),和《悄悄地說再會》(1977)。她成年後的歌聲比少年時優美,早期歌聲有鄧麗君的甜美[7]

1978年,寶麗多發行了陳淑樺的專輯《飄雲。落花。愛》。同年,陳淑樺和幾位大學同學合作,錄制了一張罕為人知的英文專輯《陳淑樺西洋歌曲》,由森聲唱片發行,是那個年代流行英文歌的翻唱[8]。雖然她多面向發展,但當時台灣歌壇盛行校園民歌,以西洋歌為根基的陳淑樺並未受到真正矚目。

1977年,陳淑樺成為華視基本歌星,並主持綜藝節目千里單騎》兩年,走遍了台灣各地風景區[5]。1979年赴日觀摩後,陳淑樺回華視主持《青青草原》和《星河頌》[5]

陳淑樺成年早期共錄制了約70首歌。由於唱片公司的問題,這些作品大多沒有得到官方保留[9]。雖然她與鄧麗君同年錄制第一首歌,少年時甚至唱了一些相同的歌,但她成年前注重學業,隻是業余歌手。成年早期又時逢台灣歌壇創作低潮,沒有突穎而出[8]。十多年的磨練給陳淑樺培養出很深的歌唱實力,堅韌的性格和對事業的珍惜,是她後來被稱為「屢敗屢戰」歌手的起源[7]

海山時期(1979-1982)

1979至1982年,陳淑樺進入職業發展重要的時期,和海山唱片共發行七張專輯和幾首單曲,約90首歌[9]。和她以前練聲期不同,這些歌大都是原創曲目,給她帶來成名的可能性。這是她職業生涯的真正開端[5]

1979年第一張是情歌專輯,不過因發行時機逢中美斷交,故以專輯唯一反美歌曲《自由女神哭泣了》作為專輯名稱。那年的《寧靜海》收集了同名電影的原聲插曲,開始了陳淑樺作為主題曲演唱者的生涯。

1980年,陳淑樺的專輯《歸程》和《美麗與哀愁》,還有1981年的專輯《又見春天》也是電影主題歌和插曲專輯,有不少旋律優美的歌,使陳淑樺碧玉般的歌聲得到展示。這些作品包括多首由葉佳修翁清溪,張弼,和劉家昌等人譜的歌。〈娃娃的故事〉,〈美麗與哀愁〉,〈含羞草〉等歌曲給陳淑樺豎立了優柔清純的早期音樂形象[10]。但此時台灣歌壇青黃不接,《又見春天》後有一年陳淑樺沒有錄制新歌。她做了離壇和留美的准備[5][11]

陳淑樺的星途在1982年發生了轉折,達到她歌唱生涯的第一個高峰。在那年農曆前,她發表了以主打歌《夕陽伴我歸》同名的個人專輯,並採用快歌慢歌皆有的唱片製作模式,該專輯成為當年台灣賣座最佳專輯。專輯中的《紅樓夢》是唯一一首陳淑樺後來兩次重新錄制的歌曲(1990年和1995年)。

1982年,陳淑樺發行在海山唱片的最後一張專輯《她的名字是愛》,其中〈七裡香〉,〈秋夜的低語〉和〈紅磚路〉等歌曲延續了《夕陽伴我歸》裡陳淑樺體現出的中音段的魅力。海山後來將她的作品數字化,發行了好幾張陳淑樺海山大碟,為她職業早期作品的保留做出重要貢獻。

1982年十月底,陳淑樺去日本參加第十三屆世界流行歌謠賽,演唱了翁清溪作曲的英文和日語歌曲《今夜承諾我》,入圍世界前十六,進入決賽[12]。她出色的演唱得到國際唱片公司的注視,百代認為她可以取代剛離開公司的黃鶯鶯[13]。陳淑樺後來採訪中說日本歌謠賽是她職業的重要轉折點,既決定了她海山約滿後下一步的行程,又使她開闊了視野,將目標定為國際一流水準[5][7]

Remove ads

百代前期(1983-1986)

1983年,陳淑樺與新加坡百代唱片(EMI)簽約[10],出版了數張高品質的中英文黑膠唱片。截止1986年,百代在台灣的代理是四海唱片。

除了唱片製作,百代注重對陳淑樺的宣傳,每張專輯都有全新的造型和大量的報刊宣傳[11]。百代期是陳淑樺歌唱生涯裡最高產、大膽和多元化的時期,也讓她實現職業中很重要的裡程碑:獲取金鐘獎最佳女歌手獎[7][13]。英文演唱,以及百代唱片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市場,讓陳淑樺在新馬地區產生持久的國際影響[8][14][15][16]

譚健常[10],百代希望陳淑樺在中文和英文歌雙方發展,中文歌由四海的譚健常製作,英文歌由新加坡的 Reggie Verghese 製作。這時期陳淑樺嘗試了各種音樂路線。她深厚的英文歌演唱史,以及譚健常歌路的西洋化,促進了陳淑樺在百代期間中西結合的音樂路線。她的中英文歌曲一共發行了約100首歌,其中包括〈秋意上心頭〉,〈海洋之歌〉,〈浪跡天涯〉等多首經典歌曲。陳淑樺的成功極大程度歸功於她的敬業精神[7][10][17]。譚健常回憶說,有時哪怕所有的人對陳淑樺的錄音都滿意,她自己卻要求重新錄制[7]

在百代時陳淑樺發行了由 Reggie Verghese 製作的三張英文專輯:1983年《The Right To Sing》,1987年《Miracle of Love》和1988年《Hold Me Now》。陳淑樺不僅以她字典般的標准中文發音聞名[1],她的英文發音也很準確[11][18]。雖然她的英文專輯是翻唱,但適合她的歌聲和演唱方式。由於原唱大都是男歌手,陳淑樺的翻唱為這些歌灌注了她的獨特詮譯[11]。和她中文歌含蓄的愛意不同,英文歌更公開地表達愛情,塑造了大膽、叛逆的音樂形象[9]

陳淑樺的第一張百代華語唱片《星光滿天》,又名《口琴的故事》,在1983年綜藝100排第7。專輯銷量很快上五萬,實現了陳淑樺入歌壇以來的第一個願望[8]。同年,她發行了西式十足的專輯《海洋之歌》,包括中文原創和翻唱曲目和一些中文歌詞演唱的外語歌,比如〈閃舞〉。這張專輯鞏固了她在新馬地區的名聲。陳淑樺以《海洋之歌》參與1984年的金鐘獎選拔,但由於材料准備倉促而未進入後期競賽,促使陳淑樺之後進一步完善她的歌唱技巧[7]

1984年,陳淑樺推出專輯《無盡的愛》,成為下一年金鐘獎的入圍材料[7]。1984年底和1985年初,陳淑樺發行《浪跡天涯》,一舉突破百代最高銷售量[10]。該專輯1985年在馬來西亞的銷售量是流行樂天王邁克爾·傑克遜專輯《Thriller》銷量的兩倍[16]

1985年3月,陳淑樺獲得金鐘獎最佳女歌手獎項,擊敗蘇芮王芷蕾。她是第五位獲得該獎的女歌手,是她多年敬業的成果[7][13]。金鐘獎奠定了她天后的地位。隨後,她參與了《明天會更好》的群星錄制。

但據譚健常說,百代工作環境在1985年發生變化,導致譚健常離開百代,中斷與陳淑樺的合作[10]。1985年八月,陳淑樺發行她與譚健常合作的最後一張原創中文專輯《黑發變白發》,又名《情》,收集了多首帶有告別意義的歌曲,如〈黑發變白發〉,〈窗前雨〉,〈結局〉,〈際遇〉和〈訣〉[17]

1986年,百代結束了四海唱片在台灣的代理發行權。再加上譚健常的離職,給陳淑樺的音樂製作帶來困難[10]。1986年陳淑樺沒有出原創個人專輯,以其他方式填補了空白[11]。《賀歲》專輯出在年初,收集了10首傳統的農歷新年賀年歌曲(後來的重發版另加了兩首歌)[9]。同年,陳淑樺給新加坡電視連續劇《紅頭巾》唱主題曲和插曲,收集在《紅頭巾》所有曲目的卡帶裡[19]

1986年春節,陳淑樺接受了香格裡拉夜總會的邀請,和費玉清一起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金鐘歌王歌后」演唱會。陳淑樺的演出在演唱會的下半場,共約50分鐘。其中除了一些百代期經典歌,還演唱了幾首從未收入其它專輯的英文,台語和粵語歌,是她極少的全場現場錄音作品[9]

不幸的是,由於百代結構變故,陳淑樺在百代期的作品沒有得到後期支持。英文歌已不再銷售。雖然四海重發過百代期的幾張國語專輯,但在線歌曲缺少官方支持,帶來作品流失的可能。

Remove ads

百代後期和滾石早期(1987-1989)

1986年,百代在台灣的代理轉到滾石唱片,滾石音樂人鈕大可被選為陳淑樺的新音樂製作人。她於1987年初發行了《等待風起》(初名《光陰的故事》)。接下來,為了避免單一性,陳淑樺嘗試了和不同製作人的合作,包括滾石副總經理李宗盛,音樂人陳昇小蟲王治平陶喆,以及外籍音樂人。但由於陳淑樺與百代唱片的合約未滿,因此在1987-1989年期間,她的專輯在台灣發行時,會同時掛上滾石及EMI雙商標,而她在新馬地區的宣傳和活動仍由百代處理。[11]

在這三年間,陳淑樺推出了四張國語專輯:《等待風起》(1987),《女人心》(1988),《明天,還愛我嗎?》(1988)及《跟你說 聽你說》(1989)。她的歌曲成為華人流行歌曲主流,也使陳淑樺在華語流行歌壇中達到「天后中的天后」地位[1]

陳淑樺進入滾石時剛拿下金鐘獎,對歌唱事業依然盡心盡力,黃韻玲說她是滾石唱片公司的「精神指標」[20]。當時,音樂創作進入「藝人和作品」(A&R:Artist & Repertoire)聯合的製作方式[21],製作人試圖將陳淑樺演唱的歌與歌手聯系起來[1]。1988年《明天,還愛我嗎?》專輯試圖以陳淑樺的情感經歷為背景,但她迴避透露自己的經歷[1]。專輯由黃韻玲輔助編曲,陳昇小蟲等人作曲,是陳淑樺歌路多樣的聚焦[21]。在90年代初採訪中,陳淑樺提及《明天,還愛我嗎?》是她最喜愛的專輯之一[22]

1989年,陳淑樺發行專輯《跟你說 聽你說》,與李宗盛黃建昌李正帆合作,這是臺灣音樂史上第一張破百萬銷量的唱片[23]。主打歌〈夢醒時分〉是專輯成功的重要關鍵,陳淑樺在這首歌扮演了心理咨詢的角色,對失戀的聽眾表示同情,並提出走出心碎的勸導。〈夢醒時分〉在三十多年後仍廣受歡迎,截至2024年初,該曲在YouTube的點閱率近億[9],是陳淑樺最為經典的代表作。

和百代前期避開做秀不同,陳淑樺在百代後期多次現場表演,包括節日演唱,小品短劇,以及滾石跨年音樂會。現場表演給她更多演繹情感的方式,讓她在演唱中講述故事,安慰人心,和解答愛情中的問題[9]。陳淑樺早年的優雅依舊,但逐步建立更都市的音樂形象[1]。延續百代前期的慣例,陳淑樺的造型隨每張專輯而變,在《跟你說 聽你說》時期改成中性短發。其歌曲和音樂形象使陳淑樺成為「都會女子代言人」[1]

1990年,百代終止了滾石在台灣的出版和代理,陳淑樺與百代的合約也到期。滾石買下《跟你說 聽你說》的全權,專輯在海外重新發行,包括中國大陸。但滾石未能取得前三張與百代共同掛鉤的專輯,導致它們從此絕版。由於滾石全權的作品得到完美保留,但百代作品保留欠缺,帶來陳淑樺起身於〈夢醒時分〉的誤解,以及她職業敘述裡片面的轉型論[1][11]

Remove ads

滾石中期(1990-1992)

從1990年開始,陳淑樺所有作品歸屬滾石唱片。之後三年是她多次獲取音樂獎的時期,但各方面的壓力和健康問題也轉變了她的工作和生活[9][22][6]

1990年底,陳淑樺發行專輯《一生守候》,是她獲得1991年金曲獎最佳國語歌曲女演唱人獎」的作品,陳淑樺成爲臺灣有史以來唯一獲得金鐘和金曲獎的雙料歌手[1]。而由林青霞主演,三毛編劇的電影《滾滾紅塵》同名主題曲,由羅大佑譜曲,亦在第27屆金馬獎中獲取包括最佳電影音樂獎等多項獎項。另外,專輯裡歌曲〈情關〉是電視劇《末代兒女情》的主題曲,是陳淑樺為武俠影片演唱插曲的代表作之一[9]

1990年底至1991年,陳淑樺因誤食當時台灣流行但有害的減肥食品,造成身體不適(根據1992年與歸亞蕾的訪談錄音[22]及1992年紐約「今夜星光燦爛」對陳淑樺的採訪[6],誤食藥約在1991年,非廣泛誤傳的1997年),離開台灣,在調養身體時重新考慮職業生涯[6]。1991年底,陳淑樺康復後,回到台灣為新唱片《聰明糊塗心》作宣傳。該專輯裡包括她的熱門歌〈這樣愛你對不對〉和〈聰明糊塗心〉。據陳淑樺在1992年與歸亞蕾的訪談,專輯同名主打歌是鄭華娟製作來提醒她注重健康[22]

1992年,陳淑樺到北京,上海等地作滾石唱片的中國巡迴演出,收集在《大家樂》唱片裡。其中一次現場演唱的〈問〉成為這首歌的滾石官方音樂視頻。另外,她推出不少極為暢銷的電影插曲,如〈流光飛舞〉和〈笑紅塵〉,和受歡迎的男女對唱,如與成龍合作的〈明明白白我的心〉和與周華健合作的〈萍水相逢〉[9]。〈明明白白我的心〉在香港電台RTHK1992年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中獲取優秀國語歌曲獎。

Remove ads

滾石晚期(1992-1998)

在1991年誤食事件後,陳淑樺大約有三年時間離開台灣,在日本和美國學習並調整生活,也把生活體驗融入音樂之中[6][24]

1992年,陳淑樺發行《淑樺的台灣歌》,收集了12首經典台語歌,以她選擇的音調和節奏唱出,實現她對臺灣歌文化保存的願望[6]。這張專輯是既鄧麗君八十年代《福建名歌》後的重要台語專輯。

1994年,陳淑樺推出《愛的進行式》,除幾首新歌(如三毛經典〈夢田〉)外還收集了她的幾首熱門歌,包括〈夢醒時分〉和〈滾滾紅塵〉等。專輯的英譯名為The Dearest of Sarah,代表著她自己最親愛的精選歌。

1995年,陳淑樺發行她第一張R&B風格專輯《淑樺盛開 FOREVER》。而後1998年發行的《失樂園》仍帶有R&B元素,這兩張專輯是陳淑樺淡出歌壇前留下的歌曲新路線[1]。1995年中旬,陳淑樺為新專輯《淑樺盛開》在港台和新馬地區做了大量的宣傳,其中提及她在1991年和1995年兩次大病康復後的人生觀改變,包括對生命和情感的珍惜和對命運的接受[25][24]

1995年底,陳淑樺發行專輯《生生世世》,除了同名主打歌,還有新歌〈娃娃已長大〉,對應她1980年《歸程》裡的作品〈娃娃的故事〉,以及與張國榮對唱電影《風月》的主題曲〈當真就好〉。該專輯還收入9首陳淑樺重新錄制的歌曲,成就了她對這些歌的保存和重新演繹。大多歌曲的選擇帶有致謝、人生反思,和告別意義,如〈秋別〉、〈窗前雨〉、〈別後無恙〉和〈擁抱我〉等[9]

1996年,陳淑樺以《生生世世》擊敗王菲葉蒨文張清芳蔡琴獲得第7屆金曲獎最佳國語歌曲女演唱人獎,這是她第二次獲得此獎項[23]。此次她沒有親自出席領獎[26]。1997年她與張信哲出席頒發金曲獎,也是她後期極少出現在螢光幕前的一次[27]

1998年,陳淑樺在發行完專輯《失樂園》後全面退出演藝事業。此後如周華健、李宗盛等歌手辦演唱會,都有事先傳出陳淑樺出任神秘嘉賓的消息,不過傳言均未成真。

2003年新年,陳淑樺接受陶晶瑩電話專訪時,表示「我不是不在演藝界中。因為我有一些事情很復雜,我沒有辦法說得很清楚」。並說「如果很方便的一種狀況之下,我是可以跟媒體見面,因為我也很希望把最真實的一面告訴所有的聽眾」。對歌迷們的掛念她十分感謝,說「我感恩,我祝福」[28]

2007年黃韻玲在節目上說陳淑樺現在生活過得相當好,或許只是在等待重返演藝圈的時機[20]。但陳淑樺仍並沒有復出歌壇,也沒有再接受公開採訪。她沒有參加2010年滾石30慶祝[29],也沒有出現在2021年巨星重唱他們1986年的〈快樂天堂〉。

Remove ads

音樂成就和影響力

音樂成就

2003年,滾石唱片為吸引陳淑樺復出錄了紀錄片《給淑樺的一封信》[1],採訪她過去在滾石的同事,包括李宗盛陳升小蟲蘇慧倫周華健陶喆陳勇志等人。他們認為陳淑樺是台灣音樂史一個重要鏈接,她橫跨了1970年代的民謠到1990年代的華語流行歌曲,並且開發R&B新路線。他們說很少有歌手能像陳淑樺一樣在多樣歌曲類型和好幾個時代裡都得到成功,並說她的成就不太可能復制。他們指出陳淑樺的成功來源於多方面,包括完美的歌聲,精確的發音,對台灣文化深入的理解,對歌曲獨特的詮譯,和不受復雜社會而動的純淨[1]。周華健稱陳淑樺為「天后中的天后」。

其他著名音樂家也強調陳淑樺對歌曲情感獨特和精確的把握[1]黃霑給《青蛇》寫了主題曲〈流光飛舞〉後特意去找身在美國的陳淑樺,認為隻有她才能准確捕捉歌裡細膩的情感。黃霑說陳淑樺的演唱使這首歌成為他作品中最耐聽的歌之一,流傳度超過電影自身[30]

民謠大師葉佳修認為陳淑樺是台灣「最具文化氣息的女歌手」[31]。曾和陳淑樺角逐音樂獎項的蘇芮在1987年獲金鐘獎後採訪中說,「淑樺的歌聲美,歌路廣,造型很現代但還可以大膽的變,她有很多的路可以走。」[32] 羅大佑稱陳淑樺為第一流的歌手,認為她獨唱的〈滾滾紅塵〉超越與羅大佑的合唱[33]。〈滾滾紅塵〉細微而復雜的情感和深入的文化背景是陳淑樺的寫照[9]

Remove ads

文化和社會影響

陳淑樺作為國際唱片公司EMI(百代)歌手,八十年代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產生國際性的影響[8][16][19]。2007年,新加坡新傳媒電視為慶祝製作戲劇25周年舉辦了隆重盛會《戲劇情牽25》。在觀衆投票選出25年來最喜愛的五大電視劇主題歌中,陳淑樺1986年為電視劇《紅頭巾》唱的主題歌入選[19]。此外,陳淑樺百代期的作品,以及鄧麗君的歌曲,是馬來西亞音樂史上的過渡[16]

八十年代末,陳淑樺的作品對台灣社會,尤其是女性地位的上升,起了重要作用[1][21]。據馬世芳[21],陳淑樺八十年代末的影響契合於當時台灣社會的變化:很多女性從鄉下移到大城市,承擔白領工作。雖然她們和男性能力相當,但往往需要工作得更勤勞,並犧牲個人生活。獨立自主的陳淑樺是這群人的代表[1][18]。她的歌曲提倡女性獨立[1],她在採訪中表達對愛情中男女平等的追求[34],並逐漸樹立了成熟和都市的音樂形象,使她成為」都會女子代言人」[1]

陳淑樺音樂形象的多樣化,包括九十年代初的中性發式和歌曲內容,也影響了華語歌壇女藝人和歌曲的走向[1][35]蘇慧倫說陳淑樺開啟了台灣女歌手多元化的時期[1]。2024年文獻報道說,華語音樂延續了從陳淑樺以來的女子獨立,不依賴於愛情的思路。這是對陳淑樺音樂的長期社會影響的肯定[35]

在滾石紀錄片《給淑樺的一封信》裡,同事對陳淑樺在「都會女子」走向上的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認可[1]。李宗盛一方面承認陳淑樺本人的品質給了他寫歌的啟發,另一方面強調製作人對她形象變化的作用。周華健認為歌手和製作都重要,把陳淑樺和滾石的合作比喻成「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陳昇則強調陳淑樺在進入滾石前已經走過的漫長的路。紀錄片最終未能吸引陳淑樺返回歌壇[2][29]

Remove ads

長期影響

陳淑樺在歌迷心中保持長久的重要地位[35]。2018年,陳淑樺被新加坡中文廣播電台96.3好FM的聽眾選為《80/90年代十大巨星》[14]。2020年,陳淑樺演唱的〈問〉獲得《輝煌90》冠軍,〈夢醒時分〉獲得《熱門八十》亞軍。與成龍的對唱〈明明白白我的心〉獲得《男女對唱》亞軍[36]。她在新加坡電台過去十幾年來獲取各種獎項,詳情可見參考文件[14][15][19][36][37][38][39][40][41][42][43][44],是她在台灣,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有持久影響的顯示。

個人生活

陳淑樺出生於台北,家中排第四,有一個哥哥和四個姐妹[18][45]。父母受過日本教育,家規很傳統並嚴格[6]。父親是室內裝修設計師,母親是她的經紀人,會說流利的日語[5]。雖然她父母一開始不支持她踏入歌壇,但由於她職業的需求,在當時沒有職業經紀人時,她母親兼任她的經紀人和日常生活助理[10][1][5]

和眾多謠言相反,陳淑樺早在1985年金鐘獎後廣播中就提及母親鼓勵她婚嫁。[13][46] 陳淑樺一生獨立[11][32],追求個人關系中男女平等[34]。在職業生涯中保持與男同事職業距離[1][18][32]。2003年最後電話採訪中她表明未婚[28]

退出演藝界後,陳淑樺進入慈濟工作[3]。曾和她在娛樂界牽線的田定豐說她「對自己自律,但對別人很寬」,並說她雖然身居節儉,但卻是慈濟的長期慷慨捐款人[4]

音樂作品

EP

更多資訊 發行日期, 專輯名稱 ...

正規專輯

國語專輯

更多資訊 發行日期, 專輯名稱 ...

英語專輯

更多資訊 發行日期, 專輯名稱 ...

台語專輯

更多資訊 發行日期, 專輯名稱 ...

合輯

更多資訊 發行日期, 專輯名稱 ...

單曲

更多資訊 發行日期, 歌曲名稱 ...

精選專輯

更多資訊 發行日期, 專輯名稱 ...

獎項

更多資訊 年份, 獎項 ...

注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