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登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陳登原(1900年1月29日—1975年),原名登元,字伯瀛。生於清帝國浙江省餘姚縣(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慈谿市境)人,中國歷史學家。他的長子是中科院院士陳宜張。
生平
1900年1月29日出生於寧波府餘姚縣周巷鎮(今慈谿市境)。幼從父讀書。1915年入浙江第四師範學校(後改為寧波中學),畢業後在餘姚縣第一高等小學任教。1922年考入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改爲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1926年畢業,獲文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後任教於寧波女校。
1930年,任金陵大學講師、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1935年任教授。後任杭州之江大學(今浙江大學)教授。抗戰爆發後,陳登原回到周巷老家,閉門謝客,著手編著《國史舊聞》。抗戰勝利後,先後在廣州中山大學、寧波浙東中學、杭州樹范中學執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於1950年,應該著名歷史學家侯外廬之邀,任西安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
1957年開始反右派鬥爭,陳登原被劃為右派,其同事及學生,如李之勤、馬長壽、王正平、吳平凡等人,組織西北大學歷史系資產階級學術思想批判小組對他進行政治批判。在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陳登原遭受迫害及批鬥。1975年1月7日去世,終年75歲。
1979年,獲得中共中央平反,摘除右派。
Remove ads
學術研究
除《國史舊聞》在學界享有盛譽外,《天一閣藏書考》《古今典籍聚散考》是關於藏書方面的專著;《中國田賦史》《地賦叢鈔》《中國田制叢考》《中國土地制度》是關於中國古代土地經濟制的的專著;文化史方面《中國文化史》和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同名,著作動作也是為補柳氏之不足,學術地位很高;他還寫下一批的著名歷史人物的評傳如秦始皇、曹操、劉禪、金聖歎,尤以《金聖歎傳》為近代研究金氏的開山之作,其他研究金氏的文章,都繞不過陳登原的《金聖歎傳》。[1][2][3]
- 《中俄關係述略》
- 《荀子哲學》
- 《初中外國史》
- 《高中本國史
- 《唐人故事詩》
- 《詞林佳話》
- 《天一閣藏書考》
- 《中國土地制度》
- 《顏習齋哲學思想述》
- 《金聖歎傳》
- 《中國田制叢考》
- 《中國文化史》
- 《古今典籍聚散考》
- 《國名疏故》
- 《中國田賦史》
- 《國史舊聞》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