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薇
中国预防医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陳薇(1966年2月26日—),女,漢族,浙江蘭溪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醫學家、生物防禦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階,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尤其致力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研發。因在抗擊2019冠狀病毒病中國大陸疫情過程中做出的貢獻,獲「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Remove ads
生平
陳薇1966年出生於浙江省蘭溪縣,1988年獲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學士學位,1991年獲清華大學生物化工碩士學位。將近畢業時,本計劃與深圳一家生物製藥公司簽約,偶然之間去軍事醫學科學院(今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取實驗需要的抗體,才意外得知該單位的存在,為其實驗室條件和研究內容所吸引,主動要求參軍,進入軍醫科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期間於1995年至1998年攻讀軍醫科院微生物學(基因工程)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4年在軍醫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從事博士後工作。2002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正高級職稱),2003年成為博士生導師。[1][2]
2012年,由軍醫科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長升調為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2][3]。2015年7月晉升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階。[4]。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5][6]。
因在抗擊2019冠狀病毒病中國大陸疫情過程中做出的貢獻,2020年8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53號主席令,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7][8]。
她是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0]。2021年5月30日,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1]。
Remove ads
貢獻
陳薇長期從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尤其致力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研發。曾在軍中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12]其與團隊的代表性貢獻有:
- 2003年SARS疫情爆發後,開發出重組人干擾素ω噴鼻劑,用於抑制SARS冠狀病毒,1.4萬名預防性使用該藥物的醫護人員無一感染。獲評為解放軍四總部非典防治工作先進個人,2003年度「中國十大傑出青年」。[2][13]
-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擔任國家減災委-科技部抗震救災專家組衛生防疫組組長。[13]
- 2012年,在炭疽防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開發出首個納入國家戰略儲備的基因工程疫苗。[2][13][14]
- 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爆發後,研發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伊波拉病毒疫苗,並飛赴獅子山在當地開展臨床試驗。[14][15][16][17]2017年成為全球首個獲批新藥的伊波拉疫苗。[18]
- 2019冠狀病毒病中國大陸疫情爆發後,於2020年1月26日(正月初二)進駐武漢,協助加快檢測和確診速度,並表示要在12周內研製出疫苗。[19][20]團隊與康希諾生物合作研製的腺病毒載體重組疫苗(Ad5-nCoV疫苗,商品名「克威莎」)於3月16日獲批進入臨床試驗,4月12日進入二期臨床試驗。[21][22]試驗結果驗證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兩期數據在《刺胳針》上發表。[23][24][25][26]8月9日,沙烏地阿拉伯衛生部宣布,三期臨床試驗將在利雅德、麥加和達曼開展。[27]同年8月11日,該疫苗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權[28],2021年2月21日向中國國家藥監局提交附條件上市申請[29],2月25日獲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註冊申請[30][31]。該疫苗是目前中國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可採用單針接種程序的疫苗[32]。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中心主任趙宇亮表示,國家納米中心團隊正在和陳薇院士團隊合作進行疫苗新型納米載體的研發[33]。6月3日,陳薇表示,其團隊正在研究「雙非」疫苗(非注射、非冷鏈疫苗),可通過霧化等方式進行接種,劑量小,無痛苦,效率高[34]。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