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民國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戍守東引的中華民國國軍部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Remove ads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英語Dongyin Area Command),簡稱:「東引指揮部東指部」,隊名:「忠義部隊」,前身為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為中華民國陸軍直屬的地區指揮部,係中華民國國軍駐守於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的陸軍部隊,總兵力約千人,指揮官為陸軍少將編階。戰時負責東引地區的作戰指揮和軍事管制

快速預覽 中華民國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ROC Army Dongyin Area Command, 存在時期 ...
Thumb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的轄區範圍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
Remove ads

沿革

戡亂時期

  • 1951年,江浙閩粵地區游擊隊福建省金門縣設立「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於浙江省大陳島設立「浙江省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1]
  • 1953年7月,撤銷浙江省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改為「大陳防衛司令部」,
  • 1955年2月9日,大陳軍民撤退,原大陳所有國軍部隊移駐臺灣省嘉義縣
  • 1955年3月23日,原大陳部隊轉赴臺灣省澎湖縣漁翁島整訓。
  • 1955年4月16日,原大陳部隊正式定編番號為「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
  • 1955年5月1日,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改隸屬於陸軍總司令部,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改編為「反共救國軍第二總隊」,「反共救國軍指揮部」設於臺灣省臺北市圓山,敵後工作處與所屬縱隊屬國防部情報局所轄。
  • 1955年11月1日,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在澎湖完成整訓後,奉令接守東引、烏坵東犬。此時除烏坵外,其餘地區均受馬祖守備區指揮。
  • 1955年12月1日,東引守備區成立,總隊長兼任指揮官,作戰指揮權移歸海軍總司令部
  • 1960年9月9日,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第二總隊奉令整編為「陸軍反共救國軍」,作戰指揮權移歸陸軍總司令部,並於東引正式成立「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以9月9日為隊慶[2]
Remove ads

精實時期

  • 1998年10月1日,因應精實案,陸軍反共救國軍改編為「陸軍步兵第一九五旅」,仍以9月9日為隊慶。

精進時期

  • 2006年11月1日,因應《國防組織法》(精進案第二階段)規定,更銜為「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3],仍以9月9日為隊慶。

編制

指揮管轄

直屬單位

  • 本部連
  • 砲兵連(連部+砲兵排×2)
  • 防空連
  • 戰鬥工兵連
  • 支援連(補給排、保修排、衛生排)2014年7月編成

下轄單位

  • 步兵營(營部連+步兵連×2 +機械化步兵連(裝備CM-21裝甲車))

歷任指揮官

反共救國軍指揮部時期

更多資訊 反共救國軍指揮部 中將總指揮, 歷任 ...

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時期

更多資訊 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 中將指揮官, 歷任 ...
Remove ads

陸軍步兵第一九五旅時期

更多資訊 陸軍步兵第一九五旅 少將旅長, 歷任 ...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時期

更多資訊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少將指揮官, 歷任 ...

代表軍歌

東引戰歌

風雲動 旗飄揚 精銳菁英在東引島上

破猛浪 力勝鋼 忠誠精實捍衛海疆

戮力奮發新作為 勤訓精鍊誓發光

忠義慓悍氣高亢 我們報國意志堅強

勇猛頑強聚力量 親民愛民為志職

同島一命信念強 我們護疆士氣昂揚

風雲動 旗飄揚 驍勇軍威捍衛海疆

破猛浪 力勝鋼 精誠團結在東引島上

隊徽含意

  • 盾形:具有堅強鞏固、精實戰力之意。
  • 國徽散發12道閃電光芒:象徵該旅夙夜匪懈、蓄勢待發,隨時對來犯之敵給予迎頭痛擊。
  • 戰士及東引群島:代表該旅積極備戰,領導防區軍民上下一心,同島一命共同防衛
  • 忠義驃悍:延續反共救國軍傳統精神。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