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陸軍飛行戰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陸軍飛行戰隊
Remove ads

陸軍飛行戰隊(日語:飛行戦隊飛行戰隊󠄁󠄁ひこうせんたい),簡稱飛行戰隊大日本帝國陸軍陸軍航空兵。通稱日本陸軍航空隊日本空軍日文羅馬字簡寫為FRF,屬於日本帝國陸軍空中武力的基礎戰術佈署單位。

快速預覽 日本陸軍飛行戰隊, 存在時期 ...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Thumb
飛行第25戰隊的一式戦「隼」二型(キ43-II)
Thumb
飛行第53戰隊的二式複戦「屠龍」丙型丁裝備(キ45改丙)
Remove ads

沿革

日本帝國陸軍的航空單位最初成軍者是1904年為了日俄戰爭砲兵觀測需求而設置的臨時氣球隊,但是該編制在戰爭結束後被縮編至交通兵旅底下,僅為後勤兵科的一種。

飛行兵科實際獨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但是飛機引進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年陸軍成立臨時航空隊,1915年扶正定名航空大隊,在1918年戰勝前已經有6個航空大隊;日軍理解空中武力後續發展的潛力,1922年將6個航空大隊改名為飛行大隊,1925年增編為飛行連隊(FR),至1930年時陸軍旗下有8個連隊。飛行連隊下無大隊編制,直轄數支獨立飛行中隊(Fcs)、以及後勤單位。

1930年代初,帝國陸軍的主要假想敵仍是蘇聯,由於蘇聯地廣人稀,航空部隊如果被後勤制約將無法快速調動,無法有效壓制蘇聯,因此必須讓飛行武力更有效率的運用。最後日軍對這問題的結論選擇將空(飛官)地(地勤)分離制度,該制於滿洲進行測試,在1937年後推廣到所有陸軍航空部隊使用。不過原先在日本本土設立的飛行連隊因為職責為防衛日本領空,不需野戰機動,除了組織名稱變更以外並沒有對其作戰方式產生任何變化,這類稱為內地型戰隊,內地型戰隊則會外加一個機場大隊,納編機務中隊與警備中隊等部隊。

在空地分離制度下,日本陸軍航空部隊被切割為全部配置軍機的飛行戰隊(FR / F),維修、補給部隊則改編成機場大隊日語飛行場大隊ab),教練單位的基本編裝也是比照飛行戰隊編制。

原則上,飛行戰隊會編制3個飛行中隊(Squadron,日軍代號Fc),戰隊長則有機場大隊的指揮權限。

1937年共有22個戰鬥機中隊,6個輕轟炸機中隊,8個重轟炸機中隊,15個偵察機中隊,近千架作戰飛機。第1、第2第3飛行團分駐本土、朝鮮、台灣,關東軍設飛行集團。下轄14個飛行聯隊。聯隊下設飛行大隊。飛行大隊下設飛行中隊。

1937年七七事變後,航空兵團長德川好敏率首批6個飛行大隊組成「臨時航空兵團」參戰,1938年4月改稱航空兵團;留在本土的部隊改稱「留守航空兵團」。1937年8月開始設飛行集團。1938年7月飛行戰隊取代了飛行聯隊、飛行大隊兩級建制。1939年9月中國派遣軍成立時,下設第3飛行集團,航空兵團司令部調歸關東軍。中國戰場的日本陸航編制為:第3飛行集團-飛行團-飛行戰隊-飛行中隊。

1942年4月15日後全面自德國空軍借鑒的日軍教範。飛行集團改稱飛行師團,航空兵團改稱航空軍。日軍戰機最小編組是分隊(2架,分隊長機、僚機),2個分隊組成1個小隊(4架)、3個小隊編成1個中隊(12架),理想上滿編可達36架戰鬥機,戰鬥機飛行戰隊的飛官標準編制是軍官13人、士官36人。但是受限於補充速度,以及兵科不同(轟炸機、偵察機等單位中隊編制9架,維持舊制編裝),轟炸機與攻擊機單位總數便僅有18-24架,而偵察機編制的飛行戰隊多半只有2個中隊,因此實際編裝仍得參考各部隊實際運作而定。

到1943年,戰鬥機飛行戰隊進行組織調整,原先機場大隊隸屬之機務中隊解散,增設補給中隊,機務人員打散編入各飛行中隊下之「整備小隊」(機務班),飛行中隊則改名為飛行隊,在飛行戰隊隊本部則加設整備隊本部主管機務。飛行隊的隊長雖然仍是軍官(中隊長),但機務另有機務班班長協助指揮。實務運作恢復原先開戰前的空地一體制度,但不再兼管物料儲備,因此飛行戰隊仍保有快速調動的彈性,機場部隊則專精機場防務與機件物料管理。

戰隊隊長由於需要同時管理戰鬥單位與後勤單位,由於後勤單位是大隊編制,故主官職階至少需要中佐級別始可合乎指揮鏈,實際配置時多半是資深中佐或大佐;不過在1941年開戰前因快速擴軍已經無法顧及職階問題,主官多是由一般中佐或是資深少佐;到日本戰敗前主官職階多半維持在此標準。

戰隊分成戰鬥與偵察兩種類型,飛行戰隊由飛行團管轄,而飛行團由飛行集團指揮,1943年飛行集團改稱飛行師團,並在上方增設航空軍這種大型指揮單位

陸軍飛行戰隊到1945年戰爭結束前編成了92支,包括飛行第1戰隊(以下「飛行」略)至第34戰隊、第38戰隊、第44戰隊、第45戰隊、第47戰隊、第48戰隊、第50戰隊開始至第56戰隊、第58戰隊開始至第68戰隊、第70戰隊開始至第75戰隊、第77戰隊、第78戰隊、第81戰隊開始至第83戰隊、第85戰隊、第87戰隊、第90戰隊、第95戰隊、第98戰隊、第101戰隊至第112戰隊、第144戰隊、第200戰隊、第204戰隊、第208戰隊、第244戰隊、第246戰隊、第248戰隊。

Remove ads

編制

飛行單位的層級

  1. 1925年設立陸軍省航空本部/1938年改設航空總監部/1945年4月改設航空總軍
  2. 航空兵團/1942年5月改稱航空軍
  3. 飛行集團/1942年5月改稱飛行師團(Flying division)。
  4. 飛行團(Flying brigade):1935年8月開始設置。設司令部為指揮機關。
  5. 飛行戰隊(36架):1938年7月廢除飛行聯隊、飛行大隊,設置飛行戰隊(Flying regiment)作為編制穩定的基本戰術單位。
  6. 飛行中隊(12架)
  7. 飛行小隊(4架)
  8. 飛行分隊(2架,分隊長機、僚機)

飛行分科

以飛行戰隊為中心,陸軍航空部隊的各飛行部隊按以下飛行分科(分科)決定相對裝備的機種。

輕型轟炸機より近接航空支援(「地上攻撃機」)に比重を置いている

上級部隊

飛行團

  • 第1飛行團(1FB)
  • 第2飛行團(2FB)
  • 第3飛行團(3FB)
  • 第4飛行團(4FB)
  • 第5飛行團(5FB)
  • 第6飛行團(6FB)
  • 第7飛行團(7FB)
  • 第8飛行團(8FB)
  • 第9飛行團(9FB)
  • 獨立第10飛行團(10FBs)
  • 第12飛行團(12FB)
  • 第13飛行團(13FB)
  • 第14飛行團(14FB)
  • 獨立第15飛行團(15FBs)
  • 第16飛行團(16FB)
  • 第17飛行團(17FB)
  • 第18飛行團(18FB)
  • 第19飛行團(19FB)
  • 第20飛行團(20FB)
  • 第21飛行團(21FB)
  • 第22飛行團(22FB)
  • 第23飛行團(23FB)
  • 獨立第25飛行團(25FBs)
  • 第26飛行團(26FB)
  • 第27飛行團(27FB)
  • 第30飛行團(30FB)
  • 第100飛行團(100FB)

飛行師團

このほか、隷下に教育飛行團などをもつ飛行師團に準ずる教育部隊として、航空師團(KD)や教育飛行師團(KED)も編成されている。

  • 第51航空師團(51KD)
  • 第52航空師團(52KD)
  • 第53航空師團(53KD)
  • 第54航空師團(54KD)
  • 第51教育飛行師團(51KED)
  • 明野教導飛行師團
  • 常陸教導飛行師團
  • 下志津教導飛行師團
  • 濱松教導飛行師團
  • 鉾田教導飛行師團
  • 下志津教導飛行師團
  • 宇都宮教導飛行師團
  • 立川教導航空整備師團
  • 水戶教導航空通信師團

戰鬥飛行集團

  • 第20戰鬥飛行集團(20FC)
  • 第30戰鬥飛行集團(30FC)

航空軍

航空總軍

  • 航空總軍(FSA) - 北東方面を除く日本本土、朝鮮

獨立飛行中隊・獨立飛行隊

獨立飛行中隊

獨立飛行中隊Fcs、獨飛中隊・獨飛中)

獨立飛行隊

部隊標誌

Thumb
その部隊マークから「稲妻部隊・稲妻戰隊」と謳われた飛行第11戰隊九七戰乙(キ27乙)。マークは中隊色で色分けされている

中隊色

Thumb
飛行第50戰隊第2中隊所屬の一式戰「隼」二型(キ43-II)。部隊マーク(「電光」)・スピナー・カウリング先端を中隊色の「黃色」で描く(1943年)。垂直尾翼の「考」の文字は操縦者が考案・記入した機體愛稱

種類

Thumb
隊號「81」を瀟灑にアレンジ・図案化した飛行第81戰隊一〇〇式司偵「新司偵」三型甲(キ46-III甲)
  • 稲妻/電光 - 第11戰隊第31戰隊第50戰隊、獨飛48中他
  • 帯/ストライプ - 第25戰隊第34戰隊第59戰隊第72戰隊第73戰隊、520臨防戰隊、獨飛10中、獨飛47中、第3獨飛隊、第1錬飛隊他
  • 矢印 - 第29戰隊第64戰隊第77戰隊第85戰隊第101戰隊第103戰隊第183戰隊
  • 菊水紋 - 第22戰隊、第3教飛隊等
  • 日章 - 第44戰隊1航軍司飛班等
  • 隊號(部隊號、部隊番號)的圖形化 - 第6戰隊第14戰隊第19戰隊第20戰隊第24戰隊第33戰隊第47戰隊第51戰隊第52戰隊第53戰隊第62戰隊第63戰隊第68戰隊第70戰隊第104戰隊第244戰隊、獨飛71中、21飛団等

戰爭期間飛機裝備

戰鬥機

轟炸機

對地攻擊機

偵察機

運輸機

教練機

圖片

參見

參考文獻

來源
  • 秦郁彥 編:《日本陸海軍總合事典》第2版. 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年。
  • 外山操、森松俊夫 編著:《帝國陸軍編制總覽》. 芙蓉書房出版,1987年。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