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公爵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隋朝前期的爵制基本沿襲北周,分王、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九等。公爵為從一品,開國置國官,所置國官及其數量因所加散實官不同而不同[1]

  • 介、韓二國,置令、大農、尉(2人)、典衛(8人)、常侍(2人)、侍郎(4人)、廟長、學官長、食官長(2人)、食官丞(2人)、廄牧長(2人)、廄牧丞(2人)、典府長、典府丞、舍人(4人)等官。
  • 公加上柱國或柱國者,置令、大農、尉(2人)、典衛(6人)、常侍(2人)、侍郎(2人)、廟長、學官長、食官長(2人)、食官丞(2人)、廄牧長(2人)、廄牧丞(2人)、典府長、典府丞、舍人(4人)等國官。
  • 公加上大將軍或大將軍者,置令、大農、尉、典衛(3人)、常侍、侍郎(2人)、廟長、學官長、食官長、食官丞(2人)、廄牧長、廄牧丞(2人)、典府長、典府丞、舍人(3人)等國官。
  • 公加上開府儀同三司或開府儀同三司者、國公無開府儀同三司以上官者,置大農、尉、常侍、侍郎、廟長、學官長、食官長、食官丞(2人)、廄牧長、廄牧丞、典府長、典府丞、舍人(2人)等國官。
  • 開國郡縣公加上儀同三司或儀同三司者,置大農、尉、廟長、學官長、食官長、廄牧長、典府長、典府丞、舍人(2人)等國官。
  • 開國郡公無儀同三司以上官者,置大農、廟長、食官長、廄牧長、典府長、典府丞、舍人(2人)等國官。
  • 開國縣公無儀同三司以上官者,置大農、廟長、典府長、典府丞、舍人(2人)等國官。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推行《大業令》,舊有五等封爵全部削除,改行王、公、侯三等爵,不再開國,除國令改為家令外,其餘國官均被廢除[1]。隋末恢復舊制九等爵。

下表列出隋朝可考的公爵。

國公

開國郡公

開國縣公

煬帝始封

楚公

楚公(606年—613年)[2]
由越國公改封,真食二千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楚公 景武公 楊素 606年
2 楚公 楊玄感 ?—613年 楊素子
伏誅,爵除

許公

許公(606年—618年)[3]
由襃國公改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許公 宇文述 606年—616年

蜀公

蜀公(607年—?)[4]
由趙國公改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蜀公 獨孤羅 607年追封 獨孤信長子
2 蜀公 獨孤纂 607年—? 獨孤羅子

梁公

梁公(607年—?)[5]
由莒國公改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梁公 蕭琮 607年—?
2 梁公 蕭鉅 蕭琮弟子

郕公

郕公(610年—615年)[6]
由申國公改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郕公 李穆 610年追封
2 郕公 李渾 610年—615年 李穆第十子
伏誅,爵除

戴公

戴公(610年—?)[7]
由蔣國公改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戴公 梁睿 610年追封
2 戴公 梁洋 610年—? 梁睿子

舒公

舒公(610年—?) [8][9]
由鄖國公改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舒公 襄公 韋孝寬 610年追封
2 舒公 戴公 韋匡伯 610年—617年 韋孝寬孫

莘公

莘公(610年—617年)[10]
由沛國公改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莘公 鄭譯 610年追封
2 莘公 鄭元璹 610年—617年 鄭譯子
歸李淵,復封沛國公

耿公

耿公(610年—?)[11]
由魏國公改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耿公 王士隆 610年—?

房公

房公(612年—616年)[12]
由寧陵侯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房公 蘇威 612年—616年
除名為民

宿公

宿公(612年—618年)[1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宿公 武烈 麥鐵杖 612年追封
2 宿公 麥孟才 ?—618年

葛公

葛公(612年—613年)[14]
以從征遼東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葛公 趙元淑 612年—613年
伏誅,爵除

榮公

榮公(613年—618年)[15]
以破楊玄感之功封,食邑二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榮公 來護兒 613年—618年

滑公

滑公(613年—618年)[16]
由苑丘侯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滑公 李景 613年—618年

濟公

濟公(614年—?)[17]
由建安侯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濟公 樊子蓋 614年—616年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