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雨、逃出去之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雨、逃出去之後》[1](日語:雨、逃げ出した後,英語:Hedgehog's Dilemma[a])是GAINAX製作的日本電視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第四集,由薩川昭夫編劇,加賀剛導演,於1995年10月25日首次在東京電視台播出。該系列主要以一場世界性大災難發生15年後的要塞都市第三新東京市為舞台。主角是十幾歲的少年碇真嗣,他的父親碇源堂將他招募到NERV組織,並命令其駕駛巨型人型機甲「Evangelion」(俗稱:EVA),跟敵人「使徒」戰鬥。本集中,真嗣迫於身為EVA駕駛員的壓力而離家出走。在第三新東京市周圍遊蕩後,他必須在離開或者留在NERV這兩個選擇之間做出抉擇。
《雨、逃出去之後》的製作是在第五和第六集完成後才開始的,其定稿內容與製作人員最初的設計相比差別較大。本集也是總導演庵野秀明在本劇中唯一沒有參與導演或劇本創作的一集。這一集英文標題引用了德國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提出的同名概念「刺蝟困境」。本集在日本電視首播時收視率為5.8%,因聚焦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受到了影評家們的普遍好評,同時也欣賞本集對「刺蝟困境」這一意境的的哲學主題和指導性選擇,如自然景觀的表現和靜止圖像的使用。
Remove ads
劇情
NERV作戰指揮葛城美里發覺被她監護的未成年人、EVA正式駕駛員碇真嗣已經離開她家出走了。真嗣漫無目的地遊蕩在第三新東京市的周圍,並遇到了獨自在戶外帳篷里玩生存遊戲的同學相田劍介。早上,真嗣最終被NERV發現並被身著黑衣的人們護送回到NERV總部。在那裡他選擇放棄駕駛員身份,回歸過去的生活。之後真嗣被帶到車站,準備登上一列政府專列。在車站,他遇到了劍介和曾在上一集中打了他的鈴原冬二。在劍介的推動下,冬二與真嗣二人就此和解。美里開車來到車站,以為真嗣已經離開了。但她最終發現了在站台上並沒有登車離開的真嗣,兩人相視一笑並互道歸家。
製作
系列總導演庵野秀明訪談
(本作中)有個14歲的少年[真嗣],他害怕與他人接觸。他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無謂的,也放棄讓他人理解自己,生活在封閉的世界當中。因為覺得被父親捨棄而認為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人,但又沒本事自殺,如此這般的怯懦少年。還有個29歲的女性[美里],她盡可能地淡化與他人的接觸。她往表面的關係裡逃避,藉此保護自己。這兩個人極端地害怕受傷。以故事的主人公來說,這兩個人欠缺積極,讓人覺得不適合。但是無論如何,我還是讓他們當主人公。
そこにいる14歳の少年は、他人との接觸をこわがっています。その行為を無駄だとし、自分を理解してもらおうという努力を放棄し、閉じた世界で生きようとしています。父親に捨てられたと感じたことから、自分はいらない人間なんだと一方的に思い込み、かといって自殺もできない、臆病な少年です。そこにいる29歳の女性は、他人との接觸を可能な限り軽くしています。表層的なつきあいの中に逃げることで、自分を守って來ています。二人とも、傷つくことが極端にこわいのです。二人とも、いわゆる、物語の主人公としては積極さに欠け、不適當だと思われます。だが、あえて彼らを主人公としました。
そこにいる14歳の少年は、他人との接觸をこわがっています。その行為を無駄だとし、自分を理解してもらおうという努力を放棄し、閉じた世界で生きようとしています。父親に捨てられたと感じたことから、自分はいらない人間なんだと一方的に思い込み、かといって自殺もできない、臆病な少年です。そこにいる29歳の女性は、他人との接觸を可能な限り軽くしています。表層的なつきあいの中に逃げることで、自分を守って來ています。二人とも、傷つくことが極端にこわいのです。二人とも、いわゆる、物語の主人公としては積極さに欠け、不適當だと思われます。だが、あえて彼らを主人公としました。
——庵野秀明,1995年7月17日[4]
在劇集開發之初,《雨、逃出去之後》並未在原始劇本之列,而最初計劃的第五集《零、心的彼方》將緊接在第三集《沒有響過的電話》之後[3]。總導演庵野秀明先完成了該系列的第五和第六集,但在回頭檢視第三集《沒有響過的電話》時,覺得必須加入第四集[5]。第三集的原劇本中,在與使徒Shamshel的戰鬥之後,真嗣就與鈴原冬二和相田劍介成為了朋友[6],並在家接到了他們的電話[3]。然而,製作人員認為這樣的劇情安排不合理,真嗣不應該在短短一集內就和鈴原等人打好關係,因此改寫第三集,並在第四集裡描繪了新的和解情節[3][5]。此外,庵野秀明在製作第四集時決定要超越普通動畫,寫實地描寫人物[5]。
這一集的劇本是在第五集的劇本已經定稿之後寫的,這使得《雨、逃出去之後》成為導演庵野秀明唯一沒有直接參與劇情和劇本創作的一集[7][8]。本集劇本由薩川昭夫編寫,而佐藤順一,也就是人稱的「甚目喜一」則繪製了分鏡[9][10]。本集由加賀剛導演,重田智擔任作畫監督[11][7][12]。本集在早期企畫書中被命名為《14歲,開始之日》(14歳、 始まりの日)[13][14]。根據企畫書上的描述,在本集中,真嗣的生日到了,但他的父親源堂忽略了兒子的生日[13][14]。在綾波零嘗試為他們父子倆做晚餐時,美里則為真嗣的某事做決定[15][16]。
在本集的製作過程中,製作人員曾考慮以美里的日記作為這一集的開頭和結尾,但這個想法被放棄了,但創意被最終用於電影《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死與新生》(1997年)[17]。《雨、逃出去之後》的劇本草稿中也提到了被從背景廣播中抹除的日期信息[18]。根據這個信息,這一集的時間跨度是在公元2015年7月15日至18日[18]。此外,在真嗣觀看關於第二次撞擊的災難片的一個場景中,製作組出於現實主義目的製作並配音了一段「戲中戲」[19]。這一片段的配音囊括了為本劇以及電影版所有主要角色配音的演員,其中就包括永野廣一、優希比呂、林原惠、立木文彥(飾演醫生)、岩永哲哉和關智一(飾演助手)等[6]。在接下來的場景中增加了一個綾波被用計算機進行掃描分析的鏡頭,在這個鏡頭中,正常的細胞圖像被整合到計算機生成的效果中[20]。
在本集,現實中的地理場景,如厚木、強羅、大涌谷以及蘆之湖等都出現在畫面中[10][21][22]。一款名為小田急7700系CHiSE車的虛構JR列車也出現在了本集中[23]。林原惠和優希比呂分別為列車上的女性和男性廣播員配音[21][24]。在真嗣夜間遊蕩在第三新東京市的片段中,林原惠和宮村優子分別為兩個妓女配音[6]。最後一幕發生的地點設定在新箱根湯本車站,製作人員從真實的箱根湯本站中獲得設計靈感[21][25]。由黑衣人領著真嗣走進的樓梯被描繪成黑暗的,類似於監獄的走廊[26]。另一輛與小田急10000系HiSE車風格相似的小田急浪漫特快列車,以及一輛由美里駕駛的未經改裝的雷諾Alpine A310跑車也出現在場景中[21][27][28]。在同一場景中,奧井雅美1995年首發專輯《Gyuu》中的歌曲〈Bay side love story -from tokyo-〉以及〈FACE〉被用作背景音樂[29]。在這一集的結尾,添加了一段真嗣和美里在站台50秒長互相對視的鏡頭[3][30][31]。這一鏡頭本來的時長應該是一分鐘,但是製作人員決定在後期拍攝過程中刪掉了一部分[3]。
Remove ads
文化參考和主題

這一集的英文標題《Hedgehog's Dilemma》引用了阿圖爾·叔本華「刺蝟困境」的精神分析學概念,在前一集中第一次被提到,通常用來描述帶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個體的行為[2][32]。就像叔本華在《附錄與補遺》[b]中表述的一樣,真嗣害怕受傷,不敢與人接觸[34][35]。他與葛城美里的關係遵循叔本華的理念,因為他們都曾受到過傷害,但都在尋找對方。另一方面,美里也是這個困境的受害者。在本集中,她意識到真嗣的弱點和溝通障礙[36][37]。負責義大利語版製作的Gualtiero Cannarsi注意到,在這一集的結尾,兩個角色走得更近而沒有互相傷害。叔本華的「刺蝟困境」概念最初以豪豬命名,或者叫做Hystricidae(德語:Stachelschweine);然而,本劇的製作人員選擇了另一種翻譯。他們想把真嗣描繪成一隻刺蝟,一種比豪豬的刺更小、更具鈍感的動物,這暗示了這個角色將會更加敏感[3][38][39]。此外,根據導演庵野秀明的說法,當真嗣在新箱根湯本車站說「我回來了」時,意味著他成長旅程的第一階段就此結束了[40]。
真嗣暫時從NERV辭職是對電視連續劇《密諜》的致敬,而作家達尼·卡瓦拉羅(Dani Cavallaro)注意到,真嗣在競選場地漫步的場景中出現了「梵谷風格的向日葵」[41][42][43]。佐藤順一把本劇的第三和第四集比作《機動戰士V鋼彈》,而影評人馬里奧·帕斯夸里尼則把真嗣在地藏菩薩雕像附近停留的場景比作電影《龍貓》(1988年)中的類似場景[44][45]。Cannarsi還注意到相田劍介在本集中獨自在野外玩生存遊戲,他把劍介比作出現在GAINAX之前的作品《御宅族的錄影帶》(1991年)中的一個軍迷[29]。Multiversity Comics的馬修·加西亞(Matthew Garcia)從庵野秀明的個人經歷,尤其是他之前的作品《海底兩萬哩》的製作中,找到了影響《沒有響過的電話》(A Transfer)和《雨、逃出去之後》(Hedgehog’s Dilemma)這兩集的相關因素。根據他的說法,就像庵野秀明在《海底兩萬哩》中所表達的一樣,真嗣在本片中「陷入了一種他所不理解或者沒有太多投入的境地」[46]。
《沒有響過的電話》和《雨、逃出去之後》的主題都是人際溝通。Cannarsi以及日本版《新世紀福音戰士》增補材料的編輯小黑祐一郎注意到,除了在這一集中表現出很好的溝通技巧的劍介之外,《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其他人物都有一定的溝通困難[6]。在《雨、逃出去之後》這一集中,劍介在他的同學冬二和真嗣之間使用了辯證技巧,但Cannarsi和小黑祐一郎把劍介的交流能力描述為一種可以掩蓋孤獨和內心脆弱的防禦機制[3][47]。《今日心理學》雜誌的沃爾特·維特因真嗣的消極和順從態度而將其行為比作尚-保羅·沙特的存在主義概念中的自欺[c],以及阿爾貝·加繆的「哲學自殺」[49]。在這一集中,真嗣逃離現實,用他的數碼錄音帶聽音樂,但顯示屏上顯示一直在第25和26首歌曲之間重複播放[23]。《新世紀福音戰士》漫畫英文版的編輯卡爾·古斯塔夫·霍恩(Carl Gustav Horn)將這些歌曲與電視動畫的最後兩集聯繫起來,以一種疑問的方式結束了這一劇集[50][41]。此外,Film Daze網站的Joshua Sorensen將真嗣在本集中的態度比作「宅男」;「宅男」是一個日語詞彙,指痴迷於電腦或流行文化的特定方面而社交技能退化的一類人[51]。本劇副導演鶴卷和哉指出,在第一集中就可以看出真嗣與其他角色之間存在「遙遠、尷尬的交流」。他形容《新世紀福音戰士》是一個針對宅男的「關於交流的故事」,據導演庵野秀明說,宅男對自己時常過於封閉[52]。
反響
《雨、逃出去之後》於1995年10月25日首次播出,在日本電視台的收視率為5.8%[53][54]。這一集受到了評論家們的普遍好評[55][56][57]。為The Verge供稿的Stephen Bijan將這一集的劇情描述為整部劇中最緊張的情節之一,而真嗣的反應也很有啟發性。他還認為這一集是「將其哲學影響綜合成一個連貫的、有凝聚力的整體」的表演能力的一個範例[58]。動畫新聞網評論家尼克·克里默(Nick Creamer)形容本集「令人痛心」,是一種「完全由色調和視覺驅動的體驗」[57]。EX.org的彼得·卡希爾(Peter Cahill)讚揚了《沒有響過的電話》和《雨、逃出去之後》,但也表示「動作愛好者可能會對故事有點失望」,因為人物心理學在本級的敘事中比機甲格鬥更重要[59]。Film School Rejects的馬克斯·科維爾(Max Covill)將本集列為《新世紀福音戰士》全劇最差的其中一集,他批評真嗣「愛發牢騷,不討人喜歡」,認為存在這些負面特徵是因為劇本沒有總導演庵野秀明的參與,但他也將真嗣與美里之間的對話場景(背景是NERV的標誌)列為該系列的「完美鏡頭」之一[60][61]。漫畫書資源網的安東尼·格拉姆格利亞(Anthony Gramuglia)為真嗣拒絕駕駛Evangelion及其弱點進行了辯護,他將真嗣與日本動畫《機動戰士鋼彈》中的阿姆羅·雷相比較,稱後者在動漫愛好者眼中「更受歡迎」[62]。
Animé Café的日本評論家Akio Nagatomi將劍介獨自玩生存遊戲的場景描述為該集中呈現的「不協調的人物特徵」的一個例子。他還說,觀眾從來不關心情節的發展,因為「它只是沒有那麼好描述」。Jane Nagatomi同樣認為結局「足夠可以預測」,但稱讚真嗣、冬二與劍介談話的場景「真的很可愛」,「絕對有點不同」[63]。作家兼動漫評論家達尼·卡瓦拉羅(Dani Cavallaro)認為,真嗣在《雨、逃出去之後》這一集中乘坐火車的經歷為該劇的導演風格提供了一個「典型的例子」[64]。他說,當真嗣試圖逃避自己的責任時,周圍的沉默「令人欽佩地簡潔地喚起了他與人類同胞的病態分離」[64]。卡瓦拉羅還稱讚離家出走後真嗣與美里之間的交流表現出「情緒緊張」[65]。作家丹尼斯·雷德蒙德(Dennis Redmond)形容這一集中展示的第三新東京市周邊的自然景色「美極了」[42]。《富比士》的勞倫·奧爾西尼(Lauren Orsini)讚揚了最後一場景中真嗣和美里之間靜止的畫面,稱其為現代電視劇狂熱動作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替代品」,是「對噪音的無聲回應,使我們能夠與這些角色並肩向內看」[66]。這一集的哲學意境受到了評論家們的普遍讚賞[56][58]。《今日心理學》的沃爾特·維特也將刺蝟困境概念的普及歸因於本劇[67]。基於這一集的官方商品也已經發布,包括打火機、雨傘和T恤衫等等[68][69][70]。
Remove ads
腳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