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介電質頻譜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介電質頻譜法(Dielectric spectroscopy)也稱為電化學阻抗譜(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屬於阻抗頻譜法(impedance spectroscopy)的一種,是量測不同頻率下介電質的介電特性變化[2][3][4][5]。這是以外部電場和樣品電偶極矩的交互作用為基礎,一般會用電容率表示。

介電質頻譜法也是確認電化學系統特性的實驗方法。此技術會量測系統在不同頻率範圍下的阻抗,包括其儲能特性以及損失特性。介電質頻譜法所得的資料一般會用波德圖或奈奎斯特圖來圖示表示。
阻抗是電子系統對流過交流電(AC)抵抗的能力。被動元件組成的複數阻抗電子系統中,可能有能量消耗(電阻器)和能量儲存(電容器)的元件。若系統是純電阻性,則其抵抗交流電(AC)或直流電(DC)的方式是利用電阻。若材料或系統中有多個相(例如複合材料或是非均質材料),會有通用介電響應,介電質頻譜法可以看出阻抗(或其倒數,導納)和施加交流電場頻率ω之間的關係。
幾乎所有物理-化學系統(像電化電池、質量束振盪器,甚至是生物的肌肉系統)都有能量消耗和能量儲存的特性。這就是介電質頻譜法要檢測的特性。
此技術的發展相當迅速,已廣泛用在許多科學領域中,例如燃料電池測試、生物分子交互作用,以及微結構的特性。介電質頻譜法可以看出電化學過程中的反應機制。不同的反應步驟會主導不同頻率的特性,可以由頻率響應看出限制速率的步驟。
Remove ads
介電機制

有許多種不同的介電機制,和所研究介質和外來電場的反應有關。每一種機制都有其特徵頻率,是其過程特徵時間的倒數。一般來說,介質機制可以分為弛豫(relaxation)過程和共振過程兩種。其中最常見的機制如下(從高頻到低頻排列):
此共振過程出現在中性原子裡,電場使原子核附近的電子密度出現位移。
此位移主要是因為回復力和電子力之間的平衡造成的。 理解電子極化時,可以假設原子是由點狀的原子核和周圍球狀,均勻密度的電子雲所組成。
原子極化出現在原子核對電場響應而重新定向。這是共振過程。原子極化是原子的本質,是外加電場的結果。電子極化是和電子密度有關,也是外加場的結果。原子極化會比電子極化要小很多。
偶極子弛豫(Dipole relaxation)源自永久偶極子和誘導偶極子因為電場而對齊,而對齊的極化因為熱噪音而受到干擾(使偶極向量不對齊場的方向),偶極子恢復需要的時間和局部黏度有關。這兩個因素和偶極子弛豫強烈的受溫度和壓強[6]影響,也受周圍的化學特性影響。
離子弛豫(Ionic relaxation)包括離子電導率弛豫,界面電荷弛豫以及空間電荷弛豫。離子電導率弛豫在低頻下佔主導地位,而且只會給系統帶來損耗。界面電荷弛豫出現在非均質系統裡的電荷載子被介面捕捉的時候。相關的效應是Maxwell-Wagner-Sillars極化,是電荷載子被內介電質邊界層所擋住(介觀尺度)或被外部電極擋住(巨觀尺度),因此造成電荷的分離。電荷可能會被分開相當的距離,因此造成介電損失,其數量級比分子擾動所造成的要大[2]。
介電質弛豫(Dielectric relaxation)整體是因為外加交流場,造成偶極子運動(偶極子弛豫)和電荷運動(離子弛豫)的結果,其頻率會在102-1010 Hz。弛豫機制比共振電子轉態或是分子振動要慢,這些的頻率會超過1012 Hz。
原理
在氧化還原反應 R O + e裡(不考慮質量傳播的限制),其電流密度和電極過電位之間的關係可用巴特勒-福爾默方程來說明[7]: 其中 是交換電流密度,和是對稱係數。

和之間不是直線關係(圖1),因此氧化還原反應本身不是線性系統[8]。
Remove ads
在電化學電池中,電解質和電極介面的法拉第阻抗是介面上的接面電阻和電容。
假設巴特勒-福爾默方程正確描述氧化還原反應的動態特性:
氧化還原反應的動態特性可以表示為所謂的電荷轉移阻抗(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其公式如下:
電荷轉移阻抗的值會隨過電位而變化。在最簡單的範例中,法拉第阻抗會簡化成電阻,值得注意的是: 在時。
Remove ads


電極-電解質介面的特性類似電容,稱為是雙電層電容器。圖2是氧化還原反應的等效電路,包括了雙電層電容以及電荷轉移電阻 。另一個常用來描述電化學雙電層的類比模型是常相位元件。
要計算此電路的阻抗,需要考慮電容的阻抗,其公式如下: 其中是弦波信號的角頻率(rad/s),且。
電路的阻抗如下:
Remove ads
歐姆電阻是和反應電極阻抗串聯,特性也在阻抗的尼奎斯特圖中。
在變動頻率ω的交流條件下,非勻質系統和複合材料會有通用介電響應, 其中總導納有一段隨頻率冪律縮放區域[10]。
阻抗參數的量測
繪製尼奎斯特圖可以利用potentiostat[11]和阻抗分析儀(多半現代的potentiostat也會附阻抗分析儀)繪製,其中可以讓使用者判斷電荷轉移電阻、雙電層電容器以及歐姆電阻。交換電流密度可以用量測時的氧化還原反應來求得。
若是比氧化還原更複雜的反應,或是考慮質量轉移限制的反應,其尼奎斯特圖會由多個圓弧組成。
相關條目
- 介電質吸收,超低頻的變化
- 介電質損失
- 電化學
- 橢圓偏振技術
- Green–Kubo關係
- 誘導極化(IP)
- 克拉莫-克若尼關係式
- 線性響應函式
- Potentiostat
- 頻譜誘導極化(SIP)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