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震度7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震度7級(日語:震度7,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作烈度7度),台灣亦稱作劇震,台灣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地震震度分級與日本氣象廳震度等級兩種地震震度度量下的最高等級。

臺灣
震度7級(劇震)是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地震震度分級的最大震度。臺灣的地震觀測始於日治時期,2000年8月之前的震度分級是沿用日本1936至1948年所使用的震度分級,將震度分成0級至6級,共7個等級,震度6級為地動加速度在250gal以上。[1]1999年921大地震時中央氣象署曾記錄到地動加速度超過980gal的資料,由於測得震度6級的地區廣闊,不利於受災情況之研判,中央氣象署在2000年8月公告增加一個震度分級,以地動加速度400gal作為震度6級的上限,400gal以上定為震度7級[2]。
由於震度5級與6的區間較寬,不利於區分災情,且因為地震儀解析度與地震站密度的增加,原有的震度分級計算容易在小規模地震測到高震度,但此高震度範圍小、時間短暫,不致造成災情,中央氣象署決定將震度5級細分為5弱與5強、6細分為6弱與6強,並修改震度計算流程,新制震度分級於2020年1月1日起實施。
Remove ads
日本


震度7是日本氣象廳震度等級的最大震度(計測震度6.5或以上[13])[14]。因為震度6未能描述1948年6月28日福井地震中超過90%房屋倒塌的受災程度,1949年1月通過的地震觀測法增設震度7,從0至7共八個等級。震度7列入了「房屋倒塌率30%以上」的標準,但其制訂的詳細過程仍然不明[15]。八個級別分別是:無感、微震、輕震、弱震、中震、強震、烈震、激震。
引發震度7的搖晃並被監測到的地震迄今只有七次,分別是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兵庫縣南部地震)、2004年的新潟縣中越地震、2011年的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2016年的熊本地震(前震和主震均達震度7)、2018年的北海道地震以及2024年的能登半島地震。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